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时代1900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一章 推波助澜(下)

第二百七十一章 推波助澜(下)

    山东传出不利于桂顺的消息之后,前期慌乱的微山官员们也得到了喘息之机,正当这些筹建医府的官员们在微山湖畔弹冠相庆,准备迎接桂贝勒倒台、塌楼的时候,京师那边却慌了。【】

    官场之上欲扬先抑自污己身的例子也不鲜见,京师这帮人都是混迹于官场一辈子的老妖精了,你放个屁他都知道吃的是菜喝的是什么酒,李大成跟顾其行的阴毒招数,瞒不住官场上的老油子们。

    桂顺在山东大开杀戒,消息传开之后,许多京师官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大事不妙,桂顺在微山做的事儿,可不是杀一儆百这么简单,而是真正的对着筹建医府上下的官员挥动了屠刀。

    这把屠刀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两个字,株连!一旦事情闹大了,朝廷必然要有所反应,这反应不可能是在桂顺身上,桂顺是振威军的统帅,不提振威军对朝廷的作用,单是军令杀人主帅一言可决,即便桂顺杀错了,最大的罪责也不过是闭门思过而已,现在的朝廷需要振威军来震慑外洋。

    桂顺没事儿,就该微山那些官员倒血霉了,官场上的攀扯,一个小案子,有可能牵扯到数十年之前的大案子,案子不管大小都能毁人前程的,医府的事情涉及银钱流转、粮食挪用,这些在官场上总结成一个字,那就是贪!

    事情闹大了,朝廷要作何反应?只有肃贪这一条路可走,肃贪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也是朝廷维持其统治,最好的法子。这事儿朝廷这边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

    山东一省肃贪,波及的范围不大,许多官员还是可以接受的,但筹建医府的这些官员,一大半都不是山东的官员。由山东牵扯到京师,也就是公堂上的几句话,一个手印而已。

    肃贪、攀扯,再肃贪再攀扯,京师的官员们不怕这些,官官相护也不是没道理的。他们怕的是身在山东的桂顺,一旦桂顺死死的咬住了微山的这些官员们不放,官官相护也就不好使了,到了那个时候,一系一系的人马都会被攀扯掉的。

    波及范围太大。朝廷不敢?这话说的简单了,大清最不缺的就是人,京师有多少等缺儿的候补跟翰林?下面又有多少想要挤进京城的疆臣?

    大清官场,中央制衡地方,地方也一样制衡中央的,别看地方上的年节孝敬日日不缺,可一旦到了可以落井下石的时候,地方的疆臣们就自成一系了。要对京师落井下石了,京师的官员垮台了,地方的官员才能进京师不是?桂顺这厮呆在山东。就能轻易的拨动地方与京师派系的争斗,地方与京师争斗起来,桂顺那杀千刀的自然可以置身事外了。

    各自忍让,偃旗息鼓,那也是不可能的,人家在地方一待几年甚至几十年。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出将入相吗?出将入相。在地方上是没机会的,不进京师哪来的出将入相呢?

    想明白了就得行动。可到了行动的时候,京师的官员们消息渠道上又遇到了麻烦。传递消息什么最快,无疑是电报,可电报不能用,电报总局掌握在盛宣怀的手里,用电报,京师这边前脚发了点报,盛宣怀那边后脚就能知道事情的始末,甚至于,消息到达山东不如到达上海道的速度快,因为人家是正管呐!

    盛宣怀近期与张之洞有些暧昧不明,张之洞可是一心想进京师的,这样的事儿让盛宣怀知道了就是让张之洞知道了,张之洞若是知道了,必然要在地方上做文章,张之洞、刘坤一这些个疆臣,又有哪一个是省油的灯,这些人李鸿章也压不住的,张李可是正儿八百斗了许多年的政敌了。

    涉及到进京与否,张之洞刘坤一肯定会不遗余力的,疆臣不入京师,等级上始终差了那么一点,张之洞想进京师,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洋务开始,这位就想挤进京师的,这些年做的尤其直白,他知道了这事儿,不大做文章才怪呢!

    用驿站,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可惜啊!津沽大战之后,直隶一带的驿站也废了,驿站的马匹都被桂顺那杀千刀的征用了,现在驿路畅通的就只有西北一带了,再者有了电报,驿站的地位也在急速下降之中,一时三刻间,哪能建起新的驿站?

    派人快马传递消息,从京师到济南府,从济南府到兖州府,最快也得五六天的时间,路上稍一耽搁,就得小半月的时间。

    当京城的消息传到兖州府的时候,桂顺的恶名,不仅传遍了山东,也传遍了大清,顾其行已经开始筹划第二阶段了。

    第二阶段的消息很多、很杂乱,也很惊人,桂顺大肆杀戮的背后,涉及到了山东的赈银、赈粮,还有医府筹建之事,据说涉及的数额,至少在几百万两上下。

    朝廷挑头筹建的医府,募资数百万,募粮几十万石,这些银钱粮食,一点正经事儿也没做出来,许多粮食,还被山东的官员们高价卖给了粮商。

    这样的消息在山东传播开来,引起的反响可就大了,原因也简单,之前鲁北经历过粮荒,现在鲁北的廉价粮,还没有运到鲁中与鲁西,山东大多数州县之人,吃的仍是高价的南方粮食。

    涉及到了切身的利益,山东官民的反响也格外的大,一时间山东舆论的声响就热闹了,拥有话语权的秀才、举人、学生们,开始讨要说法了,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清贫的,山东粮价前段时间飞涨,最遭罪的是谁?可不是那些吃不起的人,而是那些吃得起的人。

    读书人虽说清贫,但也算是能吃得起的那一撮人,心中抑郁不平之后是什么?之后就是放胆直言,有的人开始向南北的报社发电报了。一份数千言的电报几十两银子,这样的价格,不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但有了大成公出手,几十两就不是事儿了。

