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历史扳道工在线阅读 - 第113章 如何搞人

第113章 如何搞人

    “我明白了,我这两天就过去看看。”孙珲见罗蒙诺索夫欲言又止,知道他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于是没有再问下去。

    “您要是去的话,可得快些,您知道,这场战争是这样的残酷,每一天可能都会有好多优秀的战士牺牲在战场上。”罗蒙诺索夫叹息了一声,“听说‘惩戒营’里的士兵,生命都超不过三个月的。”

    孙珲听了他的话,计算了一下时间,据他所知,今天是42年4月17日,历史上是42年7月28日斯大林颁布的著名的第“227”号命令(即“绝不后退命令”),成立了“惩戒营”,但现在看来,“惩戒营”制度可能在“227”号命令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由于前期作战消耗太大,补充了大量新兵的苏联红军往往在战略撤退过程中演变为溃败和逃窜,部队应有的坚定顽强和铁的纪律被士兵们抛到了九霄云外。为此,斯大林下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阻止敌人的进攻,于是苏联红军采取了大量措施来挽回士气。

    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看来,第“227”号命令颁布得非常及时,它使苏联红军顶住了敌人的进攻,对于功。对苏军的道德建设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这则命令的致命缺陷,是剥夺了苏军基层指战员实施必要的战略机动的权力,造成极为严重的“兵员荒”。贝利亚斗胆向斯大林反映前线将领的呼声,指出兵员匮乏已直接妨碍了苏军的作战行动,斯大林沉吟半天,反问贝利亚:“你有什么建议?毕竟我不是神,总不能拿乌拉尔的泥土捏出成千上万的士兵吧?”早有准备的贝利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从劳改营和教养院里提前释放犯人,让他们充实部队,贝利亚的原话是:“别让这些‘苏维埃的灰尘’再去浪费苏维埃的粮食了,应该让他们承担起战争的责任。”

    经过一番斟酌,斯大林颁布了第“227”号命令,允许37年之后被流放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等地区劳改营的17至45岁的男性和18至30岁的女性劳改犯参军,“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但犯有抢劫、杀人等刑事罪的犯人不在此列。后来这项命令又把释放对象放宽到41年6月22日开战后因“临阵脱逃,动摇军心以及延误战机”等问题被关押的“问题军人”。据统计,总计有130多万名劳改犯和“问题军人”被送上前线,他们事先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通常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队,重犯则去“惩戒营”——一支号称“战地监狱”的队伍。

    被送进惩戒营的既有平民百姓,也有高级军官。为了便于管理,特别是防止有人逃跑,惩戒部队一般采用营级编制,每个营大约有800人,每个连大约有150到200人。作战时,惩戒营往往被穿插布置在作战部队中间,以便友邻部队监视。惩戒营的作战任务与普通步兵部队基本一样,区别在于他们经常被派去执行侦察、侧翼穿插等高危险任务,目的是为了发现敌人的火力点、突击夺取敌人高地等,这也造成惩戒营的伤亡率极高,损失率基本超过50%,是普通部队的3至6倍,所以才有刚才罗蒙诺索夫说的“惩戒营的人活不过3个月”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