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鲸海
打发走了内阁其他同僚之后,黄立极却留了下来,他通过内臣向已经进入了后殿的崇祯请求私下接见。 朱由检看着被王承恩领过来的黄立极,颇为好奇的问道:“黄先生有什么事不可在外间诉说,反倒要同朕私下商议,很麻烦么?” 黄立极先是谢过了崇祯赐座,才小心的坐下说道:“老臣是希望陛下能够向孙恺阳下谕询问,他究竟要在大同关外同察哈尔人僵持多久? 虽然那些言官有许多无稽之谈,但是他们有一句话还是说的不错的,自古以来未尝有屯重兵于自家国境线上,而能获取胜利的。 陛下把九边重兵交付给孙恺阳,又筹集了如此巨量之物资供给战时大本营,若是此战久拖不决,陛下之声誉恐怕就要毁在孙恺阳手中了。 臣以为,不论如何,陛下都不可以无动于衷,起码也要下诏质询一番,也好对朝中群臣和天下百姓有个交代啊。” 对于黄立极的话,崇祯沉默了许久。这位首辅的用意,还是在于维护他的声名,毕竟同察哈尔人进行一场战争的决定,乃是他的一力主张。 这场战争如果获胜了,他在朝野中的话语权必然能够大涨,如果失败了,那些朝廷官员和天下百姓,说不得就要把他当成另一个眼高手低的英宗皇帝了。 黄立极现在给他的建议,不过就是先行同前方的战时大本营进行切割。如此一来,前方胜利了,是因为他这个皇帝严厉督促的后果。失败了,也是前方将帅不听皇命,同他这个皇帝并无关联。 这种做法固然可以让他逃避责任,但却把前方的将帅推入到了尴尬的境地,不管他们有没有取得胜利,功劳都已经被后方的皇帝和文官系统所夺取了。 他们不听皇帝下达的命令,获胜了也不过是将功补过,但是失败的话,就要祸及家人了。 遇到一个懦弱一些的主帅,抱着宁可不获胜,也不能让皇帝疑心自己的想法去指挥战争,那么往往该胜利的战争也会变成莫名其妙的失败。 如果是王朝的中前期,家底雄厚的大明并不在意这种边境局部战争的失利,但是对于现在的大明而言,每一场失败,都会让这个王朝离毁灭的悬崖更近一步。 朱由检片刻之中便想清楚了前因后果,他摇着头对着黄立极说道:“这场战争虽然是朕的主张,但是现在如何进行这场战争的权力,朕已经交给了孙先生。 朕不会因为顾惜自己的声名,就把孙先生推入困境之中,让他做出错误的判断。 朕虽然是大明天子,但是对于战争的了解,不及总参谋部众人的万一,如果这么一群比朕更为了解作战的人员都拿不出一个击败敌人的计划,那么朕指手画脚干涉前方战时大本营的指挥,能获取胜利的机会更是渺茫。 更何况,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朕可以监察督促战时大本营的作战计划,但不可能取代战时大本营,对前方的将士胡乱发布命令。 毕竟朕居于京城,对于前线的情况所知甚少,且大同离京城相距15日的路程,当朕的命令抵达前线时,前方的形势早就有所变化了。 对于这场战争,朕已经尽到了该尽的职责,如果还是没有得到好的结果,那么该承担的责任,朕也绝不会逃避…” 黄立极终究还是没能说服崇祯,当他走出文华殿后堂时,心里也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这位少年天子如此放手让战时大本营行事,究竟是因为不可理喻的固执,还是真的在心中胸有成竹。 离开了文华殿后,朱由检便匆匆赶往了文华殿北面的一所小跨院,这里是光禄寺、农科院和皇家科学院联合成立的,一个食品研究所。 主要是研究各种可食用动植物的加工、烹饪方式,还有食物的储存运输条件,甚至包括各种食物配比对于人体的影响。 在崇祯所处的这个时代,大明百姓的平均口粮实际上并不算少,但是口粮的种类却实在是过于单一了。 在主粮方面,明代同之前的王朝并没有什么区别,依然还是小米、大米同小麦,由于磨面技术的落后,把小麦磨成面粉的比例依然低的吓人。 上等的白面依旧是权贵、缙绅、豪商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中小地主们,只吃的起筛过一道的面粉。而底层的农民,大多数时间吃的还是粗糙的麦饭。 至于菜蔬方面,北方人比南方人的选择更少,除了夏天的三、四个月期间,大部分时间他们的菜肴就是各种豆子,新鲜的或是酱腌过的。 在万历朝,即便是最底层的百姓一年也能吃上几次rou食,但是到了今天,就算是一些自耕农也很少尝到rou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