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营口五
和洪尼喀一样,图鲁什也是遵化之战的失败者。应该来说,十年前的这场战争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黄台吉绕道入关南下最后被明帝阻于蓟州,使得这场战争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收获。 虽然因为黄台吉宣称这场战争获得了预想中的战果,因此是沈阳胜利了。但是在私下里,这位大汗却认为如果不是没能如期攻下遵化,他们原本可以走的更远一些,从而把明国的京畿地区搅个粉碎,让明人彻底失去抵抗满人大军的意志。 正因为这点执念,当进攻遵化不利的将领都被从一线部队踢了出来,被丢到了地方上当守备军去了。因为有着代善的照顾,他和洪尼喀才算没有被赶去北面环境更差的边城守备,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不过比着洪尼喀年轻了许多的图鲁什,并没有像这位老上司那样认命,他还是朝思暮想着回八旗一线部队中去的。毕竟满人最重军功,在这种二线守备队里,只能是干些混吃等死的活计,这显然是养老的待遇。 可是当今明军把立功的机会送到他面前时,三次登城而无果的图鲁什,这才气喘吁吁的意识到,他的确是老了。即便当在遵化和那些明军在小巷内纠缠,因为明人的火器而不得不逃亡,他也丝毫没感受到如同今这般的疲惫不堪。 遵化的明军虽然在巷战中击败了他们,但是图鲁什一直不觉得那是一场战斗,而是明人使用了险的计谋坑害了他们而已。图鲁什至今还能想起,那些遵化明军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绝望,就好像是一只被关在了笼子里的老鼠作最后的反抗。 而今在营口城头的这些明军,虽然还有人脸上挂着几分胆怯的神,但他们却始终都是睁大了眼睛在战斗,手上装填弹药的动作也很少紧张到变形的。 图鲁什就眼睁睁的看到,自己边武艺最为出色的五、六名亲卫,登上墙头还没一刻,就被这些看起来毫不凶狠的明军给一个个击毙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自秋战国开始,搏战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这条规律。清军数次登城而不克,图鲁什边的亲兵和军中有名的几位勇士也死伤惨重时,刚刚清军冲城的那点锐气也就彻底消失掉了。 就在图鲁什发觉自己的部下步履蹒跚,拖延着进攻的节奏,再没有刚刚踊跃上前登墙的势头时,他心里就有些犹豫,是不是该退一退再说。 不过他又担心,空手返回会让洪尼喀对他更为愤怒,毕竟他之前已经犯了一次错误了。于是他又转而希望,也许明军也到了强弩之末,只要再来一次进攻,说不定明军就先崩溃了。 图鲁什这般犹豫不决,最终错失了最后一个全而退的机会。大明新军已经成军十年了,但是在许多清人的印象中,明军依然是哪只不敢出城野战的军队。 比如当明人吹嘘的宁远之战,袁崇焕可是依靠着用土石堵住了城门,才能迫使明军将士无法脱逃而留下来死战的。对于满人来说,宁远之战究竟是怎么回事自然是清楚的,而明军将士胆怯到了这种地步,也是被当成笑话而在国内大肆宣扬的。 黄台吉等满清上层人士虽然知道明国新军的建设状况,但是对于军中这种嘲笑明军战斗力的笑话,不仅不制止,反而还加以推波助澜,以此让清军的将士获得对于明军在心理上的优势。 利用谎言欺骗敌人,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在欺骗敌人的同时,连自己的盟友、下属和国民也一起欺骗,古往今来大约也就是新觉罗一家了。 这种自努尔哈赤流传下来的传统,到了黄台吉手中可谓是发扬光大了。黄台吉甚至连写给满人自己看的满文档案,也删除了努尔哈赤每次战斗中满人自己的损失,而只留下了击败多少敌人、缴获多少财物、掳掠多少人口等记录。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新觉罗一族的谎言还是很成功的,毕竟在后世,直到满清入关窃取了汉人的天下,满人满万无人敌的神话也依然没有被戳破。 当然,新觉罗一族之所以不愿意让自己的军队知道明军的变化,这也是有着政治利益上的考量的。满人毕竟是一个刚刚出现不久的民族,这个民族既没有璀璨的文化也没有充足的人口。 以一个不到百万人口的小族,而能够压制住蒙古人和汉人这两个大民族,这可谓是一个真正的奇迹。但是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要在辽东长久维持下去,并想要试图吞并关外蒙古草原和关内汉人的地盘,他们总是需要一个核心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