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逍遥江山在线阅读 - 559章:何事秋风悲画扇

559章:何事秋风悲画扇

    老者看了约莫一战茶的功夫,才缓缓道:“因为殿下的朋友要来了?”

    这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太子朱瞻基,身后的老者便是礼部侍郎,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士奇了,那泡茶的太监则是朱瞻基的贴身太监陈芜了,群臣三人相约在此下棋之外,自然有些话儿要说。【】

    “朋友——?”朱瞻基微微楞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道:“杨大人说的不错,正是孤的朋友?”

    杨士奇的一句“朋友”让朱瞻基显得很高兴,世间人皆有朋友,唯独皇帝的朋友少之又少,红袖招外的刺杀,杨峥不问身份,不问地位,只因为自己是他的朋友,便舍身相救,的确做得他的朋友,轻轻叹了声,朱瞻基目光向远处望了望,中山王的府邸就在前方,亭台楼阁,长廊花园,相互辉映,显得巍峨雄伟甚是美观。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朱瞻基叨念了几声,忽然道:“这词儿真是他写的?”

    杨士奇应了声道:“不错,除此之外,微臣还听到了一首?“

    “哦?”朱瞻基显得有些意外,沉吟了片刻,道:“不妨都给孤念念?”

    杨士奇点了点头,微微酝酿了一番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杨士奇的声音不大,但朱瞻基听得很认真,很仔细,当听了第一句,忍不住心头一动,喃喃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似乎触动了心头的某一处心事,皱着眉头久久不语。

    片刻,朱瞻基眉头一展,忽然哈哈大笑道:“好,好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想不到他还能写出这等诗词来,杨大人乃我朝华盖殿大学士,素来以“学行”见长,以你之见,此诗词如何?”

    杨士奇从小刻苦读书,胸中所学不亚于任何人,听朱瞻基询问,略一沉吟道:“此曲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算得上是一首难得好词,只是——?”

    朱瞻基看了一眼杨士奇,道:“只是什么?”

    杨士奇道:“只是堂堂大明七尺男儿,只懂伤春悲秋,不免坠了志气?”

    朱瞻基内心深处极为欢喜这首诗词,但他身为当今太子,自是知道杨士奇的才学,听他如此说来又细细品读了几句,点了点头道:“的确多了几分缠绵之意!颇有后主之风啊?“

    杨士奇松了一口气,道:“殿下明鉴!“

    朱瞻基缓缓转过身来,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不悲不喜的神色,显得有些老成,微微走到前方的竹椅上落了座,一旁的陈芜急忙双手捧上了一杯茶汤,朱瞻基单手接过,抿了一口,道:“依你看,此番他来南京,孤是让他从文,还是从武?“声音古井不波,却透着威严。

    杨士奇不敢怠慢,微微一抱拳道:“从武?“

    朱瞻基天资聪颖,自小被祖父所欢喜,朱棣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下达指示,除文臣教导外,朱棣也会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所以朱瞻基文采武略俱佳,雅擅丹青,父王登基后,常在春秋时节,与诸儒臣四处游玩,于良辰美景中赋诗作画,笔法细腻,颇见功底,多有佳作传出,骨子里还是有几分文人气息,刚才杨士奇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是将一个人内心深处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融入其中,轻轻诵读了一声,立即叫人不禁心生感慨之意?他自负才学不差,却也写不出如此缠绵的词句来,不免对杨峥从文有了几分渴望?“听了杨士奇这句话,眉头不由得一挑,道:“为何?“

    杨士奇似乎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行了一礼,道:“此句一出,怕是后主再生也写不出如此缠绵的诗句来,足见他文采飞扬,微臣倒也不担心他的文采,只是这武功一道还需磨练磨练方能大用?“

    朱瞻基微微一愣,道:“杨大人是让他从军?“

    杨士奇点了点头道:“不错,我大明以武立国,便是当年tai祖皇帝也是南征北战,为一方统帅,徐达、常遇春,傅友德,李文忠,冯国胜名将辈出,只可惜我大明国建立后,经胡惟庸、蓝玉一案,武将死的死,老的老,满朝文武可能武将之人少之又少,若非如此,建文帝又何须动用李景隆这等草包——?“

