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使者人选
将豪格斥出大帐之后,黄台吉才重新恢复了平和的语气对着众人说道:“这次入关之后,我军连连受挫,这责任到也不能全丢给那些领兵作战之人。! 如我有责任,我此次命人收集了辽东、蓟州、宣大等地的情报,却忘记派人去了解那位明国皇帝的品性。因为我以为一个自幼成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冲龄少年,两年时间说不定连明国朝堂那些官员都认不熟,更谈不什么事权一统了。 明国天子年纪幼小,朝堂未必不会有跋扈的权臣。因此我军绕道破关之后,明国朝堂之内光是君臣互疑争夺军权浪费的时间,会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时间冲入京畿地区。 然而现在看来,倒是我过于小看了这位明国的少年皇帝,也高估了明国朝堂的那些大臣们的能力。想不到我军刚刚绕道破关而入,这位小皇帝能冲破朝堂那些大臣的阻扰,亲自带兵出征。还能抽调出这么多兵力和物资到前线来。 都说明国这些年各地灾荒连连,各地都有流民起事,似乎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现在看来,却也并非如此。明人有句话说的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话说的不错,明国这条长虫,还没有死透啊。” 黄台吉的亲信们终于听出了主子话语隐含的退兵意思,于是济尔哈朗迅速接口说道:“这怎么能是汗主的过错,这都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没有能够为汗主分忧,下面的奴才做事不够尽心尽力,没有把明国皇帝的情报给收集回来啊。” 德格类也随之附和道:“和硕贝勒说的是,汗主心胸宽大,明明是奴才们做错了事,汗主却不愿责备这些奴才,反而自己承担了这个责任。臣以为,古之圣王也不过是如此了。如果我们将汗主的仁厚当做了汗主的责任,这岂不是对于汗主的大不敬? 更何况,此次伐明我们也不是一无所获,起码知道了新登基的明国皇帝,并不是一个易于之辈。待到下次伐明,在汗主的关注下,这明国皇帝岂能再如今天这般得意。他日他若敢再冒险亲征,必被汗主所擒,届时明国下岂敢不对汗主俯首贴命。” 济尔哈朗和德格类一唱一和之间,不仅洗白了黄台吉所谓的责任,还带出了退兵的提议。某些人听后心里自然很是不满,但是他们却也没有这个勇气,第一个跳出来指责黄台吉的责任。 代善看了看左右,不得不亲自出马说道:“其他的先不论,你们两人这说了大半天是不是要撤兵?当初我和三贝勒说过,我军劳师袭远,若粮匮马疲,敌人环攻,则无以为归计。 现在明军东西两路夹击我军,而遵化城又没有攻下。我军若是此撤退,你们难道以为明军不会追击我们么?那么到时候谁来为大军殿后,护卫大军出关? 我左路军数千人马失陷于明军之,这些人要不要解救出来?又要怎么去解救?难不成,这么将他们抛给明军,我们自顾出关?那么将来谁还会跟随我们伐明呢?” 看到代善出面,岳托赶紧前替黄台吉解围道:“当初联络各位贝勒、八旗固山坚持伐明的是我,若是有什么罪责,我都愿意一力承担,绝无二话。” 代善死死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想着是不是此将镶红旗整个夺回来时。十多位小贝勒和几位八旗固山都单膝跪地,一起向黄台吉请罪,说此事不能完全怪罪于岳托。途改换出征目标,他们当时也是赞成了的,不能让岳托一个人承担这个责任。 看着大部分女真亲贵表现出来的支持黄台吉倾向,代善也只能冷冷的“哼”了一声,方才缓缓的坐了回去。 一直冷眼旁观着帐内众人表现的黄台吉,这才亲热的开口对代善说道:“二兄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我当初真的应该坚持听从二兄的意见,今日才不会让左路军遭遇如此失败。 关于殿后事宜,二兄也勿烦恼。只要我八旗还有一兵一卒留在关内,我便不会出关。两黄旗和两白旗将士同我一起殿后,其他各旗可从大安口先出关。 至于左路军被俘的人员,我自然不会丢下他们不管。不管是撤退也好,解救这些被俘的人员也好,我们都需要一点时间。 因此,我明日打算派出使者去三屯营城议和。在议和期间,我军可以名正言顺的撤退,而不必担心会受到明军的追击了。 而且我还顺便打算让人看看这位明国皇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现在遇到的小小挫败,究竟是他有意为之?还是因为年轻人的热情,所以做出了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举动,才幸运的挫败了我们的军队。 如果是前者,也许我们要重新考虑对于明国的战略。如果是后者,我们只需提高对于这位明国皇帝的关注可以了。” 利用议和争取撤兵的时间,帐内的女真亲贵们都没有反对这个方案,不过代善随即下意识的问道:“那么汗主打算派谁去负责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