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如火如荼的石油产业
丁佑本颇有些烦躁的躺在一张竹躺椅上,他的头顶有着一座用竹木和茅草搭建起来的凉棚,为他遮蔽着苏门答腊岛热烈的阳光。出身于湖州的他,极不喜欢闷热而潮湿的夏季,却不料苏门答腊岛这边却天天是夏天,这实在是太让人痛苦了。 不过唯一能够令他感到安慰的是,每日午后暴雨下过,天气就会凉爽一些,不会像现在一样,动一动都会流汗。其实在旁人看来,丁佑本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过舒坦了。就在他的身边,还跪着两名土著少女伺候他,一人拿着一把大扇子给他扇风,另一人则熟练的用旋开红毛丹的外壳,将洁白多汁的果rou送入他的嘴边,这简直就是神仙似的日子啊。 但是在丁佑本看来,这些黑黝黝的土著少女哪里及的上家中容貌俏丽的家生奴婢。只可惜他此前在家门口同一个过路商人起了口角,一时不合将对方殴成重伤,接下来又遇到了朝廷追查太湖匪盗案,对方就将他告上了官府。 原本家中已经将此事打点妥当,也安抚住了那名被殴伤的外地商人。可是听说魏忠贤魏公公亲自过来追查太湖匪盗案之后,他父亲生怕他再被官府抓了进去,就将他送来了南洋。 丁佑本最先落脚的便是渤泥国,此时的渤泥国首都文莱市已经成为了华人在南洋最大的一处聚集城市。这里位于马六甲及大明之间的航道上,前往东南亚各处也很方便,渤泥国人对待华人也极为友善,且此地拥有着极好的停泊港口,因此便成为了华人南下所选择的第一站,许多第一次出海的华人都在这里打听好所需的消息,方才继续坐船前往目的地。 丁佑本之所以会来苏门答腊,也正是在文莱听说了苏门答腊现在最为暴利的石油产业,才向相熟的叔父借了一大笔款子,跑来苏门答腊岛向当地土人首领租借了土地,聘请了钻井队来碰一碰自己的运气的。 自从英国商人在苏门答腊岛发现石油之后,石油产业就开始在这座岛屿上悄悄的诞生了。不过英国人在岛上采集石油的手段是极为落后的,他们要么雇佣当地土人在油苗处直接取油,要么便是在油苗附近挖掘浅井取油。日产原油不过一两百桶罢了,再去掉其他杂质,能够提炼出来的灯用煤油还不到半数。 可是随着内务府在延长县采用自贡盐井的顿钻掘井方式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后,该油井深度为81米,日产原油1-1.5吨。内务府很快就招募了不少自贡盐工及陕西流民成立了专业的打井队伍,并将他们派到了苏门答腊岛及婆罗洲地区进行勘探钻井的工作。 亚齐苏丹国被颠覆之后,中国完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于是便对苏门答腊岛及婆罗洲地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勘探。在苏门答腊岛上,四海贸易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中国及英国的自由商人,足足组建了十多家石油公司。 1634年6月12日,英国人在庞卡兰-勃兰丹村打出了第一口具有工业价值的油井。当年年10月,中国人便在苏腊巴亚地区打出了第二、第三口油井。而在1636年初,中国商人又在婆罗洲库德成功打出了一口自喷井,不过这里的原油密度较大,煤油成分较少。 但即便是如此,苏门答腊岛加上婆罗洲,到了1636年六月也打出了44口油井,日产原油4000桶,达到了年产20万吨原油的规模。而这些原油一年提炼出的煤油,估计可以达到10万吨上下,这可比杀鲸取油快捷多了。 按照小户人家的照明消耗量,大约一年可以用掉12斤煤油。也就是说10万吨煤油足以给一千六、七百万户居民提供一年的照明,和传统的蜡烛、茶油、桐油等照明燃料相比,煤油的性价比最高还不伤眼,自然也就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了。 但是,想要让大明百姓都享受到这种夜间光明的便利,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相比起延长地区一年几百吨原油的产量,想要为大明百姓提供足够的照明煤油,也只能在海外寻找油田了。光是一个大明百姓对煤油的需求,就足以消耗完苏门答腊岛及婆罗洲每年的煤油产量,更别提大明以外各国百姓的市场需求有多么大了。 而除了居民照明之外,还有着城市照明的需求,比如在上海、苏州、南京、北京这些城市设置在街上的煤油路灯,每座城市就没有少于3000盏的。这些煤油路灯将这些城市点缀成了黑夜中的光明之城,不仅削减了当地的罪案,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这些城市之外的人口相比,这些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时间足足延长了近半。 人类对于光明的渴求,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市场需求。看着这些向自己涌来的金钱却不能放进口袋里,原因仅仅是他们提供不了更多的煤油,这让中国和英国的煤油商人们极为懊恼,他们发了疯似的四处寻找尚未发现的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