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145章 国本?

第145章 国本?

    李国普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天地良心,他之所以反对和后金议和,完全是出于公心。崇祯即位没有多久,在大明臣民之中的威信尚为浅薄,此时提出和一个曾经是大明边将手下家丁出身的野人部落联盟谈和,实在是太有损大明的威望了。

    而且李国普也隐隐担心着,大明此时内忧外患,完全是靠着往日大明在对外战争中的强硬形象,才勉强维持着现在九边还算安定的局面。

    如果大明今日向辽东野人低头了,那么大明200多年来,在那些草原民族心中留下的铁血形象,会不会就此破灭?

    那些曾经在中原大地上肆虐的蒙古人,会不会变成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鬣狗,趁着大明露出软肋的时候猛扑上来。

    以大明地方之幅员辽阔,人员之繁盛,只要连续5年都和今年差不多的年景,就算是在辽东和后金耗下去,也能生生耗死了这个连国家典章制度都没有的野人部落了。

    李国普不明白崇祯为什么要不顾惜自己的颜面,也不顾惜至尊的宝座,宁愿在太庙进行绝食,也不愿和朝廷众臣达成妥协。

    由于王承恩不愿让内阁大学士们进去,而太庙的守卫也死死的守护着中殿大门,4位大学士始终不能靠近中殿大门,自然也就无法和崇祯见面,试图说服他了。

    一脸焦急之色的黄立极,是几人中最不愿意,这个僵持局面持续下去的。

    官制改革才刚刚起了个头,而为了推进改革,黄立极不惜和崇祯联合,坑了东林党人一把。

    但是现在崇祯却因为一个辽东议和的事情,在太庙玩起绝食来了,这显然让黄立极陷入了困境之中。

    和官制改革这样的大事比起来,辽东的议和问题不过是件小事罢了。

    他之所以刚刚在朝堂上不支持崇祯,纯粹是不愿意因为这件事,导致今后他推出官制改革方案的时候,被这些官员们迁怒抵制罢了。

    但是如果早知道崇祯会如此刚烈,那么他才不会站到反对议和的立场上去。

    因为和这些官员抵制改革的态度比起来,崇祯对于他的支持态度更为重要。

    更为麻烦的就是,之前朝中东林党人对阉党余孽的围剿,是崇祯硬生生的压制下去的,现在他们这些被东林党人视为阉党余孽的官员,会不会因此而成为这次事件中被抹黑的对象呢?

    施鳯来、张瑞图两人虽然没有黄立极、李国普这么激动,但是他们内心的担忧却并不比这两位少多少。

    天启故去,崇祯登基,总算帝位交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天启时代也算平稳的过渡到了崇祯时代。

    按照这两位的想法,接下去大明的朝堂也许能够安定一段时间了,一些因为天启去世,新帝登基而被耽搁的政事,也许就可以重新拿出来讨论了。

    但是,如果现在这个局面再僵持下去,恐怕很快朝堂就会陷入空转状态,各地的政事又要无限期的推迟下去了。

    虽然黄立极是内阁首辅,但是他主要是关注重要而紧急的事务,像各地的税收情况、地方灾害赈灾等琐碎的事务,主要是施鳯来、张瑞图在处理,

    施鳯来、张瑞图作为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官僚,自然是知道,虽然眼下他们手中都是些琐碎的地方事务。但是这些琐碎的事务不断的淤积下去,这些局部地区的事务,也会发展成为足以影响全国的重大问题。

    比如一个山东运河水道维护的事情,如果一直拖延下去,最终导致运河航线中断,那就成了中断漕运的大事件。

    几位大学士正一筹莫展之际,黄立极突然走上前对着王承恩说道:“王公公,不如你先进去劝慰陛下,我们回去再和百官商议商议,请陛下先从中殿出来。这议和的事情未必不能商量,但要是殿下在殿中绝食发生了什么意外,我等臣子岂不罪莫大焉,这大明社稷岂不危矣。”

    王承恩犹豫了一下,很快其他几位大学士也表明了态度,只要崇祯从太庙里出来,万事可商议。

    王承恩看着几位大学士,谨慎的说道:“要不,我再进去劝劝陛下,看看陛下怎么说。”

    看到王承恩再次进入中殿内,施鳯来有些犹豫的小声询问道:“我范兄准备如何劝说百官退让?我看那些东林言官们,未必会轻易退让啊。”

    黄立极皱着眉头说道:“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是终究要先把陛下哄出太庙再说。否则让此事酿成一场大风波,恐怕不是我大明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