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兄弟不相认在线阅读 - 第五八章正史汉灵帝

第五八章正史汉灵帝

    汉武帝刘宏永康元年167年,因桓帝无子,由桓帝的皇后窦妙立为皇帝,时年仅12岁,168年189年在位。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中平六年189年卒,终年34岁。在位22年,谥号为孝灵皇帝,葬于文陵。1

    刘宏本封解渎亭侯,为承袭其父刘苌的爵位。母董夫人。他是汉章帝的玄孙,汉桓帝的堂侄。

    在汉桓帝永康元年167年刘倏以光禄大夫身份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建宁元年168年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夏门亭,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由桓帝的皇后窦妙立为皇帝因桓帝无子,是为汉灵帝。

    汉灵帝即位后,东汉政治已经病入膏肓,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频繁,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死正义的太学生李膺范谤等100余人,流放关押800多人,多惨死于狱中,造成第二次党锢之祸。而昏庸荒yin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并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杖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到极点。灵帝对宦官的宠信与依赖就是后来叛变的导火索。

    在朝政**和天灾的双重压迫之下,叛乱有了广大的市场,张角煽动百姓,聚众造反。巨鹿今河北平乡县人张角兄弟三人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举事,史称“黄巾之乱”,这次暴乱所向披靡,给病入膏肓的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虽然被平定,但是破坏极大。从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终年34岁。

    2人物经历

    编辑

    公元156年,刘宏出生。

    公元168年,桓帝病死,刘宏被拥立为帝,是为汉灵帝。

    公元168年,以外戚为首的士大夫集团在与以两节为首的宦官集团的政权斗争中失败,宦官集团掌控了朝政。

    公元169年,宦官集团继续削弱士大夫集团的势力,发动了东汉历史上的第二次党锢。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随后失败。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亡。

    注明:许多小说里面写汉灵帝.汉灵帝是死后的谥号.在位时不能这样称呼的。

    3登上皇位

    编辑

    汉灵帝刘宏能登上皇帝位,是幸运的。

    汉桓帝刘志虽然36岁而终,但身后并无子嗣,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太后及其父亲窦武,把继承人的年龄设定在少年段。刘宏是汉章帝玄孙,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当时只有12岁。

    刘宏能登上皇帝位,又是不幸的。

    汉桓帝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外戚跃跃欲试地准备统理朝政,宦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士人的不平之鸣,遍野的饥民之声,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汉桓帝永康元年167年,刘儵以光禄大夫身份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建宁元年168年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夏门亭,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

    这样,刘宏便懵懵懂懂地由一个皇族旁支已经落魄了的亭侯子弟,摇身一变而为万乘之尊。

    4在位年号

    编辑

    建宁5168172

    熹平7172178

    光和7178184

    中平6184189

    5徘徊于外戚与宦官之间

    编辑

    东汉自汉和帝刘肇登基后,迭出少年包括幼儿皇帝,他们不懂国家政务,因此造成了外戚和宦官轮番窃掌国柄的斗汉灵帝争局面。而且这种斗争有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汉灵帝时期也是如此。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便不可阻遏地爆发了。一方以窦太后窦武为首,另一方则以曹节王甫为首。

    灵帝即位后,由于年小,仍由窦太后执政,论功策勋,封窦武为闻喜侯;其子窦机为渭阳侯,位拜侍中;其兄子窦绍为鄠hu侯,迁步兵校尉;窦靖为西乡侯,位拜侍中,掌管羽林左骑。窦氏一家权倾朝廷内外,十分显贵。

    窦太后临朝后,复用陈蕃,大小政事,均由陈蕃参与定夺。陈蕃与窦武又起用了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受挫的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使之列于朝廷,参议政事。这赢得了许多士人的心,“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灵帝即位后,宦官曹节被封为长安乡侯,暂时受到压制,但通过灵帝乳母赵娆ráo及太后的身边宫女,向太后献殷勤,取得了太后的信任。

