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七章太学讲话

第一百零七章太学讲话

    “咣当!”宿舍门被某个姓孟的小主人一脚踢开,发出“嘎嘎”不满声。

    孟获目光呆滞的走进房间,一头栽倒在榻上,滚了几滚哀嚎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阿爹!阿母!我要回家!”

    王平窃笑几声,翻翻白眼道:“孟老二,谁让你在课堂上睡觉来着,先生这回罚你抄书十遍算是轻的。”

    “抄《论语》十遍还算轻的?我不就是在课堂上打了个盹嘛,德然先生这一个月罚了我多少回了?”

    “你就是该,也不说说你在课堂上干的那些破事,这回是打盹,上回偷吃rou脯,再上回拿刀划地板,再上上回......”

    “打住!”孟获噌的一下坐了起来,扳着手指控诉道:“王五,你说太学课程排的这么紧,《论语》、《尚书》、《诗》、《礼》、《春秋》、《工程》、《物理》。还有什么劳什子《易》和《基础数学》,里面的那些数术算的我脑袋疼。一年之内要学那么多课程,从早上卯时三刻起,到晚上酉时三刻,这一天天的根本没有休息时间。完不成学业还要留级,这日子哪里是个头啊!”

    王平看着面前同窗一个月的好友,不仅再没了刚入学时那样意气风发,如今被课业逼的简直像寨子里娶了三个婆姨的男人,有气无力加怨声载道。

    他不禁暗暗叹了口气,是啊,太学这一个月下来,对他们这些外舍新生来说,真的是暗无天日。

    他还算是好的,至少以前在寨子里跟着先生张五郎学过《论语》,有一定基础。

    很多同学就只是认识两三百个字,一本书都不一定念的出来,就要学那么多课程,谁能吃得消?

    每逢五、十日子的考试,更是大伙的地狱日,好些人考题都看不懂,零分比比皆是。

    就像孟获、杨绛等人,原先基础非常差,上课听的云山雾罩。先生讲的拆开来一个字一个字还不一定明白意思,合在一起就像在听天书。

    蛮夷少年本就闲不住,哪里耐得下心坐五六个时辰听先生讲课。

    睡觉、做小动作,吃零嘴当然屡见不鲜,挨先生责罚怎么少的了。

    偏偏外舍甲班这帮新生比他们牛多了,甲班都是各地官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考进太学的,本身就有良好的基础,很多还是各地士族精英子弟,家学渊源,两相对比,乙班就被远远甩在身后。

    因为涉及到家族未来和荣誉,尽管乙班学生们学的苦不堪言,但也不敢在先生们面前兹屁。

    可人都是要脸的,被甲班时时刻刻打脸的滋味让他们极为不爽,慢慢的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团体,互相较劲。

    其实外舍甲班内部也有不同的小派系。

    与乙班都是各地家境优渥的功勋子弟不同,甲班虽然都是靠成绩考进来的,却也分士族和寒门两个阶级。

    与乙班一样,甲班也有一百二十八名学生,不过排名前十的学生中,像张广、张永兄弟是太尉张鲁之子,朝中顶级门阀。

    以张氏兄弟为中心,黄门侍郎钟繇长子钟毓,巴西太守阎圃长子阎璞,治书御史张松之子张表,都是其中成绩佼佼者。

    而寒门当中也有成绩优异的,如巴西南充的张嶷,还有阆中人马忠,都是家境贫寒,靠着县里资助进入官学读书,考进的太学。

    乙班成绩不行,但大家都来自各地豪右,比较团结。

    甲班大多出身高贵,不过因为家族之间政见不同,分了好几个小派系。再加上有些寒门子弟不愿攀附权贵,只管自己读书,从不参与团体活动。

    两个班之间尽管互相较劲,偶尔有些口角,但也不至于爆发大规模冲突。

    甲班称乙班为蛮子,乙班叫甲班酸子,有几分互不来往的意思,仅此而已。

    倒是王平算是乙班当中的异类,他基础比班上所有人都扎实,学习也很是刻苦用功,在乙班成绩第一,整个外舍成绩排名也都在三十位以内。

    孟获突然眼珠一转,对王平道:“诶,我说王五,你成绩这么好有啥秘诀?教教哥哥呗。”

