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第三帝国在线阅读 - 第15章祭祀与信仰

第15章祭祀与信仰

    祭祀是信仰的一种体现形式。

    国家层面的官方信仰,与民间的信仰皆离不开祭祀。

    通常情况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组成过程中,民间和官方的信仰基本上对应的是乡间习俗与正统礼制。

    这是民间舆情的体现,也是官方意志的外在表现。

    在古代,几乎所有的正统文化都是由风、俗演化而来,皆是对风、俗改造加工的结果。

    这就致使种种风俗与礼制具有同源一流的关系。

    所以说,民间与官方的信仰有很大的同根与相融性,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的形式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刘曜穿越之前,在大学读书期间,曾听过一些教授的公开课,对于中国古代的祭祀及民间、官方的信仰有着一定程度的认识。

    在加上穿越之后,这么多年来他也读了许多典籍,见识了地方上的风、俗,故而对于两汉时代的民间祭祀又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在汉代地方祭祀体系之中,民间与官方信仰也呈现出这样的一致性。

    据历史记载,如蜀郡太守文翁在任期间,立学官,兴教化,有惠于民,其过世后,“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

    如王堂治蜀有绩,“巴、庸清净,吏民生为立祠”。

    舒桐乡啬夫朱邑,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所部吏民爱敬焉,其过世后,“吏民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

    汝南郡都水掾许杨修复鸿郤陂,政绩显著,惠民无数,太守邓晨为之起庙,“图画形像”,以志其绩,而后“百姓思其功绩,皆祭祀之”。

    东汉零陵太守周嘉视事七年,其过世后,“零陵颂其遗爱,吏民为立祠焉”。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汉代史书中有许多许多,刘曜游历各地的时候,也见过这样的例子。

    像这样的情况,吏民共祭,或者先有政府提倡然后有百姓祭祀,其实都是民间与官方对循吏良牧纪念歌颂的共同诉求。

    此外,在岁时祭祀、宜忌方面,民间和官方也基本保持着一致。

    比如伏日,民间“荐麦瓜于祖祢”,祈求祖先的庇佑。

    至于官方为辟除“伏日万鬼行”的禁忌,“尽日闭,不干它事”。

    夏至,民间“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

    至于官方则“以朱索连荤菜,弥牟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腊祭,民间斋馔扫涤,遍祭神祖,腊日“腊先祖五祀”,次日向祖神献祭,第三日蒸祭,又三日墓祭。

    至于官方,则“岁终大祭”。

    对于腊祭,刘曜可是深有感触!

    由此可见,民间祭祀的习俗与官方的祭祀典礼,不仅在动机、对象上类似,就连活动内容都非常一致。

    地方祭祀风俗与官方层面的祭祀典礼相融相似,说明官民双方在信仰层面上有一致性。

    这种情况是刘曜乐于见到的,也是地方主官乐于维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