    陈蕃与窦武对此非常担忧。于是,密谋欲除去宦官,但太后一直犹豫不决,迫使陈窦二人采取武力消灭宦官集团,但密奏事先被宦官得知,激起事变。

    永康元年九月初七日,宦官就发动了宫廷政变。他们把灵帝骗出来持剑开路,关闭宫门,逼迫尚书起草诏令,任命王甫为黄门令;胁迫太后,夺取了玉玺,派人去逮捕窦武等人。窦武不受诏,与侄子窦绍边战边退到军中,召集数千人镇守都亭。陈蕃听说发生变乱,率属下官员及太学生80多人,手持兵器冲入承明门,与王甫军遭遇。陈蕃被逮捕,送到北寺狱。看守的宦官连踢带踹地骂陈蕃:“该死的老鬼,看你还能不能裁减我们的编制,削减我们的薪俸了”当天便把陈蕃折磨而死。

    天刚亮,王甫便带领虎贲御林军,同包围将军府的不明就里的张奂军队会合。他们假传诏令,诬窦武反叛,引诱窦军投降。窦武与窦绍势单力薄,被重重包围,最后被迫自杀。随后,窦家宗亲宾客以及姻亲,抓到的都被杀掉。又将窦太后迁入南宫,将窦武家属迁徙于日南。自公卿以下,凡是陈蕃窦武举荐的,以及他们的门生旧属,一律免官,永不录用。

    宦官集团取得了宫廷政变的胜利。之后,灵帝被迫升任曹节为长乐卫尉,封育阳侯;升任王甫为中常侍。其他朱瑀共普张亮等6人封为列侯,11人封为关内侯。于是“群小得志,士大夫皆丧气”。

    熹平元年172年,窦太后的母亲病故,太后忧思成病,也于六月初十日在南宫云台去世。宦官们对窦氏积怨很深,竟用一辆简陋的车装着太后的尸体放在城南一个宅院中。几天之后,曹节王甫打算用贵人的礼节为太后发丧,灵帝没有同意。曹节等又想把太后葬于别处,不和桓帝合葬。对此,灵帝也拿不定主意,于是诏令公卿会议讨论。会上,大家观望了很久,却都不愿意先说话。最后廷尉陈球说:“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是无所疑。”宦官赵忠连讥带讽,威胁陈球,陈球却毫不畏惧,太尉李咸也表示支持。曹节王甫则强调“窦氏罪恶”,力议其非。李咸再次上疏,认为“后尊号在身,亲尝称制,且援立圣明,光隆皇祚”,甚至说:“太后以陛下为子,陛下岂得不以太后为母”这才使灵帝同意了“合葬宣陵”的主张。

    太后葬礼之争是外戚与宦官这次较量的尾声。这样的事情尚且拿到公卿会议上讨论,可以看出灵帝的昏庸无能和无可奈何。廷议中赵忠曹节王甫与公卿同堂对簿,又用带有讥讽和恐吓的语气相争,可以看出宦官是何等的骄横霸道。

    从这时开始,一直到灵帝死去的中平六年189年,整个灵帝一朝,都在宦官势力垄断之中。

    宦官集团的罪恶行径,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

    制造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从灵帝做上皇帝的那天起,他的深层心理就被一个可怕的阴影笼罩着。随着灵帝在阴谋和险恶四伏的宫廷中不断长大,这个阴影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越来越厚重。渐渐地,他对皇位与皇权形成了一种异常敏感以至于脆弱的心理,总是恐惧有人图谋社稷,觊觎王位,侵夺皇权,就像他突然得到皇位那样,又在突然间丧失。

    宦官们非常透彻地了解汉灵帝的这块心病,也总想利用他的这种心理,因而不断地营造“谋反”“叛逆”的气氛来吓唬灵帝。永康二年164年,曹节指使人奏请“诸勾党者故司空虞放及李膺杜密朱宇荀翌翟超刘儒范滂等,请下州郡考治”。灵帝问道:“什么是勾党?”曹节等答道:“勾党就是党人。”灵帝又问:“党人做了什么恶而要杀他们?”答道:“他们相互勾结,图谋不轨。”灵帝问:“他们想做什么不轨的事呢?”答道:“想要夺权窃国。”灵帝这才奏准。宦官这样做的结果,一是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二是使灵帝更依赖于自己,三是消灭了敌对政治力量。

