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546章 书房再议

第546章 书房再议

    黄台吉将多尔衮带到了自己的书房之后,便摒弃了一干闲杂人等,只留下了他和多尔衮两人在书房内独对。请百度搜索看最全!的小说!

    黄台吉这才示意多尔衮坐下和自己说话,“这里没有外人,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再论君臣之礼了。咱们都放松一些,像以前在父汗面前一样畅所欲言,不要在有所顾忌了。我看你刚刚在大政殿似乎还意犹未尽,不如在这里继续说下去吧。”

    虽然黄台吉展现出了久违的兄弟情谊,多尔衮却不敢当真放肆起来,他依旧恪守着那些汉人为大清制定的礼仪,端正而拘谨的坐在椅子,先向黄台吉谢过了赐座的恩典,这才开口回话道。

    “臣弟遵命,刚刚大政殿人多嘴杂,臣弟的确还有些话没说出来。找人策反阿敏不过是其一,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将同阿敏往来的消息透露给衮楚克台吉,令其将这一消息报给丰大总督袁崇焕。

    臣弟以为,能够宽宏大量的对待阿敏及我国降人的,是大明皇帝而不是明国的官员。能够驱使阿敏及我国降人进攻我国的,也是大明皇帝而不是明国的臣士大夫。

    以臣弟看来,明国的臣士大夫们几十年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他们依旧还是父汗口那些狂妄自大且心胸狭窄之辈,他们驱使武臣犹如驱使自己的家奴,看待大明以外的国家是沐猴而冠的野人蛮夷。

    如同那些已经投降了我国的读书人,虽然口口声声称汗王是命世之主,但他们心里却依然把我们当成了蛮夷,否则也不会整日苦劝汗王按照汉人的国体来改造我国的国体了。在他们眼,只有按照华夏礼仪建立的国家,才有资格统治他们。如此下去,这大清究竟是汉人的大清,还是我满人的大清…”

    “好了。”黄台吉不悦的打断了多尔衮的话语说道:“我把你召来这里,是想听听你对于我国目前面临的外部局势有什么想法,不是来听你讲什么满汉之别的。你还是言归正传吧。”

    “是,汗王。”多尔衮立刻收住了话头,然后改口说道:“丰大总督袁崇焕这个人,当初镇守宁远时和我们交过手。父汗曾经评价过他,色厉而胆薄,刚愎而自用,好大言,喜虚名,但其既无御下之能,也无识人之明。这样的人能够成为明军之统帅,可见南朝无人矣。

    若是其能够继续镇守辽西,则辽西今后必不再属南朝。在此人的作为之下,明军军制必然败坏,失去约束的辽西将门必然会趁机割据,则我国西面无忧矣。只可惜宁远之役后,天启皇帝将其撤职,崇祯皇帝登基之后虽然启用了他,却并没有让其返回辽西,这是我国的一大损失。

    以袁崇焕的性格,一旦从衮楚克台吉口了解了,阿敏和我们之间有暗联系。臣弟可断言:此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会是探求此事的真假,而是会试图先解除阿敏的兵权,将阿敏软禁于身边。

    而以阿敏的性格,臣弟以为必然不会束手擒,到时阿敏算不想反也要反了。阿敏一旦举旗叛乱,则明国对我国的包围之策出现了破绽。更别提,一旦事后真相大白,袁崇焕必然是要将责任推卸到衮楚克台吉身,则衮楚克台吉如何能够不投靠我国避祸?

    明国一旦迫反了阿敏和衮楚克台吉,蒙古诸部还能相信明国优待他们的政策吗?只要蒙古诸部对大明心怀疑虑,则大明驱使蒙古诸部围堵我国的策略算是失败了。没有了蒙古诸部对大明的协助,则我国未曾不能和明国继续抗争下去…”

    听完了多尔衮的想法,黄台吉也不由为之暗暗叫好。在爱新觉罗家的子弟,日益得到众人钦佩的多尔衮,显然不是徒有虚名的。而这也正是黄台吉想要的策,能够用几句好话能让明国自去羽翼的话,他并不介意向阿敏低头问好。

    黄台吉对着多尔衮连连点头说道:“善,你这些年的书果然没有白读。你刚刚说,这大清究竟是汉人的大清,还是我满人的大清。我看你是当局者迷啊。

    今日的大清,满人、蒙古人、汉人三足鼎立,缺了哪一个都不行。改革旧弊,采用汉人的礼仪,不是把我们满人变成汉人,而是要让我们满人变得更为强大。

    我们如果一味拘泥于满汉之别,那么大清不要说进窥关内,连立足辽东都很艰难了。再说了,这世哪有满人、蒙古人、汉人的区别,这不过是各自的出生地不同罢了。如果强以生活习俗之不同来区分人口,那么明国早应该分成十七、八块了,如何能够成为如今这大一统的王朝?

    满人之于满洲,和山东人之于山东,河北人之于河北,只有籍贯之不同,人和人之间不应该有所差异。所以,汉人的天命,蒙古人的天命和我满人的天命并无不同之处。如果我们承认了满汉有别,那么要不要认可满蒙有别?那么接下去是不是满人的天命不同于汉人的天命?则我大清要用什么去统治万方?”

    多尔衮在心里承认,黄台吉看的自己更远,但是他依然不会接受黄台吉的看法。这大清是黄台吉的大清,可不是他多尔衮的大清。让汉人和满人平起平坐,等于是在剥夺他们这些满蒙贵族的权利,分享给那些向黄台吉摇尾乞怜的汉人,那些汉人感激的是黄台吉而不会是他多尔衮,这让他又怎么能够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