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末当军阀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一十三节 太子的仁义

第三百一十三节 太子的仁义

    董小宛彻底搬出了金钗楼,金钗楼隔壁的河房几年前就被他买下了,跟母亲住在哪里。

    但是这次搬出金钗楼,她却是直接搬进了杨家。

    杨家老夫人赵兰已经表态,给杨潮取一房妾室,就是董小宛。

    董小宛的夫人路线终于收到了效果。

    此前董小宛就深的杨夫人喜爱,但是碍于她青楼女子的身份,虽然有心让杨潮纳妾,却总是下不定决心,如果杨潮愿意,她不会反对,如果杨潮没有意思,她却不会强迫。

    但是这次改了主意,她决定无论如何,杨潮一回来,就给杨潮纳妾。

    于是四月末一个子夜,派轿子将董小宛接到了杨家,算是正式将她当成了杨家人。

    董小宛的成功让李香君伤透了心。

    她是南京名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最简单,她看上杨潮完全是因为感觉。

    而往往这种单纯的感情最让人伤心。

    董小宛住进杨潮的夜里,李香君却喝的酩酊大醉。

    她的好友顾湄陪着一起喝酒。

    大骂董小宛心机深重。

    顾湄一个劲的抱怨,将董小宛的所作所为贬的一钱不值。

    杨潮北上勤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身死的消息传到南京,立时一片哀鸿,有的文官给崇祯守孝,有的文人哀叹国家败亡,甚至有老百姓也感觉亡国了。

    可是人在遇到打击的时候,往往比他们想象中要坚强的多,第二天醒来,大家还是该过日子过日子,老百姓们还是该干活干活,敢吃饭吃饭,文官们开始谋划迎立新君,割据江南守住半片江山的事情。

    但是杨家却始终紧张无比,因为北京城坡,大明亡国的消息传来。[800]杨潮却一直没有消息。

    赵兰再次带着家人到处祈福,处处许愿,上次许愿后,杨家老爷杨勇还觉得老婆花钱太多了。可是这次他却一点都不可惜钱,非常支持老婆去各个庙里许愿。

    董小宛这时候就天天跟着杨夫人和杨小姐,从这个庙到那个庙,从道士庙到和尚庙。

    杨家许愿无非是对神仙说,如果杨潮没事了。愿意捐钱修一下山门,或者修一条路,或者给神像镀一层金箔。

    可是董小宛也许愿,他说如果杨潮平安归来,她愿意减寿十年!

    董小宛的许愿让杨夫人大受感动,也终于下定决心将董小宛接到了家里,同时告诉她的亲家董母说,以后再也别让女儿去金钗楼唱曲了,给了董母一大笔彩礼,也不要嫁妆。

    董小宛算是彻底淡出了文艺界。

    但是她的手段。让文艺界的其他名妓十分不齿,此时整个南京名妓圈子,都站在了李香君一边。

    李香君看中杨潮的事情,早就传开了,就连已经跟青楼很少来往的杨潮都听说过了,更何况其他人。

    只是大家都看着杨潮很忙,一年中竟然有大半都在外面,回南京后也大都待在军营中,因此才没有跟李香君发展起来,可没想到董小宛捷足先登。而且走的是夫人路线,这让这些向来对感情直率和直接的乐户子弟们十分不满,认为董小宛坏了规矩。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人家正常人家的。青楼风流女子就该敢爱敢恨,虽然最后只是做妾,但却要讲一个你情我愿,你这巴结杨家夫人算怎么回事。

    顾湄骂够了董小宛,随即劝说李香君考虑一下侯方域。

    李香君却摇头拒绝,表示他想等杨潮回来。最后跟杨潮见一面。

    杨潮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临清,并不知道有人在为他伤心,杨潮此时心情正好。

    “恭喜殿下,淮安派人来迎驾了!”

    杨潮进入皇太子房中,特地向他报喜,同时催促皇太子准备一番,准备移驾淮安。

    金堡软硬兼施,终于说服了淮安府。

    路振飞派出了一个通判前往临清迎驾。

    其实路振飞也没有办法,他是想等南京的决定的,可是架不住他手下的官员们经不住诱huo,今天一个主薄,明天一个典史,后天一个知县的,全都向金堡投诚表示支持太子了,他在不站队就要被架空了。

    淮安下辖海州、邳州二州和山阳县、清河县、安东县、桃源县、盐城县、沭阳县、赣榆县、宿迁县和睢宁县九县,其中海州知州第一个投效,接着就引起了连锁反应,几天之内一州九县纷纷表示要迎立太子,既给路振飞进言,又直接绕过路振飞向金堡示好。

