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左右不过是再做布衣
听到了崇祯的反问之后,茅元仪的心里倒是安定了下来。品書網事实从袁崇焕提出了三师六旅的整军方案后,他心里便隐隐有些不舒服。 现在听到皇帝的驳斥后,他心里的某些想法反倒是清晰了起来,因此当皇帝住口之后,他便迅速的说道:“陛下说的不错,我们从前因为一时失察,从而造了一个努尔哈赤出来。因为这个奴酋,大明不仅丢失了大半个辽东,还损失了百万的辽东军民,这便是想要驾驭异族,反而养虎为患的教训啊。 昔日唐玄宗以异族人安禄山为边镇大将,从而使得开元盛世被安史之乱所终结,自己也被软禁在甘露殿内,落得了个郁郁而终。 可见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的确没有说错。依臣看,为了避免使用蒙古人组建骑兵师,对我大明今后不利,还是应当限制蒙古骑士在我大明军的例,和军官数量为好。” 崇祯看了看围坐在桌子边的一圈官员,发觉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茅元仪的这种说法,尤其是周三畏更是连连摇头,只是不敢反驳茅元仪而已。 朱由检突然点着周三畏的名字说道:“周参谋你也谈谈,你对招募异族士兵进入大明军队的问题是怎么看的,我们今天要讨论问题,应该集思广益,不能不说话啊。” 正低头想着事情的周三畏,被崇祯直接点名后颇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他很快便咬着牙说道:“小臣不认同茅参谋的说法,陛下刚刚说的是禁止以蒙古各部成建制的武力组建大明军队,并不是说要在军队对异族人的数量进行限制。 今日在关外,有后金、蒙古两大势力,这两个势力都以骑兵见长,而我大明武力则一向以驻守堡垒的步兵为主。从燕山之北到阴山东南,靠近长城以外的地区都是以草原为主。没有一只强大的骑兵,我们遮蔽不了这条长城防线。 如果我们控制不了关外的草原,那么从山海关到河套地区的长城足有数千里,蒙古和后金只要愿意,能在这数千里地方随意找一个地方进行攻击。 我大明边军虽说有数十万,但是分布在这么长的一道防线,成了处处不占优势的一道筛子。后金和蒙古只要控制了草原,那么他们想攻则攻,想退则退。而我大明在这数千里防线,不是疲于奔命,是只能做亡羊补牢之策。 小臣以为,要想削减边军的数量,从而降低对边防的投入,莫过于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只要我们控制了临近关外的草原,能在蒙古、后金同大明之间设立一道缓冲区,那么从山海关直到甘肃的长城防线不必处处严防死守,而是选择几个重点区域进行防范可以了。 如此一来,九边的军费反而可以降下不少。而想要成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光凭招募北地边民肯定是不足的。 而且同蒙古人混居的北地边民虽然能骑善射,但总是及不那些生长在马背的蒙古人。而至于后金女真人,他们以渔猎为生,甚至连妇人在骑术都超过了我们一些明军,要光靠招募汉人培养骑兵,显然是投入大且收益低。 因此,招募蒙古人建立一支忠诚于大明的军队,乃是势在必行之事。小臣以为,总参谋部现在要解决的,应该是如何打乱,招募蒙古各部骑士进入明军后,他们同各自部落之间的联系。如何让这些蒙古人心向我大明,而不是在军建立小团体对抗朝廷的军令。 更何况,蒙古人不我汉人,他们在草原以游牧为生,又缺乏医药,因此人口增长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程度。 这是说,我们每招募一个蒙古人,同大明敌对的蒙古部落和后金人便少了一个潜在的兵员。招募这些蒙古人的费用,总是要少于修建堡垒防御他们的费用的。” 有了茅元仪、周三畏开了这个头,其他参谋部成员也开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警惕蒙古人的意见和要求利用蒙古人的想法,刚好占了一个五五分成。 朱由检同孙承宗交换了下眼神后,孙承宗出面结束了这场探讨。他认为现在袁崇焕还带着蒙古右翼各部同察哈尔人在谈判,大明如何对待那些愿意依附自己的蒙古部落,要先看看这场谈判的结果,而不是现在盲目的制定出一个政策。 如果这些右翼蒙古部落愿意接受大明的建议,在关外附近草原选择地方定居,并接受大明的统治权力的,那么自然要优待一些。 而不愿意在靠近大明边境地区定居,也不想接受大明的直接统治,只在名义服从大明,以换取大明市赏的部落,自然要加以防范。 他还建议先按照周三畏所言,制定出一份如何使用蒙古各部骑士建立骑兵师的细则,之后再进行彻底的讨论。朱由检点头接纳了孙承宗的这个建议,之后便结束了这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