    第二次党锢之祸就是这样发生的。

    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之后,李膺等虽然被罢官并终身禁官,但天下士大夫都一致推崇他们的cao守而抨击朝廷,还给他们取了许多赞美的称号:称窦武陈蕃刘淑为“三君”,君是指被奉为一代之典范;称李膺荀翌杜密等人为“八俊”,俊是指为人之英杰;称郭泰范滂尹勋等人为“八顾”,顾是指能以自己的德行引导别人;称张俭翟超等人为“八及”,及是指能引导别人追求典范;称度尚张邈等人为“八厨”,厨是指能施财物救人危困。

    外戚被诛除以后,党人清廉自守,在社会上威望极高,他们为陈蕃窦武申冤,攻击时政,自然涉及到宦官的切身利益,因此遭到宦官的嫉恨,每拟诏书,总是重申“党人之禁”。

    中常侍侯览对张俭尤其怨恨,他的老乡朱并是个jian邪小人,平时为张俭所唾弃,侯览便授意他诬陷张俭,朱并上书诬告张俭与同乡24人互相别署称号,结成朋党,图谋社稷,而以张俭为领袖。诏令收捕张俭。永康二年十月,曹节也乘机奏捕拷杀虞放李膺杜密范滂等百余人,妻子皆徙边。此外,借机报私怨和地方官滥捕牵连,以至死徙废禁者又有六七百人。熹平元年172年,宦官又指使司隶校尉捕党人和太学诸生千余人。熹平五年176年进一步下诏州郡,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族亲,都被免官禁锢。直到黄巾起义爆发,党人的禁锢才被解除。

    这就是历史上第二次“党锢之祸”。至此,贤能忠义进步势力遭到彻底打击。宦官们通过镇压,消除了与自己直接抗衡的力量,宦官专权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导致了社会的极端黑暗

    宦官是一个十分腐朽的政治集团。身体的残缺和社会的鄙视,使得他们具有卑劣的人格和极强的报复心理。因而当这个集团左右了皇帝,cao持了朝政,总揽了大权之后,社会的极端黑暗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政治上,挟主专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宦官集团的独裁统治。只要对他们稍有不满,他们就诬告陷害,或流放禁锢,或罢官下狱,或杀身灭族,无所不用其极;在经济上,兼并土地,恨不得天下所有的良田美地山林湖泽都占为己有,杀人越货,巧取豪夺,与强盗无异;在生活上,腐化糜烂,挥金如土。

    他们还引导灵帝荒yin乱政,伙同灵帝在西园卖官,支配灵帝驱正扶邪,从而使得正常的统治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矛盾迅速加剧,最后终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大起义。

    引起了黄巾农民大起义

    中常侍是宦官中权势最大的职位,虽只是食俸二千石,但却负责管理皇帝文件和代表皇帝发表诏书,是皇帝最为亲近的人。

    汉初,中常侍没有固定的编制,但惯例是设4人,秩级千石。灵帝却陡增至12人,他们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当时人们称之为“十常侍”。他们不仅封侯受赏,连他们的父兄子弟也被派往各州郡做官。他们把持朝政,贵盛无比,昏庸的汉灵帝甚至对人说:“张常侍张让是我父,赵常侍赵忠是我母。”

    由于宦官当权,朝政腐朽黑暗,各地遍布贪官污吏,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再也忍受不了剥削与压榨,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各地起义连年不断,从建宁元年168年到中平元年184年的十多年时间内,见于史籍记载的农民起义不下十几起。最后终于在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

    为了纠正时弊,郎中张钧曾上书说道:

    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民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悬头南郊,以谢百姓,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经师旅而大寇自清。

    尽管张钧对黄巾起义爆发原因的分析并没有抓到根本,只杀几个宦官也不一定能消除鄂州百姓长期积淀的不满情绪,但宦官专权无疑是黄巾起义的催化剂和导火索。灵帝对宦官的宠信与依赖无疑加速了这个催化的过程,并亲手点燃了这个导火索。

    6流连于香艳和荒诞之间

    编辑

    面对宦官的恣意妄行和士人的激烈抗争,汉灵帝感到无能为力。

    既然宦官们喜欢专权用事,只要这些奴才们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好了,汉灵帝也便乐得个恬然自得;既然宦官们能够放手做事,只要这些奴才们变着法让自己玩好了,汉灵帝也便只想着敛财玩乐。

