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湖广商人的困境
朱由检说服陕西商人们花费了不少口舌,但是面对四川商人时却几乎没有动过唇舌。对比起让皇帝征收商税,四川商人们更为迫切的,是希望朝廷能够早点平定奢安之乱,并整修出川的道路。 因此,在皇帝提出了要求之后,他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向皇帝表达了效忠的意思。 元朝时期的湖广行省几乎包括了长江以南直到海南岛的区域,明朝建立之后缩小了湖广行省的范围,只留下了湖南、湖北两地,但是把长江以北、大别山、桐柏山以南的河南行省南部并入了湖广行省,共计16府。 湖广行省虽然地方广大,但是商业却基本为外地人控制,本地人经营的行业只有2个,湖北的茶和湖南的米。 而随着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部分良田都改种为经济作物之后,粮食生产的区域便渐渐转移到了湖广地区。特别是湖南长沙府,开垦良田超过3万多倾,成为两湖地区最大的稻米输出地区,而长沙也成为了湖南地区最重要的米市场。 明朝前期“苏湖熟,天下足”的情形,也慢慢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状况。 不过湖广行省商业的不发达,导致了偌大的湖广地区只有区区10名代表,基本都是茶商和粮商。 对于他们来说,最痛苦的不是征收商税,而是湖广地区多如牛毛的宗室们。这些宗室藩王仗着特权,纵容家奴欺行霸市,盘剥过往行商。 而湖广茶商们还有最为忧虑的一桩事,那就是随着茶叶种植的技术的发展,湖广的茶叶产量不断的在增长。 但与此相反的却是,茶叶的销售市场却在不断萎缩。当世茶叶半数出自闽南一省,八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加上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最为精湛,因此闽茶基本上独占了江南茶市和海外市场。 湖广茶叶种植技术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加工技术上的低劣,使得茶叶质量远不如其他地区的茶叶,只能以价格同其他省份的茶商竞争。 不过湖广茶叶的苦涩,倒是极合草原民族的胃口,这些吃惯了牛羊rou和奶制品的民族,更喜欢久泡而味道不减的湖广粗茶。 一些湖南商人了解了草原上的饮茶口味之后,就动起了歪脑筋,以湖南当地出产的一种苦茶充当茶叶出售。 但是蒙古人饮茶的习惯,是在喝完茶水之后,把茶叶也嚼烂了吞下去,这是一种相当原始的替补蔬菜缺乏的方式。 这种湖南苦茶虽然味道和茶叶类似,但是叶片坚韧,而茶商们显然没有考虑过蒙古人饮茶的习惯,因此往往有割破嘴唇和刺伤内脏的情况出现。 这也就让湖广茶叶成为了低劣品的代名词,并给竞争对手川茶和陕茶以攻击的借口。 正因为如此,让湖广茶商们担忧的不是纳多少商税,而是保住他们在茶马贸易中的交易份额。 和四川的商人会面之后,朱由检便来到了湖广会场,早已等候多时的湖广商人们殷勤的向皇帝行礼请安。 听过了几位商人们支支吾吾的汇报之后,朱由检却笑了笑说道:“朕已经看过你们提出的问题,虽然你们不敢说,但是朕也很明白,湖广地区的宗室私自设卡收税,已经成了一个痼疾了。 朕现在也不能向各位说明什么,不过朕可以向各位保证,2年之内,朕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保证湖广商业的发展,不再受到无理的干扰。 湖广行省地域宽广,茶、粮、桐油、木材等物产丰饶,可以说是我大明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但是阻碍了湖广经济发展的,一是发展目标的问题,即湖广究竟要发展什么作为自己的主业?” 长沙商人陈大德和同伴们互相注视了一眼,才小心的询问道:“陛下所谓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朱由检心思清晰的说道:“松江布、魏塘纱、太湖桑蚕,凡是江南经济发达之所,都会找准本地区的定位,然后因势利导,引导本地民众从事这一行业。 但某个地区发展某个行业到了一定规模之后,熟练的技术人员能够被廉价的雇佣到;大批物料向该地区集中,也会降低物料的价格;最终产品的成本就能显著的下降。 而大量的产品制作出来之后,丰富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也会吸引各地的商人前来采购。长此以往的下去,其他地区规模较小的产业就会渐渐萎缩下去。朕把这种情况叫做产业聚集效应。” 皇帝的话语,让这些湖广商人们犹如醍醐灌顶,他们一直以来只能看到自家生意的规模盈利,从来没有站在这么高的地方去俯视整个大明的经济。 当这些商人们换了一个角度看待自己从事的行业之后,顿时感觉以往模糊不清的商业竞争,突然变得清晰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