    当年建文帝还太年轻,朱元璋怕自己死了建文帝震不住这些功臣,所以为了自己皇位的安稳和孙子可以安心当皇帝,就把朝中有能力有功劳的大臣清洗了一遍,借用胡惟庸、蓝玉一案,将昔年的文臣武将杀了个精光,到朱棣发动靖难时,满朝文武竟建文帝无将可用只好重用纸上谈兵的李景隆,此人不知兵事,自不是军事谋略堪称大明第一将的朱棣相提并论,结果在兵力,资源,土地还有道义都占压倒性优势的南军一败涂地,若不是当年朱元璋杀的太彻底,留几个可用之将,朱棣纵能征善战,未必能坐这皇位。

    朱瞻基虽只有二十六岁,但当年的这段历史却是清楚无比,内心深处也觉得当年皇祖爷爷杀伐太过重了,满朝文武须当文武并重才是长久之计!此时听杨士奇说起,并没有半分的反感,反而极为赞同的点了点头道:“杨大人不必忌讳,请说下去?”

    杨士奇本有些担心,自己议论tai祖皇帝当年做法,多多少少有些不敬,朱瞻基贵为太子,虽秉承了父亲朱高炽的性子,但谁也保不准会不会动怒,一时不免有些忐忑。

    此时见朱瞻基眼里半分的怒气,反而露出沉思的神情,不由得点了点头,心道:“怪不得当年成祖皇帝如此看重这个儿孙,如今看来,成祖当年的眼光的确十分的高明。”

    放下了心中的忐忑,杨士奇也就不再避讳,躬身继续说道:“靖难一役,我大明开创永乐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文臣武将齐头并进算是扭转了建文一朝重文轻武的弊端,只是武将张玉、朱能、丘福先后死去,武将人才凋谢,如今能用的不过是薛绿,张辅,吴成,滕定,费瓛,李英,吴管者,李贤,难当大任——?“说到这儿,杨士奇看了一眼朱瞻基,压低声音道:”眼下的局面,外有安南,蒙古,内有汉王、赵王,此二人常年领兵作战,勇猛无比,倘若——?

    朱瞻基眉头忽的一挑,看了一眼杨士奇,低声道:“说下去?“

    杨士奇应了声道:“倘若有变,朝中只怕无将才可用?”

    朱瞻基心头一动,其实这个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加上做了太子后,也渐渐发现了这个弊端,自从靖难之役后,随着张玉,朱能、丘福的死,武将人才不济,除了一个薛绿,张辅外,吴成,滕定,费瓛,李英,吴管者,李贤根本不能独当一面,而如今薛禄年事已高,也不再适合南征北战,唯独剩下一个张辅还算年轻,可此人是河间王张玉的长子,当年河间王张玉与朱高熙的关系极好,谁也保不住张辅打的是什么心思,况且张辅多年在安南,也不能想用便能用,如此看来,可用的武将还真没有?“

    朱瞻基此时才明白杨士奇的用意,那就是让将杨峥训练成独当一面的武将,为自己所用。

    想到了这里,朱瞻基双眼一亮,看了一眼杨士奇,道:“杨大人觉得他可以么?“

    此话一出,杨士奇就知道朱瞻基听懂了自己的话儿,心里不由得暗赞了声,一个好皇帝多半是体现在决策上,而想要做出正确的决定,首要的前提就能够凝听臣子的建议,还要能听懂,朱瞻基虽年轻,但无疑是具备了这个条件,这让杨士奇感到一阵惊喜。“杨峥此人为人机灵无比,与军事上颇有天赋,这一次剿灭弥勒教他以五千人马剿灭弥勒教两万人马,且一举诛杀匪首李福达,此战堪称完美至极,而且此人与英国公张辅较量之时,独创鸳鸯阵法,三局两胜挫败英国公的神机营——?“

    ^^^^^^^^^^^^^^^^^^^^^^^^^^^^^^^^^^^^^^^^^^^^^^^^^^^^^^^^^^^^^

    第二更来晚了,一些事情耽搁了,请诸位多多见谅!下面继续码字去,请诸位送上几张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