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三川沦陷函谷危,兵锋或指郑国渠 上
蒙骜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大王,郑国渠建好了,我百万秦兵必定能平六国,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 蒙骜轻轻咳嗽两声继续说道:“王将军心中韬略不差于老夫,甚至可以媲美当年武安君!灭国之战实际上哪怕武安君复生也不如王将军适合!” “哦?为何?”秦王政惊奇道,白起在秦国可是军神级人物,没想到蒙骜将王翦直接提升到白起级别,所以不禁惊奇地问道。 蒙骜缓缓解释道:“武安君善于野战歼敌,善于奇谋,那是因为秦国大部分都是以少击多,要以弱胜强,必须要用奇谋,过几年,郑国渠修建好了,我秦国实力大增,百万大军,天下莫能敌者,那么应该求稳,老臣领兵以来,从来没有见过比王将军更稳的将军!” “稳?”秦王政绝对没有想到,打战用稳字来形容。 蒙骜当然明白秦王政心里所想。 “是的,不是王将军不会用奇谋,而是他思考周全,没有一丝遗漏,秦军无论是单兵能力,还是配合能力远超对手,加上兵力更多更强,在王将军手里发挥效果更好,而且武安君是以斩杀有生力量为基础的,同样对手垂死挣扎之下,日积月累,我们士兵也损失惨重,郑国渠建成之后,我们要的不是灭一国,而是平天下,却存活天下人,武安君方式就算平天下,我秦兵也损耗大半,华夏人口也是锐减,那时候外族一旦入侵,无人能敌,那么我……大秦则是华夏民族的罪人,所以武安君这种战术适合侵袭,消耗对手战力,却不适合平天下,而王将军的战术更加适合于保存我秦国有生力量,夺取整个天下!” 秦王政心里震撼了一下,站起来朝蒙骜一礼:“老将军,政受教了!” 秦王政心里明白,这是百战老将的心得,而自己身边恰恰没有这种人,麃公虽然有兵权,但没有虎符没法带大规模作战,麃公一生出征也没有几次,魏缭虽然长于军略,但终究没有上过战场,没上过战场是不会有这种心得和体悟的,同样王贲、蒙恬、郑智、冯去疾等人也一样。 蒙骜双目含着泪水,秦王政这次可没有自称寡人,这说明秦王的态度,虚心接受的态度。 “至于其他将领,桓齮、杨端和等人都可以领一军,最多可达三万人,但是要说统帅十万大军级别,老臣举贤不避亲,我孙蒙恬和王翦之子王贲也有这潜力,现在缺乏的就是时间和历练。” 秦王政点了点头,蒙恬和王贲与自己要好,他们心里的韬略,自己也清楚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历练,这需要时间让他们成长起来。 “大王,听恬儿说,山东诸国可能联军,可惜老臣……”蒙骜心有不甘,却无能为力。 “寡人也想听听蒙老将军的看法!”秦王政虚心地说道。 “老臣依附于吕相,自然知道吕相为老夫领兵所做的事情,供给从来没有少过,奖励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将士可以为老臣奋勇杀敌的原因,所以诸国联军,老臣希望……” 秦王政侧着耳听,不住的点头。 一个家丁走进来,跟蒙武说了几句,就出去了。 “大王,前面已经快到吉时了!” 秦王站了起来:“蒙老将军,我们一起过去吧!” “嗨!”蒙武一拱手。 蒙武招来人,来了两个军士打扮的士兵将蒙骜老将军抱上躺椅,两人抬起躺椅往前走,冬月跟在秦王政身后,此时冬月已经知道了珠儿嫁给了蒙恬,心里又开心又嫉妒,开心是为珠儿开心,嫉妒却是因为珠儿嫁的太好了,让人太嫉妒了,突然感觉跟着燕夫人还是会有一个很好的归宿的,更加铁了心跟着燕夫人了。 蒙恬结婚第二天,承平殿,秦王政和吕不韦正在听河渠令汇报郑国渠的进程…… “报……函谷关八百里急报……” 一个身披红色头缨的士兵举着一份军报冲入承平殿…… “启禀大王、太后,函谷关军报,三川郡已陷,山东五国楚、赵、魏、韩、燕联军三十万兵发函谷关,函谷关危急,请我王派兵增援!”
朝堂一片哗然,太后赵姬虽然心里早就有个底,也是第一次遇上这事情,所,一时间,多少有些坐立不安,手足无措。 吕不韦朝秦王一拱手:“大王,太后,请发兵救援,老臣愿领兵亲赴函谷,灭函谷来犯之敌!” 麃公走出来,看向士兵:“亮红将军的增援部队到了吗?” “函谷关已经是亮红将军把守了!” 秦王心里一阵庆幸,心里也明白亮红将军要昼伏夜出,还要不能被发现行军,只能绕着,走山路,同时白天还要看着有没有回来报信的,若无东征,八百里加急一般就是有敌寇入侵,看到八百里加急,亮红将军亲自问清楚,就可以由暗转明了,没想到他居然先赶到函谷关。 至于吕不韦,自己越来越清楚了,山东五国如此动静,几十万兵马动作绝对不小,仅粮草供应,吕氏商社一定会知道,作为相邦的吕不韦,怎么可能不知道?更何况他执掌着大秦的黑冰台,老将军蒙骜病危,蒙骜一旦身死,他的兵权回归到自己和麃公手里,这事是他心里真正担心的事情,或许在他那早就已经估量过了,而且做出了放弃他的封邑雒阳也要获取大秦部分兵权,还有比领军对阵五国联军掌握军权多的吗?这心…… “大王,麃公怎么可以私自发兵?”吕不韦一愣,没想到麃公早就做好准备了,不过,很明显,军队有人在山东打探消息也正常,只是他们没有黑冰台更加精通而已,或者说手头动用的金钱更少而已。 “本宫这里同意的,未雨绸缪!”一旁赵姬开口说道,对于当年的枕边人,自己如何不了解吕不韦,应该说自己比在场所有人更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