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大项目
黄立极正想说些什么,朱由检再次把话题拉回到了内阁报告中的数据上去了,“朝廷要求各县上报的数据,有些人是老老实实,朝廷问他什么,他就回答什么。 有些人则是敷衍了事,照着黄册上的数字就这么抄了抄。还有些人则是把朝廷的命令当做空气,完全是听而不闻,连个回音都没有。更有些人把朝廷当做了傻子,随便伪造一份数据就上报给朝廷了。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朝廷派遣他们去地方,是为我大明管理地方,不是为了地方缙绅巨室当家奴的。 徐先生和黄先生,你们两人商议一下,对这些目无朝廷,意图对抗中央的地方官员,要拿出一个惩治办法出来。 朕以为,听从朝廷命令的官员要优先提拔,那些拿朝廷命令当做儿戏的官员,该撤职的就撤职。当然朝廷也不能不警告就下手,这样,各地官员裁撤人员就定个指标出来,免去当地官员人数的5%好了。” 黄立极顿时大惊失色,他急忙说道:“陛下,伪造数据糊弄朝廷,的确是应该惩罚,但这只是当事人的罪过,怎么能打全体官员的板子呢?这恐怕会引起天下的非议啊。 再说了,现在我大明的地方政府进行改革之后,这官职的空缺已经超过了待选官员的人数,如今再这么直接斥退5%的官员,恐怕不少地方衙门就找不到人做事了。” 几名阁臣也纷纷附和了黄立极的说法,但是朱由检不为所动的说道:“这些上报的数据,难道地方官员会知道没有问题吗? 明知道有问题,也这么闭着眼睛送上来了,不就是说明,他们畏惧地方缙绅、同僚,更有甚于朝廷么? 他们当着朝廷的官,拿着朝廷的俸禄,却把所谓的人情世故放在朝廷的威严之上。朕就要看一看,这些地方缙绅和地方官员们究竟想要做什么? 河南这次民变,锦衣卫、都察院、刑部联合派员的调查小组,已经查到了不少证据,这次民变不是什么百姓暴动,而是有些士绅豪族为了对抗朝廷的粮食政策,故意煽动百姓作乱。 这些缙绅豪族,口口声声都说自己是忠诚孝子,朕还没要求他们上战场呢,他们已经想着要往君父身上捅刀子了。 这些对朝廷命令阴奉阳违的地方官员,就是我大明身体上的烂疮,想要治好烂疮,就要挑破它,把脓流尽了,自然就会好了。这就是长痛不如短痛。 这5%的免职名额,让各省自己先内部推荐名单,然后朝廷再派人下去审核,达不到5%名额的,从各省主官开始免,凑足人数为止。 陕西、河南、山西、贵州、四川、北直隶这几个地区,这次不包括在内。 至于候选官员人数不足的问题,明年、后年增加两次小比,只针对各省前100名举子进行考试。通过小比考试者,进入燕京大学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预备官员学习,即可获得授官资格。” 黄立极心念一动,便问道:“那么原来在燕京大学学习的学生,他们是不是也能参加小比呢?” 朱由检勉强而又轻描淡写的说道:“只要他们获得了大学授予的毕业证书,就能参加小比。燕京大学的学制是2-3年,这两次小比他们还参加不了。” 对于崇祯的说明,黄立极顿时沉默下去了。现在的燕京大学学生,大部分都是北地士子。以现在的局面看来,将来这所大学招收的学生,也必定是北方学子居多。 如果燕京大学的毕业生们能进入仕途,那么北方官员的势力必然会大涨,这对于他和他的家族来说,肯定是件好事。 将来即便是他退下了首辅的职位,那些北方出身的官员,也必定会念叨他的好处,不会容许南方官员污蔑他的身后名誉。 黄立极撇了一眼同僚,发觉这些同僚们还没有领悟到皇帝的用意,倒是对两次小比增加的候选官员名额有些上心了。 钱谦益听了这个消息,顿时颇有些兴奋,年初的恩科因为改了会试规则,导致许多南方士子在科举中失利,这使得他们私下一直抱怨不已。 现在如果他把这个消息传出去,再给自己脸上贴点金,说不得可以拉拢不少江南士子的人心。 崇祯的提议最终还是被内阁通过了,既然他们想要讨好天下的士子,自然就不再反对皇帝让人腾出职位的举动了。毕竟皇帝并没有让他们做恶人,亲自点名裁撤官员,只是让地方官员自己推荐下岗人选而已。 讨论了一个上午之后,朱由检有些精疲力竭的说道:“我看会议就到这里吧,诸位阁臣若有事,不妨再递折子进宫好了。” 他的话音还没落下,吴淳夫已经迫不及待的说道:“陛下,臣有一件事想要请陛下圣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