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在线阅读 - 第106章 慕容绍宗:临危受命

第106章 慕容绍宗:临危受命

    公元547年,九月,彭城。

    萧渊明率领的南梁大军水陆并进,从东南方向杀进东魏的领土,包围了徐州治所彭城。

    镇守彭城的是东魏徐州刺史王则。

    王则也算是当时知名的武将,二十出头就靠军功拿到了子爵的爵位,两魏分裂初年曾经出任东魏总管三荆二襄南雍等六个州的军事总司令兼荆州刺史,位高权重。

    可惜他关键时候不太给力,在沙苑失败之后居然直接弃城逃跑,把整个荆襄地区拱手送给了宇文泰。好在当时高欢面慈心软,只是骂了他一顿,没有治他的罪。

    等到侯景叛乱之后,高澄四处抓能打仗的人顶到前线,王则虽然有黑历史,但听说武力还不错,所以被临时顶缸任命为徐州刺史。

    没想到王则首先面对的不是侯景的叛军,而是来自南梁的外部势力。

    萧渊明的大军到达彭城之后,首先在寒山安营扎寨。

    寒山位于泗水的上游,距离彭城大约十八里左右。之所以驻扎在这里,而非直接攻城,完全是出自萧衍的安排。

    萧衍是真正领过兵打过仗的人,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在战略部署上还是很有见地的。他在决定出兵北伐的时候,就提前拟定好了基本的作战方案。

    首先,彭城是东魏的军事重镇,城防必定非常严密;其次,东西魏长年互相掐架,将领和士兵都身经百战,而南梁这边承平四十多年,基本没打过什么大规模的战争,战斗力上并不占优;再有,南梁最能打的两位将领,陈庆之和兰钦,此时都已经去世了,萧渊明也好,他手下的那帮将领也好,实战经验都不太够,这种情况下直接搞常规攻城战,风险未免太大。

    所以萧衍给萧渊明制定的方案是用水攻。

    具体来说,就是在先修一圈围城坝,把彭城整个围起来,再在泗水上垒一座拦河坝,抬高泗水的水位,最后通过导流坝一路把水引到彭城。

    为了防止萧渊明不懂得如何实际cao作,萧衍甚至还给他配备了一位有经验的指导老师,也就是羊侃。

    现在正值九月,淮河流域水量充沛,正是水攻的好时机。南梁部队在羊侃的指导和监督下,全军总动员,只花了二十天就完成了整个筑坝工程。

    放水的那一刻,汹涌的泗水如同万马奔腾,转眼之间就把彭城周边变成了一片汪洋,水势大的时候,最高水位已经触及了城墙的垛口。

    羊侃一看战机已到,建议萧渊明立刻趁着水势开始攻城。现在水位这么高,完全可以坐船平趟过去,都不用走城门了。

    结果萧渊明不同意,因为萧衍给他的指导中只让他引水灌城,没让他发兵攻城。

    萧渊明是个老实孩子,他说的也是事实。萧衍的原话是这样的:“汝等众军可止于寒山筑堰,引清水以灌彭城。大水一泛,孤城自殄,慎勿妄动。”

    羊侃急得直跺脚:侯爷啊,你不能拘泥于诏书的字眼儿啊,咱们这么折腾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把彭城打下来么?现在眼看着彭城唾手可得,咱们如果不抓紧时间攻城,等东魏的援军过来就晚了。

    萧渊明无言以对,但依旧咬死不出兵。

    你说的也许有道理,但我叔叔让我等着彭城主动投降,我得听叔叔的话。

    羊侃气死了,心说萧家这帮人咋都是笨蛋啊。大军出征在外,你作为主帅,居然一点儿主见都没有,这个仗还怎么打。

    算了,我只是个友情指导,给出的建议你可以不听,但你帐下兄弟们的建议你总得考虑一下吧。

    于是羊侃私下里跟南梁的几个高级将领沟通了一下,结果大家都认同他的看法。毕竟眼看着彭城唾手可得,这种送上门来的功劳不捡白不捡。

    在第二天军事会议上,大家一致要求去攻城。

    没想到萧渊明有用的本事没有,倔脾气却比谁都大。你们不是想起高调么,我偏不同意,反正现在我是主帅,没我的命令我看谁敢动。

    众将面面相觑,无可奈何。

    此时彭城城里已经被淹得稀里哗啦,守军和百姓都被迫跑到高处躲水,正常的做饭睡觉都困难,守城工作更是漏洞百出。王则本来都快绝望了,但他之前有过弃城的前科,如果这次再随便放弃,面子上实在挂不住。他决定再坚持坚持,撑一天算一天,哪怕敌军杀进城的时候投降也比不战而降好听一点儿。

    萧渊明等着王则投降,王则等着萧渊明进攻。

    双方一耗就是一个多月,最后终于成功把东魏的救兵给等过来了。

    年初讨伐侯景的时候,领兵的主帅是韩轨,可惜实践证明这个哥们的水平不太行,所以这次高澄打算换人,让他的叔叔高岳担任主帅,让潘乐做副手,任务是先解彭城之围,再转过头去收复被侯景卖掉的地盘。

    陈元康表示这个安排不合适。

    南梁大军的人数虽多,但从主帅到将领都是平庸之辈,所以救彭城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付侯景。

    高岳是高家本族,资历也够高,让他居中坐镇倒是没问题,但他多年不在第一线打仗,经验和谋略相对侯景并没有优势。而潘乐就更不用提了,只是个战将而已,反应慢见事迟,让他去打侯景更白给。

    高澄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看派谁过去合适?

