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回 公不顾私
天启三年六月,后金开始全面撤军,只在重点区域布下重兵。 刘兴祚率麾下士兵驻守盖州,防备杨承应北上。 大贝勒代善驻守广宁,保住下一步进攻明朝的前哨站。 四贝勒黄台吉组织迁徙辽西百姓,到海州及辽阳等区域。 从山海关到锦州一带成了无主之地,朵颜卫和敖汉部在这一区域出入,捡拾溃逃明军丢下的物资。 像乌梁海首领苏布地就捡拾了大量物资,拿出一部分送到明朝的蓟镇。 蓟辽总督王象乾为此,还专门从抚赏银两中拿出14666两,赏赐给苏布地。 后金强行迁徙百姓,明军又躲在山海关不出来,这导致滞留在辽西的大量百姓不得不自己组织起来,抵御蒙古人和后金。 其中,以一个叫杨三的江湖侠客组织的义军,声势最为浩大。 他们占据十三山等地,艰难的抵御代善等人的进攻。 堂堂大贝勒代善也拿他们无计可施,只得带着两红旗一边围剿十三山义军,一边放火烧山。 然而,收效甚微。 这消息,通过难民传入正在前屯卫招抚难民的袁崇焕耳中。 袁崇焕在通过多重手段,确认了情报真实性后,便返回山海关求见蓟辽经略王在晋。 “王经略,眼下机会难得啊!建虏放弃锦州,义州又有以杨三为首的义军牵制住。 蒙古人趁乱抢劫辽西,却没有长期待下去的想法,只需要派兵便可轻易驱逐。 而今整片辽西都成了无主之地,正是我军进兵的大好时机。” 听袁崇焕说完,王在晋心说,你可拉倒吧,能守住山海关就不错了。明军刚经历一场广宁之战的惨败,早已军无战心,压根没有本事进兵。 但明面上不能这样说,除非不想活了。 他打起了官腔:“袁大人,你只管待在前屯卫招抚逃难来的百姓即可,军国大事不是你能参与的。” “天下事天下人可议,我身为山海关监军怎么不能参与。” 袁崇焕说着,拱手道:“王经略,大明十万大军都屯驻在山海关整日无所事事,空耗钱粮。 上不能报君恩,下不能安抚辽西百姓,岂不惭愧!” 王在晋瞪眼道:“军国大事岂是儿戏,你刚来辽东,对于辽东诸事尚不了解,还需多多历练,就不要说一些没用的话。” 袁崇焕还想开口,却被王在晋抬手示意,他出去。 看王经略如此态度,袁崇焕无声地叹了口气,拱了拱手,便退了出来。 出来的时候,刚好遇到阎鸣泰。 阎鸣泰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天启二年担任山海关监军,后升任副使。 他长期待在辽东,对于辽东情况极为熟悉。与袁崇焕也关系相当不错,两人私底下以兄弟相称。 见到好友,阎鸣泰主动打招呼:“袁老弟,多日不见,怎么一脸心事重重。” “阎兄,我有事想请教你。” “这里不是说的地方,到我家再说。” “好。” 袁崇焕随着阎鸣泰到了他府邸,走进正厅。 阎鸣泰让丫鬟看茶。 两人缓缓饮茶。 片刻之后,阎鸣泰问道:“袁老弟,你想问我什么?这么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阎兄,弟最近遇到一桩奇事,百思不解,早想问阎兄。” 袁崇焕放下茶盏,沉声道:“王经略给蒙古林丹汗61818两4钱6分6厘抚赏,也给了苏布地银子。 怎么小歹青和苏布地还是劫掠辽西,尤其是小歹青,竟然抢了林丹汗派来领赏回去的队伍。” 这问题,阎鸣泰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小歹青和林丹汗的关系,实际上相当于三国时袁绍和汉献帝的关系。 也就是说,小歹青立了功,却给林丹汗抚赏的行为,如同吃了羊rou汤,给猪rou铺付账。 纯纯的愚蠢举动。 但这话怎么好对袁崇焕说呢。 那可是王总督和王经略共同定下的,要是指出来,自己还要不要在官场混了。 阎鸣泰只好装糊涂:“此事,我也不十分清楚。大概是小歹青见财起意,临时举动。” 这样明显敷衍的回答,袁崇焕自然不信。 不过,他没有深究,而是提起另外一件大事。
“王经略执意驻守山海关,把辽西大片区域拱手让给蒙古人和后金。 此举着实不妥。我已劝过多次,可王经略就是不听,我打算上奏朝廷,请朝廷裁夺。” 阎鸣泰眼前一亮,这种得罪上官的事,的确只有实心实意的袁崇焕能干得出来。 其实,他也不认可这种做法。如果让后金把势力拓展到山海关以外,倘若蓟镇再丢失。 山海关腹背受敌,那么京城就在眼前了。 “袁老弟,此事我不能帮你,但我绝对支持你。” 阎鸣泰难得表明心迹:“山海关外,大有可为,我们应该趁此时推出去。” “那好!” 袁崇焕起身,“我这就回去写奏本,绕开王经略,直接送到内阁首辅叶大人手里。” 阎鸣泰也起身,有些迟疑:“你这样做是否妥当,王经略毕竟对你赏识有加。” 绕开赏识自己的上官,直接把状子告到内阁,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不知好歹。 以后,很多人也会对袁崇焕心生警惕,认为这个人连恩人都敢出卖,不值得深交。 袁崇焕却眼神坚定:“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他以诗明志,向阎鸣泰说明自己的想法。 阎鸣泰听了这话,欣赏的点了点头。 当夜,袁崇焕就写一份奏本,说明了只驻守山海关的弊端,以及辽西的情况。 文中,袁崇焕希望首辅能向王经略施压,率军进驻宁远,进而观察锦州的情况。 收复锦州,等于扼守住辽西走廊的门户。为山海关形成战略缓冲地带。 这么做,还可以安置大量的辽人,避免出现辽人和土著百姓之间的主客矛盾。 奏本上到朝廷,果然惊动了首辅叶向高。 但是叶向高此前被王化贞坑惨了,不敢冒然相信前线奏报,决定找到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商议此事。 这人是谁呢? 正是新任兵部尚书——孙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