    于是,在汉灵帝的时代,一些在历史上罕见的龌龊iào家,号曰“史侯”。刘协是王美人所生,王美人被害后,灵帝担心幼小的皇子遭不幸,便把他交由母亲董太后抚养,号曰“董侯”。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面对两皇子,汉灵帝是无奈的。按照古代的立嗣传统,嫡长子继位,天经地义。因此,刘辩理应是惟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无论是从维护传统上,还是从各政治集团的利益上,外戚官僚与宦官三方的态度也十分鲜明,要立刘辩为太子。汉灵帝因憎恶何皇后,而不想立刘辩,说他“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因宠爱王美人而欲立酷似自己的刘协,又担心三方势力不能接受。直到死前,他才把刘协托咐给自己的心腹蹇硕,让他拥立刘协,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汉灵帝末期,已感觉到世运不济,东汉政权岌岌可危,于是他亲手组建了一个以“西园八校尉”为核心的卫戍部队,任命“壮健而有武略”的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统帅这支部队。从表面上看,蹇硕的权力很大,但在事实上蹇硕仅是一个低级军官,他只是借灵帝的威力发号施令。蹇硕与何皇后的矛盾很深,他也深知何皇后之兄何进兵权在握。在嫡长制的世袭制度下,刘辩是长子,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而现在要废嫡立庶,是有悖常理的。为此,蹇硕决定先下手为强,诛杀何进后再立刘协。

    是时,汉灵帝的灵柩停放在殿中,蹇硕在四周密布伏兵,俟何进入殿拜奠时乘机动手将其杀死。然而,蹇硕阴谋未果。何进闻知消息,立即进行部署,并通报何皇后。何太后位居正宫,占有优势,于是与何进一起拥兵入宫,升朝议政,宣布14岁的皇长子刘辩为皇帝,史称汉少帝。何皇后以太后身份临朝,何进与太傅袁隗wéi辅政,负责军国事务。

    蹇硕又想与宦官联合,商议一起捕杀何进。机密再一次泄漏,何进命黄门令逮捕并处死了他。何进以皇帝舅舅资格辅政,不久又拉拢了“累世宠贵,海内所归”的袁绍袁术,权力日益膨胀。骠骑将军董重看着何进横行朝廷,心中十分不平。董太后也忿恨不已。于是发誓除掉何氏外戚。何太后却先下手,与何进设毒计,除掉了董氏。

    蹇硕董氏虽除,但宦官的势力并未彻底铲除。袁绍看到这一点,便向何进献计尽除宦官。但何太后却没有同意。袁绍几次进言,何进都未置可否。袁绍于是私自行事,诈托何进之命,致书州郡,命其抓捕中官亲属,归案定罪。何进按照袁绍的建议,召集天下豪杰带兵入京,何太后被迫解散中常侍小黄门,只把几个与何进关系好的宦官留在宫中。何进袁绍的行动引起了张让的恐慌,他们得悉何氏正在密谋诛杀宦官之事,于是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何进。

    何进部曲将领吴臣张章获悉何进被杀,急忙调集军队包围了皇宫。虎贲中郎将袁术也率兵攻打宫殿,放火烧了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逼迫宫中交人。

    张让等人慌忙去见何太后,也没说何进已死,只说他谋反焚宫。何太后也惊慌失措,被张让段珪等挟着,与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一起,从复道逃入北宫。

    这时,袁绍等也带人冲入宫中。他命令军士见宦官就杀。但却不见张让段珪。原来,张让段珪劫迫少帝兄弟步出北门,夜走小平津,逃到了黄河岸边。卢植和河南中部掾闵贡等追赶上来,张让段珪自知难免一死,转身投入滚滚东去的黄河之中。

    董卓听说少帝在此,便率公卿到北芒阪奉迎回宫。董卓以与太后同族自居,扩大自己的势力,并以迎少帝有功,把持朝政。

    董卓前来奉迎,初见刘辩与刘协时,与刘辩说话,刘辩虽贵为天子,但已被吓得“语不可了”;而问刘协,刘协虽比刘辩小五岁,但却详叙原委,无所遗漏。再加上刘协为董太后抚养长大,于是心中便产生了废掉刘辩,更立刘协的想法。

    九月初一日,董卓率领公卿到崇德殿,强迫何太后诏策废除少帝,贬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