    路振飞此时要是还压着,就要引起众怒,他发觉淮安守备已经在准备动手,推翻他了。

    所以路振飞在大势之下,也果断的改换门庭,将南京朝廷扔在了一边表示拥立太子了。

    淮安迎驾的官一到,杨潮立刻命令大军出发。

    不止是大军,还有临清聚集的三十万难民。

    杨潮收到消息自然比淮安的官员早到了几天,因此提前张贴告示告诉难民,表示太子即将南下,愿意跟随的,路上会给粮米。

    这些难民大多数都是京畿一带的,少部分是山东的,但是这段时间越来越乱的情况,让他们回家的希望很渺茫,绝望之下,相当一部分当即就表示愿意跟着太子走。

    有人出头之后,其他人也不在观望,最后绝大多数都愿意走。

    杨潮派人将这些人编队,希望路上不引起麻烦。

    还好这些人都是有首领的,人是群体动物,聚集在一起后,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一些头领,或者是某个强壮的人,或者是某个德高望重的人,然后其他人就主动依附,当然更多的则是各个家族为核心的逃难队伍,就以大家族的族长为核心,最后聚集起一乡、一县的小团体。

    杨潮默认了这些头领的权力,告诉他们,让他们带着百姓跟着,不要乱,给他们的好处是额外送一些粮食。

    五月初,杨潮以许多男千总部为前驱,上千民夫拉纤,打出徐州和济宁送来的皇太子依仗,大张旗鼓的南下,后面跟随着几十万百姓,发现大多数愿意跟太子走后,最后那些犹豫的难民也跟着走了,最后压阵的则是吕末新组建的一万新兵加上胡全的炮队。

    精兵保护太子在前,而老百姓跟在中间,最后有吕末压阵,三个队伍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不允许老百姓靠近太子,保持了一百丈,而老百姓跟吕末的军队也保持了这个距离。

    但是长长的行军队伍硬是拉出了十里开外,毕竟是三十多万人的队伍。

    结果到了济宁,又有几万难民跟随,这些都是山东的难民,是因为刘泽清和高杰的军队国境以及李自成军队的征伐而逃难的。

    一路上都有难民汇集,幸好有运河沿线不断送来的漕粮,才勉强能够支持几十万人每天最低等的热量供应,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但是死人还是时有发生,都是病死的。

    这些病死的人,杨潮立刻组织民夫填埋,以免发生瘟疫。

    虽然有死人,但是人数依然飞速扩张,到了徐州的时候,已经有五十万人跟随。

    虽然难民造成的供给压力很大,但是杨潮依然全力接受这些难民,不是杨潮有什么特别的用心,而是杨潮出于人道情怀,他顾虑如果自己不能在几个月时间内稳定住江南形式,并且立刻北上的话,山东甚至长江以北地区,势必会被入关的满清侵略,到时候这些人恐怕没有几个能活下来。

    杨潮能带走一个,就多救活一个人,所以尽人事听天命了。

    但是如此规模的庞大队伍,却把沿途州县吓坏了。

    每个州县都是严阵以待,兵丁蹬城,披甲执锐。

    杨潮则是让人去传达皇太子旨意,告诉这些州县,难民不入城,希望州县能提供一些物资,粮食、柴火以及干净的水。

    虽然淮安徐州等地已经投效,但是靠淮安等地的财力物力,支持五十多万人的吃喝就已经是极限了,上千艘漕船冒着被溃兵、土匪劫掠的风险在运河上穿梭,也勉强能够维持五十多万人一天的粮食供应而已。

    以淮安等州府的能力,陡然增加的这么多供应,本来就很困难,又以王家、杜家的财力,购买这些粮食其实也很心痛,他们也不可能破家,所以杨潮带这些人确实很困难,因此无论是增加漕船数量,还是增加货物数量都不可能了。

    不过困难得到了一个额外补偿,沿途州县看到几十万百姓秩序井然的跟随皇太子南下,而皇太子也想尽办法给他们提供庇护,百姓们对皇太子感恩戴德,沿途州县顿时就开始歌颂皇太子的仁义。

    只是皇太子一次都没有露面,就躲在船里,并没有半分慰问关怀难民的意思,倒是杨潮累的跟狗一样,大多数功绩却都算在了太子身上,让杨潮有些哭笑不得。

    越接近淮安,运输的风险越小,需要的时间也越少,后勤状况就越好,难民们的粮食供应也增加了一些,从过去的每人每天平均半斤米粮,到了十两,增加了二两。

    因此杨潮的情况是越来越好的。

    但是杨潮越接近淮安,就越是让南京福王集团感到危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