    大清舆论喉舌之地。不在京师而在上海道,那里的中外报馆不少,一份份的电报被发到了上海那边,事情才算真正有了眉目。

    前有桂贝勒在微山怒杀数百军汉,后有山东赈银赈粮贪腐大案,这两件看似联系不起来的事情。很快也有了关联。

    被杀的振威军士卒,是押送医府所需粮草的,粮草被山东的官员们劫了,这些振威军士卒当然有大罪,虽说不至于要全杀光。但桂顺的做法还是有了解释的。

    牵扯到医府的粮食,就牵扯到了医府的几万学童,医府的几万学童,数量可不少,六七万应该有了,这些学童是哪里的,是津沽大战之后的遗孤!这个话头,就有些棘手了。

    由桂顺怒杀军汉开始。舆论被一步步的引到了医府身上,医府筹建半年,耗银数百万而一无所获。贪腐的范围,也一下由山东扩大到了京师六部,谈到六部的贪腐,这里面的文章,就无需顾其行来做了,南边自然有人会捉刀代笔的。

    南北内外群情滔滔。事情的主导者李大成,却在跟一群工匠。商讨临时医府的筹建,孔府、孟府对于在微山筹划医府也很是支持。不仅送来了历朝历代整修孔府、孔庙、孟府、孟庙的图纸文字,还送来了数百专门维护这几处所在的工匠。

    有了工匠,壮丁自然有的是,现在还不到春播的时候,微山一带的劳力,可以说是要多少有多少的,只要李大成手中有粮食。

    中式园林对于土地平整与否的要求不大,只用了三天的时间,李大成跟孔孟两府的工匠们,就定下了大致的规划。

    一般像医府这样大规模的建筑群,都要专门制作物料的,但李大成这边的时间给的太少,就只能用普通的物料了,这样一来,除了对木料的要求较高之外,砖瓦石条这些东西,都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木料,李大成不担心,胶州府那边有一批,而且自从在美国那边下了订单之后,北美一带的木材商们也看到了大清这个市场,最近胶州府跟南边的一些商埠,都有来自北美的木材船只,高档次、大规模的优良木材,有了北美的木材商,也缺不了的。

    临时医府筹划的时候,李大成这边也做了一定的简化,除了大殿之类要求较高的建筑之外,其他的建筑,都要用普通的建筑之法,说来说去,李大成对于临时医府的要求还是只有一个,那就是速度。

    医府有了大致的谋划之后,李大成这边直接就甩开了筹建医府的那些官员们,确定了费绳甫看上的那块荒地轻易不会被洪水淹没之后,工程也就立马开始了。

    临时医府工程开始了,那几万学童,也开始了队列的训练,有了足够的粮食之后,再看这些学童,一个个脸上满满的都是生气,这些学童,将来就是医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等等等等,这才是一国的希望所在。

    看着这些生机勃勃的学童,李大成同样也为他们感到悲哀,这些学童,许多人都注定要在战火之中生生死死的,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战火之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尤其是现在的战争,一场场仗打下来,几乎是毫无人性可言的,十年,或许不用十年,这批学童中就会有很大一部分人,要作为战士、军医上战场的,为此李大成为他们悲哀。

    李大成这边撇开京师更山东的官员们,独自建造医府,打的自然是小醇王跟桂贝勒的旗号,这个时候,必须拉出小醇王做幌子的,不然,老娘们又要忌惮桂顺了。

    一个王爷一个贝勒号召,加上之前中医的名声,许多外国人也开始往微山这边扎了,对于外国人,李大成也提了一个要求,孔府、孔庙、孟府、孟庙以及未来的医府,三百里之内不能有教堂,一旦有人违规建造教堂,所有外国人都要被驱逐出医府的范围之内,之前有的要搬离,不然就不允许任何外国人学习中医。

    这样的要挟也是很好使的,洋鬼子对于中医有需求,兖州府又是儒教的圣地,这样的要求,即便他们现在不接受,以后也得接受,不接受是不成的。

    费绳甫这边,最近也忙的脚不沾地,除了在建的临时医府之外,微山岛也是医府的所在,李大成给费绳甫安排了一项任务,就是带着各地的名医,依照他们的想法,在微山湖周围选地建造别院。

    有了医府这个大工地,桂顺这边又有了调兵的借口,以维护医府工地为由,他向山西请旨,调五千振威军入驻微山,这个调令,老娘们那边应该也会点头的,有了这五千振威军,微山这边也就成了振威军的地盘。

    微山医府大有起色,舆论战场也是一样,随着事态的发展,南边的一些人,开始对京师的官员们口诛笔伐了,现在这个时候,就无须李大成跟顾其行推波助澜了,南北的枪手炮手们,自然而然的会接过征伐的大旗,现在李大成他们需要做的只是看戏收钱而已。

    筹建医府的银两、粮食,在桂顺限定的三天期限之内,被送回了大半,但还有小半没有被送回,尤其是粮食,之前发来微山的大多是南边的上等大米,这个时候,山东官府就是再有本事,也很难筹集到几十万石上等稻米的。

    这几天的功夫,李大成大略的拢了拢,一天一打滚,两天一蹦高的利息,已经过了千万之数,之后每天在纸面上的利息收入,都会过千万的,这笔钱,自然是要不回来的,但山东官府需要付出一些东西,足以抵消几千万欠款的东西,这事儿单靠老袁一个是做不来的,需要京师官员们的支持。

    现在的舆论对京师的官员们极为不利,包括快病死的李鸿章也一样被放在了火上烤,舆论战他们会输掉,利益战场他们也会输掉,李大成预估,这次推波助澜结束之后,半个山东就要落在他的腰包里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