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朝鲜特使二
此前沈器远在大明担任朝鲜大使的时候,这钓鱼台也来过多次,时隔数年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沈器远依然还是被这几处构思巧妙的临湖建筑给『迷』住了,上国风物毕竟不是下邦的仿制品可以比拟的。 而北京城的变化却比这处钓鱼台宴宾楼更让他感到震惊,如果说数年前他离开北京的时候,汉阳和北京之间的差距,大约是乡下地主庄园和王公贵族园林之间的区别的话。那么今日北京的繁华,已经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外了。 应该来说,虽然有国王和其他两班贵族的制肘,但沈器远在朝鲜实施的变革,还是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的。起码当日满清入侵给朝鲜造成的损失,已经渐渐开始填补回去了。 之前跟随大明打劫日本获得的赔偿虽然大部分落入了明国的手中,但是朝鲜依然还是落下了不少好处的,特别是朝日贸易上获得的优待,让朝鲜南部庆尚道一带的工商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这里也是沈器远的老家,是他推动改革的根基之所在。 因此,虽然沈器远在政治上被朝鲜国王和守旧派两班贵族『逼』迫,但是他在南部庆尚道地区还是有着极为坚定的支持者的。而沈器远也自认,他这几年的改革还是颇有成效的,起码朝鲜正在不断的恢复元气。 但是当他看到天津地区那些如同树林一般的烟囱时,他才发觉自己的改革成果似乎真的不算什么。原本天津城外那些如水墨画一般的稻田和树林已经一一推平,一幢又一幢的灰白建筑正在原先的稻田和树林上竖立起来,这些千篇一律的建筑甚至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而烟囱里冒出的黑烟更是让街上的行人全身上下都粘满了粉尘,看起来整座城市都脏极了。 可是谁又会在乎身上的尘埃呢?这座城市里的行人每个都是行『色』匆匆,似乎有着忙不完的事情。即便路上遇到了熟人也只是点头致意,几句问候之后便错身而过了。从这些行人的脸上,沈器远看不到什么小心翼翼和忧虑戒备的神情,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平淡的笑容,停下说话的时候也是极为坦然。 这种对于自己生活充满自信的神态,是沈器远在朝鲜平民身上所未见的。其实在他留在中国担任朝鲜大使的期间,他也未尝看到有如此多的平民能够拥有这样的神情。 毕竟朝鲜、大明都是一脉相承的阶级社会,士农工商四民的阶级划分,也代表着各自的阶级地位。这四个社会阶层连自己的生活习俗和日常用物都是要加以区分的,后三者若是在平常生活中故意把自己装扮成士人生活,那可是犯罪。 而上位者对于下位者的支配权力,是被整个社会所默认的。因此即便一位平民老实的走在大街上,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避让出巡的官员或权贵子弟的。在这样严苛的社会规则下,除非平民是在自己家附近走动,否则他就要像只兔子那样小心谨慎的活着。 因此除了在那些士人和家境较为殷实的大户人家身上,能够看到一些活泼的神态。中下层百姓的脸上不是麻木的失去了表达神情的能力,便是永远挂着卑微的表情点头哈腰。像这些大明百姓如此挺直了身体在路上毫无担心的行走,对沈器远来说就是一个奇迹。 当然,沈器远最多也就在心里惊叹一下,然后写进自己的日记中去,他知道这是朝鲜不可能实现的奇迹。毕竟朝鲜的四民制度和良贱之别可比大明更为严苛,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某些两班贵族的政治正确了,任何想要触动这两样制度的两班贵族都会被整个两班阶层所抛弃。 不过在这样的大灾之年里,天津的普通百姓还能保持这样平淡的神情,显然和这座城市内这些成片的工坊有关。他在街头也很难看到有精壮的汉子沿街乞讨的,甚至连壮『妇』、少年都很少看到。总而言之,在这座城市能只要你是一个手脚齐全的健康男女,就一定能够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当沈器远离开天津,坐着列车前往北京的时候,他心里总觉的这座不断扩张的城市内蕴藏着一种令人生畏的力量。这并不是他对于机器的力量有什么了解,纯粹是一个农业时代的人对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第一观感所带来的敬畏。 对于此次钓鱼台之宴,沈器远并没有对美食抱多大期待,毕竟他是来寻求皇帝在政治上的支持的。如果不能获得皇帝的支持,即便是面前放满了山珍海味,他也是难以下咽的。 不过当太监把菜肴端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也还是吃了一惊。堂堂大明皇帝待客,居然只上了三菜一汤,且只有一道荤菜。虽然菜肴的样子看起来还不错,但是他也觉得崇祯是不是有些过于吝啬了。 可是当他抬头悄悄打量了一眼皇帝的餐桌时,才发现皇帝面前只有两菜一汤,还比他少了一个荤菜,因此不由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了起来。 朱由检似乎意识到了对方的窘态,于是一边端起了汤碗,一边漫不经心的对他说道:“沈卿不必客气,朕是因为今年的灾情,向上天许愿,灾情不平息下去,朕就戒了荤腥。连带着这宴客的规格也从简了,你可不要嫌弃朕招待不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