    陈元康说高王去世前交代了啊,大将军你咋忘了呢?众将之中能对付侯景的,唯有慕容绍宗一人而已。

    高澄当然记得高欢临死前交代的话,他一直没正式启用慕容绍宗,是因为心里还有些顾虑。

    慕容绍宗毕竟是从尔朱兆那里投降过来的人,并非高氏嫡系,如果贸然把他空降成主帅,其他那帮勋贵们会不会闹情绪?另外,难道我老爹就那么神?说的就那么准?我东魏这么多人,真的一个能对付侯景的都没有?

    陈元康道:“大将军你就别犹豫了,高王识人的本事比咱们强得多,按他说的办肯定没问题。你如果担心别人有意见,具体cao作上还是可以让高岳当主帅,但实际指挥工作委托给慕容绍宗。”

    高澄再三考虑之后,最终同意了陈元康的建议。

    高澄很清楚自己眼前的处境,现在侯景公开造反,南梁趁火打劫,西魏在边上虎视眈眈,国内还有很多怀疑的声音,局面对他而言是空前的不利,如果不能尽快解决问题,他的接班过程很可能要翻船。

    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现在最重要的是取得一次像样的胜利,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已经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了。

    十月,四十七岁的慕容绍宗被正式任命为东南道行台,节度三徐二兖五州军事,率领大军去救援彭城。

    在被雪藏了十五年之后,慕容绍宗终于有了正式登场展露才华的机会。

    从仕途发展上来看,慕容绍宗这些年过得可以说是相当不如意。他归顺高欢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是邺城的图书管理员(掌管府库图籍),之后只带兵讨伐过一些小叛乱,从没有在正面战场上亮过相,后来好不容易当上了刺史,结果被人诬告说有复国谋反的野心,直接被免官调回了朝廷。

    慕容绍宗其实也习惯了,因为他的姓氏已经决定了他必须小心翼翼地过日子。

    慕容绍宗虽然是尔朱荣的表弟,但他本人并非契胡,而是不折不扣的鲜卑贵族。他的七世祖,就是十六国第一名将,大名鼎鼎的前燕太原王慕容恪。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曾经极度辉煌,前后共创建了五个国家,分别是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和西燕。可以说,后来的鲜卑拓跋氏也是在继承了慕容氏的政治遗产之后,才走向强大,最终统一北方。

    拓跋氏建立北魏之后,慕容氏作为前朝燕国的皇族,虽然没有被彻底清算,但已经被严格排除在核心统治阶级之外。实际上,北魏年间的确有一些慕容氏发动叛乱企图复国,但都被镇压下去了。

    在这种背景下,慕容绍宗不得不时刻学会低头做人,说话办事都得非常谨慎,生怕被人揪到小辫子。高欢这么多年一直没重用他,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慕容绍宗本身并不是消极的人,这次既然少主高澄如此信任自己,他也当仁不让,很快就集齐各路人马,南下救援彭城。

    十一月上旬,慕容绍宗带领十万大军赶到徐州,驻扎在彭城北面一座叫橐驼岘(tuótuóxiàn)的山上,跟寒山遥遥相对。

    羊侃一看东魏的救兵到了,知道要坏事,他赶紧去找萧渊明,让他趁着东魏大军远来疲惫的时候赶紧发动突袭,没准儿能出奇制胜。

    萧渊明不去。慕容绍宗是谁?听都没听过。对付他需要我天朝大军搞偷袭玩阴的么,万一玩脱了多丢人?

    第二天,羊侃又带着一众将领苦劝萧渊明出战。

    萧渊明还是不听。我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你们看我的临场指挥能力好了。

    羊侃是真没辙了。碰到这么个没啥本事又迷之自信的主帅,能打胜仗才怪。

    羊侃这次是以战术指导的身份过来的,行动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眼看着萧渊明失败只是早晚的事儿,他也没必要陪着一起送死。于是羊侃以守坝为名,带领部下离开寒山大营,暂时驻扎在彭城外围。

    萧渊明这里看不上慕容绍宗,西边的侯景可紧张得要命。

    侯景征战多年,对东魏的人都知根知底。对他来说,高敖曹、彭乐都是只会蛮干的一勇之夫,韩轨是个爱吃猪肠子的无能小儿,高岳也是资质平平之辈,其他人更是上不了台面。

    诸多将领之中,惟一能让侯景害怕的人,就是慕容绍宗。

    侯景对慕容绍宗的实力相当了解,当年在尔朱荣旗下的时候,慕容绍宗曾经当过他的老师,也就是说,他的很多本领都是从绍宗那里学来的。虽然后来侯景的地位升得很快,但对慕容绍宗的敬畏之心却从来没有消除。

    只是慕容绍宗多年以来一直默默无闻,高澄那小子识人的本事又赶不上他爸,所以侯景觉得没必要担心。

    没想到怕啥来啥,这次领兵过来的果然就是慕容绍宗。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侯景眼前一黑,心里拔凉拔凉的。他甚至觉得高欢并没有死,否则高澄怎么可能从无数选项里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个隐藏极深的正确答案?

