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天下震动

第三十二章天下震动

    大明公务员第三十二章天下震动最新网址:第三十二章天下震动

    「唐胜宗该死。」乾清宫中,朱允炆暴怒道:「你们不是说,唐胜宗很难能打吗?怎么会这样,一战即溃,丧事弃地,首战打成这样,让天下人如何看朕?」

    韩国公李琪立即说道:「陛下,臣有下情上秉。」

    朱允炆深吸几口气,努力压制自己的怒意,说道:「说。」

    李祺立即将唐胜宗告诉他们的战事的种种细节,比如火器威力等等的。不过总体上有些语焉不详。

    首先是唐胜宗虽然感受到这种变化,但是双方打的太少,让唐胜宗难以摸清北军的变化,以至于他不清楚新火器战法,到底是以什么为核心,怎么运用,唐胜宗固然是宿将,名将,但还不至于有那种看一眼就怀孕的能力。

    再者,李祺是文官,他不是李善长。李善长虽然是文官,到底是跟着朱元璋打仗打出来,说李善长一点不懂军事,那是假的。而李祺却是走文官路线的。

    他对军事上并不是太理解的。但是他是唐胜宗的后台,不能不为唐胜宗说话,唐胜宗自己说的就不全面,又经过李祺的转述。又能保留多少东西。

    最后,朱允炆懂军事吗?

    朱允炆历任老师,都是儒生,方孝孺为了怕朱允炆误入歧途,对朱允炆的学业看得很严,不让他接触异端邪说。说朱允炆对军事一点感觉都没有,那是假的。但是朱允炆对军事的感觉,大抵就是一本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一本兵家圣典,这毋庸置疑,但是绝大多数用孙子兵法打仗的人都打败了。因为孙子兵马讲的原则性问题,故而孙子兵法在古代,现代都有用的。但具有怎么用,就要结合当时的技术战术了。

    单单读懂孙子兵法就觉得自己能百战百胜的人,大多都是傻子。

    故而,即便让何夕给朱允炆来讲解新战法,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体力,人数为重,到火力为上。等等。朱允炆大概也是听不懂的。

    毕竟,朱允炆在这上面的缺课太多了。

    甚至火器使用的一些数学原则都不大懂,更不要说别的了。

    所以,李祺给朱允炆讲这些东西,朱允炆的反应是什么?两个字:「狡辩。」

    朱允炆恨不得让人将李祺拉下去斩了,但是他不能,韩国公一脉对他来说很重要。

    朱允炆说道:「虽然说事出有因,但是到底是一场败仗,朕觉得,唐老将军,不足以托付北方重任,诸卿以为如何?」

    朱允炆话都说道这里了,还能说什么?

    韩国公李祺心中暗叹:「唐叔,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这一战,打得太难看了。」

    朱允炆看向傅友德,说道:「国公,还是国公代朕走一趟吧。」

    傅友德说道:「陛下有命,臣敢不从。」

    朱允炆看向丁显,丁显点点头,随即开始排兵布阵了。

    这一个多月,朱允炆完成了对朝廷上的初步清理与整顿,很多人都有了新的安排,比如刑部尚书张度,少府令黄子澄,翰林学士苏伯衡都被拿下了。

    张度在家中自杀。

    如此一来,传出去对朱允炆的名声不大好。

    其实朱允炆对这些人生死并不在意,方孝孺对他们也不在意。

    朱允炆对他们的生死不在意的原因是,朱元璋临死之前说的话,朱允炆对变法,对何夕的新学没有多少偏见,但是同样的朱允炆对推行新法也没有多少兴趣。这些何夕的人,杀不杀并不重要。最少没有要非杀不可的地步。.

    而方孝孺本人还是比较正直的。

    方孝孺反对何夕,反对朱雄英登基,反对这一切,就方孝孺本人来说,他觉得他是没有一点私

    心的,几乎是一颗丹心可对天日的感觉,他要的是推翻新法,而不是杀人。

    但是下面的人可没有那么高的品质了。

    这些人争斗这么多年,而今倒台了,就轻轻的放过吗?不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解缙一看风头不对,立即往北京跑。不跑不行,很多时候,异端比敌人更可恶。

    但是不管怎么说,张度也是六部尚书之一,刑不上士大夫。也是儒家的思想之一,这些朝廷大员,可不想让一个尚书死的不明不白。他们真准备罗列证据,名正言顺的送张度去死。

    而张度的自杀,反而打破了他们的计划。

    再加上,朱允炆要名声,这才让何夕的一众党徒活了下来。只是关在诏狱之中而已。

    朝廷已经清理完了,就要对付军中了。

    而这一次出征,也是这样。

    丁显与朱允炆商议过了。禹县之败,天下震动,不在于损失多少人,损失多少府县,而是让天下人看到了,叛军是有可能打赢的。故而朝廷必须有所反应,必须出兵。

    只是京营几十万大军的清理整顿,是一件比文官整顿的要更棘手的事情。

    无他,朝廷整顿,杀人太多,也没有什么的大不了的,朱元璋已经给朱允炆展示过了,朱元璋办胡惟庸案的时候,几乎将朝廷杀空,但是那又如何?

    朝廷正常运转。

    但是京营可不一样,一个弄不好,京营是会杀进紫禁城的。能要人命的。

    这方面要慎重多了。

    可以说,短时间让京营完全归心,达到朱元璋对京营的控制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又要立即出兵。这就成了一个悖论了。

    好在丁显还是有些才华的。

    丁显的建议是,让傅友德带着冯胜,徐达的人上战场。

    留在京师的都是忠于朱允炆的军队。

    这个办法,让朱允炆家叫好。

    第一,这个办法消除了京师的隐患,对朱允炆来说,坐稳皇位才是第一要事,北方的事情虽然棘手,但是可以放一放,而京营不安稳,却又一夕之间天下变色的能力。

    第二,大明到底开国二十多年了,再加上之前朱元璋称吴王时期,朱元璋秉政三四十年,有一件事情,一直在做,不是别的,就是整合军队。

    不要以为,朱元璋开国之后才开始整顿军队吗?

    不是,朱元璋带着二十多个人出濠州,不过一年,就拥兵过万,四方来投。他自己的嫡系人马在这些人之中,并不是多数。朱元璋几乎一直在整编军队。各种办法,编为屯田兵,留精锐在军中,善待将领,推赤心入腹中,自己不带亲兵去降兵之中睡觉等等。

    朱元璋对军队的整顿,可以说是从生到死,没有停息。

    而且不是没有成果的。

    那就是,虽然说军中山头林立,但仅仅是山头而已,军中大将,仅仅是军头,而不是诸侯,他们麾下的将领旧部,与主将报团取暖,想在大明朝争夺更多的利益而已。但是他们都承认并认可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是大明朝的兵。

    所以,傅友德带了冯胜与徐达嫡系人马去打仗,自然是可以的。

    所谓冯胜与徐达嫡系人马,是指这一支军队,是冯胜或者徐达创立的,跟随他们打仗的时间长,但并不代表这军中只有冯胜与徐达的人,只知道将主,不知道朝廷。

    这军中也会有别的派系的人,不过是比例问题。

    当然了,傅友德带自己的嫡系人马打仗,与带别人的嫡系打仗,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使用上顺手不顺手,彼此之间有没有默契等等,这都会影响战场上的发挥的。

    但是朱允

    炆对此感受不深,或者说,朱允炆对军事的无知,反而让他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洪武年间,明军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思维惯性,他总觉得朱元璋在的时候,可以打赢,而今也是能打赢。

    他忘记了,朱元璋已经不在了。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