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山沟中的军阀在线阅读 - 第二五一章 寝食难安的英国

第二五一章 寝食难安的英国

    德国磨刀霍霍的声音英国也听见了,法国是一日三惊,英国可是寝食难安。

    一战让英国损失惨重,好在英国的底子很厚,依靠大量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断地输血,遭受重创的英国终于恢复了过来。

    面对战后德国那咄咄逼人的造舰行动,英国尽管囊中羞涩,但也不得不咬牙坚持。

    与德国不同,一战前的海军军备竞赛中,英国建造了大量主力舰,而这些主力舰在与德国海军交火中战沉较多。因此英国主力舰队的战舰大多都是服役没多久的新舰,再用个一二十年完全没问题。

    有鉴于一战期间英国主力舰数量的不足,英国又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英国决定适当加强英联邦国家的海上力量。

    英联邦前身是大英帝国,主要是英国在近三百年的海外扩张过程中所占领的殖民地,帝国观念早在一八三九年已改变,当年德拉姆公爵呈交了主张授予英属加拿大殖民地自治权的《德拉姆报告》,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自由和平等的国家组成志愿联盟的构想才被采用,一九二六年的“帝国会议”做出了如下决议:大英帝国的各自治领地地位平等,彼此的内政和外交完全独立;共同效忠于英王,皆为自由结合的英联邦的成员。一九三一年的《威斯敏斯特法令》批准此决议生效;该法令被认为是英联邦的根基。之后英联邦逐步取代了大英帝国。

    尽管一战让英国的海上权威遭到了极大挑战,可英国还是没有失去海上霸权(至少明面上如此)。一战后的英国不但要应对来自北海对岸的德国海上威胁,还要应对来自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挑战。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海上形势,英国决定加强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海上力量。

    现有的英联邦成员国只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五国。

    这五国中英国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控制力度要比其他两个国家高,因此英国主要加强的就是这两个国家的海上力量。

    在英国的计划中,这两个国家的海上力量是英国皇家海军十分重要的助力和补充。

    加拿大海军在必要时可以作为英国海军本土舰队的补充,直接加入到对德作战中来,参与两国海军的决战和对德国的海上封锁。澳大利亚海军则可以和驻扎在新加坡的英国远东舰队一起抵挡来自日本的威胁,保护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甚至可以为印度提供保护。

    当然了这样两支强有力的助力,其实力肯定不小。

    英国将自己服役不久,且经过战火洗礼的剩余四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全部卖给了加拿大。

    在当时英国已经服役的战列舰中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拥有最高的航速和巨大的续航力(也许用最大行程更好理解)。一旦开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完全可以凭借高航速横渡大西洋,在到达英国本土前只要补充一下油料就可以直接投入战斗。

    加拿大海军海军获得了这些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后连名字都没有改,直接让其进入加拿大海军服役。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巡洋舰、驱逐舰、潜艇。

    和加拿大的情况类似,澳大利亚海军获得了幸存至战后的所有四艘战列巡洋舰,和大量巡洋舰、驱逐舰、潜艇。

    在中国异军突起前太平洋上是三家角逐,分别是美日英三国。

    其中日本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毕竟日本可以集全国之力争霸太平洋。

    美国其次,美国的重心一直都是在欧洲,大西洋舰队就是为欧洲战事准备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太平洋舰队的投入肯定要少。

    英国最差,这是因为英国的实力大幅下滑,已经无力与美日在太平洋上争霸。这次将大量战舰卖给澳大利亚,一方面是赚澳大利亚的钱,另一方面是为澳大利亚留下足够的自我保卫能力。日本实在让人担心不已呀。

    英国将经过战火洗礼的战舰卖了,当然不是心血来潮,二十深思熟虑的结果。经过战火洗礼的主力舰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损伤,即使修复了损伤,但损伤还是存在,只不过不那么明显而已。与其抱着这些不知道出什么问题的主力舰,倒不如将其卖了,造新的。

    卖了当家的主力舰,当然要造新的了,否则整个国家的海军发展会有断层出现。

    为了能够压制德国在一战期间建造的巴伐利亚及战列舰,和抗衡德国新造的约克级战列舰。英国建造了纳尔逊级战列舰,有意思的是本时空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和后世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完全是两码事。

    本时空的纳尔逊级战列舰一共造了六艘,该舰装备了三座三联装十四英寸(约合三百五十六毫米)主炮,八座双联装五点二五英寸(约合一百三十三毫米)高平两用副炮,中小口径火炮则为六座八联装两磅炮(四十点五毫米口径)。除此之外还有两架水上飞机。

    严格的来说这一时空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在主炮火力上没有德国同级别战列舰的火力强,其中原因还在于英国没有开发出令英国海军满意的十六英寸(约合四百零六毫米)主炮,只好用十四英寸的主炮临时凑数。等到真正令英国海军满意的十六英寸开发出来了,再换装。好在早的时候预留了很多的排水量,不然还真的装不下。

    后来为了补充纳尔逊级战列舰数量上的不足,英国又开工建造了六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严格的来说本时空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后世的狮级战列舰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排水量相对少了很多。主炮口径终于达到了十六英寸,也就是说英国海军终于获得了符合自己需求的十六英寸主炮。

    英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殖民地国家,为了保证英国的海岸线,英国新建了四艘胡德级战列巡洋舰。和后世的胡德级战列巡洋舰相比,本时空的胡德级战列巡洋舰在满载排水量上可没有后世的那么恐怖,后世的那艘满载排水量达到了四万八千吨(一九三一年)。可以说在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出现前,那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战舰。

    胡德级战列巡洋舰装备了四座双联装十五英寸(约合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六座双联装五点二五英寸高平两用副炮,中小口径火炮则为六座八联装两磅炮(四十点五毫米口径)。可以将其看做是纳尔逊级战列舰在火力上的强化版本。

    英国作为航母的诞生地,在一战结束后并没有重视航母的发展。直到德国新建了格拉夫·齐柏林级航母,英国才发现德国人在航母这一块儿上又赶上来了。

    于是英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母计划。

    有鉴于一战期间英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被击沉多艘的结果,英国将航母的防护能力提高到了首位。

    英国将该级舰命名为皇家方舟级,该级舰标准排水量两万三千吨,满载三万吨。由于该舰将防护放到了首位,因此该级舰拥有远超同类型航母的水平装甲防护能力,但载机量只有七十八架。在防空火力上只是装备了大量的八联装两磅炮。

    英国人认为在己方庞大战列舰护航的情况下地方水面战舰是不可能接近己方航母的。

    实际上英国人的想法也没错,可是英国人显然忘记了为航母装备七十五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来增加航母的防空能力。

    两磅炮的威力是够了,但灵活度实在是太差了。

    当时间进入到一九四一年英国的神经猛然绷紧,英国知道开战的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