    王平有些无奈的说道:“哪有啥秘诀,你把唉声叹气和偷jian耍滑的脑筋用在书上不就行了。要我说,你和木鹿他们别老是想着偷溜出去玩,这么多课程,啃一门是一门。今年学一门,明年学一门,大不了多学几门,照样能升入中舍,到时候只须选一门精读便能有望毕业。”

    “啊?!一年一门,那我不是要读到胡子都白了?”

    “嗬!你以为真有人一年时间能读完这么多课程考进中舍?别说是我了,就咱们甲乙两个班加起来,明年这时候能升入中舍的不会超过十个,还要算上留级的。

    你知道吗?中舍那个李严李正方,当初不到二十岁便手握上万兵马,曾经在荆州还当过县令,不照样在外舍读了两年才考入中舍?就咱们这水平,能在五年内升入中舍就很不错了。”

    “要命哦,”孟获被王平说的欲哭无泪,“早知道就不听阿爹的了,来读这劳什子太学,你王五还有希望考上去,我啥时候才能解脱啊。”

    “要我说,你也别怨天尤地了,咱们这帮人基础都不好,跟人家甲班较劲也没啥意思。想要早日毕业说不得还得找甲班的人帮忙。”

    “王五,你脑子灵,有啥好点子?”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寻思,虽说我在咱乙班成绩不错,可比起甲班也根本排不上号。先生不会给咱讲基础知识,靠自己学估摸着没个三五年也升不上去。”

    “嗯,这倒是的,你说咋才能提升成绩?”

    “我就在想,那些贵人子弟咱攀不上,但咱口袋里有钱啊。像甲班张嶷、马忠那几个穷人家的孩子,虽然有食堂免费餐食,不至于挨饿,但他们除了学校里发的书籍、空白竹简、刀笔,其它都开销不起。咱只要主动结交这些同学,开销咱们提供,让他们帮咱晚上补习一下基础。这样一年半载下来,你说咱还跟不上吗?”

    “对啊!”孟获一拍大腿,“这主意好,咱跟不上人家才心里不爽,又不是欺负那几个老实孩子。只要花点钱就能早点毕业解脱,这买卖干得过,我这就找张嶷他们去。”

    “慢着,你不能去。”王平一把拉住孟获。

    “咋了?”孟获不解的看着王平,“这不是你出的主意吗?咋不能去?”

    王平解释道:“张嶷、马忠两人虽然出身穷苦,但他们身上有傲气,不肯攀附权贵,所以这么多天都是特立独行,不肯做二张兄弟他们的跟班。你性子直不会说软话,我估摸着咱们直接用钱砸肯定办不成事。”

    “那你说咋办?”

    “让杨老大和朵思去啊,杨老大会做人,朵思八面玲珑,让他们两个去肯定比咱光会砸钱效果好。”

    “呃......这倒是,我嘴巴快,万一秃噜嘴得罪了这俩书呆子,到时候就没人帮咱补课了。”

    俩小伙伴正在房中合计,“呯!”宿舍门又被人一脚踢开,嘎吱嘎吱呻吟不停。

    一个矮矮胖胖的小子冲了进来,原来是老六带来。

    只听带来一副焦急的神情大声道:“二哥、五哥,你俩咋还在这里,快跟我去校场,贾大司空、孔少府和皇叔豫州牧刘玄德来太学视察了,孟祭酒让所有学生去校场集合,聆听训话。”

    嚯,一听说大司空贾成、少府孔融和豫州刺史皇叔刘备这几个大人物来太学视察,王平、孟获这两个小伙伴哪里还顾得上自己商议的事情,火急火燎穿戴整齐,跟着带来往太学校场跑去。

    一到校场,就见太学祭酒孟光肃然站在夯土搭成的高台上,下面按照上、下、外舍编队分成一块块区域。

    很多学生匆匆过来,在各自班级领队录事指挥下列成一排排纵队。

    三人一眼便看见周录事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教鞭在那边呼呼喝喝,便赶紧低着头冲进自家队伍。

