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八章 初见史迪威
其实,蒋委员长心里知道,李学坤恐怕是凶多吉少了,所以,已秘密让人准备灵堂,只要李学坤死讯一确定,就升他为中将,进行国葬。【】而宋琼芳更是哭的死去活来,非要到缅甸去找李学坤,要不是宋子云挡着,宋琼芳就真的飞到缅甸来了。 此时的李学坤,正与他的队员,乘坐着缅甸人的牛车,在缅甸崎岖的道路上向着曼德勒前行着。 曼德勒,缅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缅甸中部偏北的内陆,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城中有大量的古代建筑,在缅甸有很重要的位置。 李学坤知道,同古大战结束了,中**队虽然迟延了日军的进攻,但敌我双方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日军一定会进攻曼德勒,而盟军,也将进行曼德勒会战,所以,自己必须尽快赶到曼德勒,参加接下来的战斗。 李学坤清楚的记得,历史上的同古之战结束后,中**队开始向曼德勒集结,同时,英军也向曼德勒集结,如此一来,在曼德勒就聚集了中国三个整军,以及英军五个师,共计二十五万人。 为此,盟军制订了曼德勒会战计划。 曼得勒会战的宏大构想首先出自于重庆蒋委员长那聪明智慧的脑袋,蒋委员长对时局的判断还是乐观的。 一直以来,蒋委员长为保存实力而引起史迪威的不快,然而,保存实力,并不代表蒋委员长不愿意打仗。 蒋委员长只是想在有把握的前提下与敌决战。 现在,进入缅甸的日军一共有四个师团,大约十万人,而且,日军分东西两路长驱直入,在蒋委员长看来,如果以优势兵力攻其一路,那么,打个大胜仗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选择在曼得德勒打一仗,主要是因为曼德勒地势居高临下,背靠滇缅公路,进可以出击,退可以就地防御。 蒋委员长选择曼德勒作为会战的理想战场,确实占尽天是地利人和,也不怕英国佬搞什么鬼。 蒋委员长的想法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不过可惜的是,他遇到的盟友是英国人。 虽然曼德勒作战的计划迅速得到了盟军的认可,但在英国人看来,缅甸迟早是要丢给日本人的,英国只要守住印度就可以了。 但是既然中国人肯打仗,愿意把日本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那么不论中国人提出什么样的战略计划方案方针,他们统统表示赞成。 英国人的目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将部队安全地从容不迫地撤退到印度去,至于中国人,鬼才管他们的死活。 同盟国之间这种不牢靠的战斗友谊让曼德勒会战从一开始,注定就是一场不可能进行的会战,而美国人史迪威,则担任了这次会战的总指挥。 对于史迪威来说,他从内心来讲,是倾向于英国人的,英国人可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祖先,两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所以,明知英国人做的有些过份,但史迪威从内心的情感上,还是偏向于英国的,常常帮助英国人开脱。 四月的缅甸,已经很热了,由于同古血战的原因,中**队得到了保贵的调集兵力的时间,士气很是高涨。 当李学坤这个抗日英雄出现在曼德勒附近时,整个曼德勒沸腾了。 “老天,李学坤回来了,他还活着?我一定要看看他”史迪威很是兴奋,立即驱车赶往李学坤所在的小村子,与他同来的,还是很多新闻记者。 他们早就得知李学坤的事迹,知道他血战同古半个月,毙敌数千,指挥二百师成功突围。这样的传奇英雄,谁又不想见一见呢? 此时的李学坤,疲劳已极,到达曼德勒附近,由盟军控制的小村子后,他与他的部下睡了整整一天一夜,这才醒了过来。 李学坤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二百师的情况。 当地的驻军告诉他,二百师突围出了有近千人,现在都撤到了曼德勒。 李学坤长出了一口气,心里还是有些悲伤,二百师近万人,最后只突围出了不到一千人,可以说,离全军覆没也不远了。而且,步兵总指挥郑庭芨在撤退中阵亡。 好在二百师的精华还在,他们的坦克还在腊戍,这样,再建起来,不至于有武器上面的困难,只有给以时间训练,用不了半年,二百师,还是响当当的中国第一机械化师。 李学坤刚刚起来,就去看了伤员,在来曼德勒的路上,又有五名重伤员死去了,还好,剩下的重伤员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及时上了药品,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一定可以重新归队。 不过想想,自己带来了一百五十名特战精英,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五十人,阵亡三分之二,特战大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不过,自己的付出也给日军以惨重的打击,李学坤初步估算了一下,死在中央银行大楼前的日军,少说也有三千人,如果加上机场埋伏战阵亡的日军,光是李学坤部,就歼灭了五千以上的日军,一比五十的伤亡比,这在别的部队,是想都不用想的。 好在剩下的人大多是特战大队的精英,李学坤有信心,只有给他时间,以这些人为班底,他还能训练出一支特战大队来。 李学坤叮嘱重伤员好好养伤,刚从野战医院出来,他就得到一个消息,中国远征军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来了。 约瑟夫.史迪威,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人。 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 1926至1929年出任美军驻天津的第15步兵团营长代理参谋长,晋升中校。 当时马歇尔任该团副团长代理团长,两人在此结识。 史迪威曾多次来华,会讲中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史迪威于1942年晋升中将,并被派到中国,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远征军参谋长。 史迪威后来还成为了美国的四星上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史迪威对中国是很了解的,很看不习惯蒋委员长,与蒋委员长的关系不睦,他称蒋委员长为花生米,这让蒋委员长很是不忿。更不能容忍的是,他后来甚至主张把美援分给八路军和新四军一部分,这让蒋委员长对他充满了敌意,也碰触了蒋委员长的底线。 所以,后来蒋委员长三番两次要求罗斯福撤换史迪威。 此时的史迪威,还没有意识到,他不过是一个空头的参谋长,中**队,现在全部受重庆的蒋委员长遥控,再加上曼德勒会战胜利的前景,让他的心情很是不错。 他听到李学坤成功突围,来到曼德勒后,竟然亲自驾车来找李学坤。 于是,李学坤与这位美国将军见面了。 李学坤看到,一头银发的史迪威精神很是不错,他身材适中,脸有些长,不过却很有精神。 在看到李学坤后,史迪威用有些蹩脚的汉语向李学坤进行了问候。 李学坤一笑,立即用英国反过来问候了他。 “你会英语?”史迪威惊讶的问道,这个年代,国民党的军官中,会英语的,真是fèng毛鳞角。 李学坤一笑,在自己前世那个时代,英国,可以说成了中国人的第二语言,自己又在国外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身边都是讲英语的雇佣兵战友,英语,自然是会的。 李学坤点了点头,说自己会一些,史迪威很高兴,立即用英语与李学坤交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