    但事已至此,怕也没用了。慕容绍宗现在在徐州,首当其冲的是南梁的北伐大军。于是侯景专门给萧渊明写了封信,告诫他们千万别小瞧这个新出场的东魏将领,这个家伙厉害得很。如果侥幸取胜的话,追击距离绝对绝对不要超过二里地,否则就会有麻烦。

    萧渊明把信给众将传阅了一下,大家觉得侯景这个笑话讲得很好,然后就把这件事忘了。

    十一月十三日凌晨,慕容绍宗的部队休整完毕,准备开打。

    东魏大军是多支部队的联军,很多部队将领的来头都很大,慕容绍宗又是新官上任,威信还没有建立起来,如何调动这些骄兵悍将的积极性是个挺麻烦事儿。所以慕容绍宗在战前先把帐下将领们一个一个叫过来,对他们道:“梁军很厉害,正面不太好打,明日作战,我会假装败退,引诱他们过来追,你们等梁军过去之后,从后面发动进攻,肯定能赢。”

    一切安排好之后,慕容绍宗挽起袖子亲自上场,带领一万多人马对梁军寒山大营发动猛攻。

    其他东魏将领则带着自己的部队埋伏在外围。

    慕容绍宗进攻的位置是南梁潼州刺史郭凤的驻地。

    北魏部队的战斗里很强,先是一通铺天盖地的弓箭齐射,把梁军压得抬不起头,之后骑兵冲锋,步兵殿后,慕容绍宗在帅旗之下亲自指挥,大有一举踏平寒山大营的气势。

    萧渊明完全没有准备。实际上,他前一天晚上还在大营里寻欢作乐,现在酒还没醒,连马都上不了。他情急之下派人四处传令,让其他部队赶紧去救援郭凤。

    结果众将见东魏的攻势太猛,一个个都缩着头不肯先出兵。

    北兗州刺史胡贵孙看不过去了,他找到边上的谯州刺史赵伯超,对他说道:“咱们兴师动众跑到这来,不就是为了打仗么?现在敌人都打上门来了,岂有不战之理?”

    赵伯超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胡贵孙道:“那这样,我即刻领兵去支援郭凤,兄弟你先准备一下,待会儿过来帮我。”

    胡贵孙当即带领麾下部队冲阵而出,袭击东魏部队的侧面。

    有领头的就好办了,其他几只梁军部队也跟着胡贵孙杀进战场。

    赵伯超的儿子赵威热血沸腾,也纵马冲了出去,结果刚走到半道就被赵伯超派人揪了回来。赵伯超把儿子劈头盖脸一顿痛骂:“你个笨蛋逞什么能,现在过去是想当炮灰么?你就不能聪明一点儿,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再出去?”

    东魏这边侧翼受敌,攻势有所减弱,双方开始陷入苦战。

    从人数上看,梁军是占优势的,但东魏士兵的战斗力很强悍,以少敌多,丝毫不落下风。

    双方打了一段时间,慕容绍宗觉得差不多了,他下令停止进攻,全军撤退。

    胡贵孙等人以为慕容绍宗要跑,立刻带着部队在后面紧追不舍。

    侯景的警告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赵伯超还是没动,他隐约觉得东魏部队撤退得有些蹊跷,其中可能有诈。

    果然,在追出数里之后,梁军的背后突然杀出无数东魏伏兵,前后夹击之下,梁军大败,胡贵孙也受伤被擒。

    东魏大军乘胜集中火力发动反攻,大军再次杀到寒山营外。

    刺史梁军主力已经被击溃,剩下的守军无力抵挡,跑的跑降的降,寒山大营彻底崩溃。

    赵伯超一看自己果然料事如神,心中暗自得意。他赶紧命人拉出提前准备好的快马,带着儿子和小妾一溜烟跑回了南梁。

    萧渊明的运气很不好,他还在努力地醒酒,没想到部队这么快就崩溃了,稀里糊涂之中被冲过来的东魏士兵抓了俘虏。

    彭城边上的羊侃眼见寒山失守,不禁一声长叹,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北伐已经失败,再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义,于是他指挥部队摆出防御阵型,平稳有序地撤回南梁。

    潼州刺史郭凤侥幸没有被抓,他眼见败局已定,无力回天,只好收拢残兵败将,退到自己的大本营潼州。

    这次战争是南梁先的动手,但萧衍只能决定战争什么时候开始,至于什么时候结束就由不得他了。慕容绍宗踏平寒山大营之后,继续领兵南下杀进南梁领土,包围了潼州。

    郭凤勉强坚持了几天,但实在顶不住慕容绍宗的进攻,只好弃城逃跑。南梁的潼州从此变成了东魏的领土。

    萧衍这次算是偷鸡不成丢把米,统一天下的美梦终于被无情的现实砸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