    早有大胡子高个杨绛杨老大在一个显眼的位置向他们招手,三人嘿嘿一笑,便跑到杨绛身边,占据了前排。

    六兄弟挤眉弄眼一番,带着一股激动的心情四处张望,想要看到心目中英雄大司空贾成的身影。

    对他们来说,其他人无所谓,名满益州,独自开创大汉新局面,为西南各部族带来无数好处的贾成贾君美,绝对是这千余太学生心目中最想见到的大人物,没有之一。

    他的事迹传遍了西南各地,屯田长平馆,力挫马腾、韩遂,救出天子,定都南郑,击败李傕、郭汜,平定益州叛乱。

    在天下州郡战乱频仍、百姓饥馑道人相食的世道里,尤能让益州百姓安居乐业,甚至比先前任何朝代过的都要富庶。

    数年来,贾成的形象在益州六百万百姓当中,无异于再生父母般的存在。

    今日贾成来视察太学,所有学生都激动万分,拼命想挤在前面瞻仰心目中的英雄。

    得亏朵思消息灵通,杨绛、木鹿身大力不亏,早早占据了有利位置,让六兄弟站在了最前面。

    一千多学生站稳队形没多久,就见几个差役匆匆过来,跑到台下说了几句,然后祭酒孟光与一众博士、助教急忙下台向校门外走去。

    众人知道肯定是大司空他们快到了,祭酒孟光这是出门迎接去了。便纷纷挺直身体,用最好的状态迎接大司空的到来。

    约莫等了不到半个时辰,就见旌旗招展,数百名卫士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了过来,肃立在校场两侧。

    兄弟几个只觉激动的胸口一阵气血翻涌,连忙注目望去。

    很快就见到祭酒孟光与几个身着紫袍的高官一边说着什么,一边迈步走向高台。

    为首一个紫袍高官身姿挺拔,目光敏锐,却又比周围那些官员年轻许多,看年龄不过二十余岁。学生们一阵激动,当即认出来这就是当朝大司空贾成贾君美。

    看着台下昂首挺立的一千余太学生,贾成心中也是感慨万分。

    这些年来,他顶住重重压力,没有出兵征讨割据军阀。就是为了积蓄实力,培养人才,为将来扫平天下后能够很快恢复国力打好基础。

    而面前这一千多太学生,就是他将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依靠。

    等到这一千多经过小学、官学、太学潜移默化教育之后,便能使得他的治国理念得到众多的支持者。

    未来还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太学出来,投入到天下各地以及各个要害部门当中。

    这样的大汉才有不断涌现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远保证大汉的强盛发展。

    他轻咳一声,昂然开口道:“我贾成今日有幸站在这里面对诸君,只为有一些话与诸君共勉。所谓的太学,在我看来其实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我们古人有一个传统叫坐而论道,今天我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

    我等太学诸君之道,在我看来就是如何振兴国家之道。

    而如何才是振兴国家之道呢?我以为很简单,就是去伪存真,务实弃虚。

    伪就是伪善,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能够改变贪污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的局面吗?重名节轻务实,这里面所隐含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

    只有找到事物的真理,找到发展的规律,才能让田地增产,才能让百工兴旺,才能富民强国,这就是存真。

    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明白,道德是改变不了一个人命运的,更改变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空谈仁义道德,就是人世间最大的伪善。

    由此便能衍生出来务实之理,将来你们毕业了,做官了。不管是在哪个层面,只要把每件事都做实了,就能帮助百姓增添一分财富,帮助国家增加一分实力。

    我们不需要那些华而不实的言语来粉饰太平,这些虚的东西是未来大汉所不能允许的存在。

    因为扫平天下,匡扶汉室,重振大汉荣光,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一件件实事来奠定,来夯实。

    最后,我希望在太学里,你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牧民之官的基本准则。将来效忠天子、效忠朝廷,成为名留青史的名臣国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