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辽东雄狮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五回 婚礼

第三百三十五回 婚礼

    从七月到九月,时间看似宽裕,其实准备工作很多。

    公主府自落成之后,一直是空着的,这两个月内需把室内的用具全部采购到位。

    珍奇古玩,名家字画等,都要采购一些回来。

    采买鸟雀的,如仙鹤、孔雀、大鹿、野兔、金鸡、大白鹅等要采买到位,交给院子专门的人饲养。

    特别是三角湖不能空着,得买鸳鸯之类的鸟类饲养,让公主游湖时欣赏。

    由于公主府里有佛堂和道观,杨承应让耿仲明从外地采买十个小尼姑、小道姑。

    顺便在姑苏一带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聘请教习一名,教授包括《牡丹亭》在内的剧目。

    这些都是上头要求的,配给公主,聊以消遣。

    否则,以杨承应的脾气和秉性,断然干不出这么奢侈的事。

    至于公主贴身使唤的丫鬟、婆子、小厮等,都将随公主一同前来公主府。

    杨承应把这种事都交给茅元仪,以他的出身完全能办妥。

    本来像茅元仪这样的技术型人才不该用在这上面,无奈杨承应麾下除了他和孙元化就没有世家大族出身的人。

    孙元化正在训练新式炮兵,正是要紧关头,不便抽身。

    如此一来,只有茅元仪。

    一转眼,到了十月初九日。

    大太监王承恩捧着朱批,先一步找到杨承应,表示公主的凤驾已经到了旅顺港。

    杨承应领了恩旨,更加不得空闲,连睡觉都睡不好了。

    十月十二日,一队队金州镇士兵来到从城南通往公主府的街道护卫。

    这条道上的百姓都被要求暂时不出门。

    王承恩带着许多小太监,用布遮住道路的两侧。

    又有一班小太监打扫街道。

    后面还跟着几台运土车,将街道上的坑洼的地方填平。

    杨承应本来不怎么紧张的,被他们这么一闹,反而有些紧张。

    “驸马,小人是王公公身边的侍从,贱名王永。”

    一个小太监找到杨承应,“请驸马随小人前往城南,由小人告诉驸马一些礼仪。”

    “好,有劳了。”杨承应点点头。

    王永带着杨承应从城南一直走到公主府,又在公主府走了一圈,手把手的教杨承应哪里入座、哪里起身行礼、哪里下跪、哪里退下等。

    杨承应都默默记在心里,事后,还给了王永十几两银子。

    王永谢过。

    次日一大清早,杨承应身着朝廷赐服,骑着白马,到城南迎接凤驾。

    公主下嫁,与普通人家成亲大不相同,各种礼仪不能省一样。

    到了南门后,杨承应下马,静静地等候着。

    其他将领和官员也都跟在身后,和他一样等着。

    正午的太阳那么大,杨承应感觉都晒出油,仍只能挺在那里。

    直到夕阳西下,忽然听到马蹄声。

    现场本来就很安静,马蹄声因此显得格外扎耳。

    杨承应知道是“公主来了”,赶紧低下头。

    骑马的人没有停,到了杨承应身边后,骑着马缓缓行进。

    他作为现场的风纪监督,唯一的职责是巡察谁没有按照规矩来。

    接着,两队太监拍着巴掌走过来。

    他们不是喝彩,而是再次强调现场噤声。

    来了不久,忽然听到奏乐的声音。

    大部队终于来了。

    长长的队伍,从南门往南列队,一眼望不到边。

    “终于来了,我的天啊,这比现代结婚累多了。”

    杨承应远远瞄见凤驾,心里不禁嘀咕。

    但听到一声轻咳,他赶紧把头低下。

    等凤驾抵近的时候,杨承应正要率众下跪。

    贴身丫鬟春桃快步上前,朗声道:“公主有令,驸马免跪。”

    “谢公主隆恩。”

    杨承应躬身行完礼,让吴三桂把帷幕后面的白马牵出来,骑了上去。

    缓缓来到公主的凤驾旁。

    队伍继续行进,而众人都留在原地跪拜。

    为了防止白马闹出乱子,杨承应不需要亲自策马,是由一个小太监牵着马。

    凤驾到了公主府门前,旋即停下来。

    杨承应翻身下马。

    这时,从府里跑出来好几个丫鬟,双手将红布铺开,从公主的凤驾一直铺到府里的礼堂。

    实际上,不需要铺那么长,因为府里早铺好,只门口这一段路需要临时铺。

    等红布铺好,杨承应踩在上面,向凤驾下跪磕了一个头,“恭请公主下轿。”

    说了三遍,磕了三个头。

    也不用公主回答,杨承应自行起身,来到凤驾前,轻轻揭开轿帘。

    公主一身霞帔、头顶红纱巾,在贴身侍女的搀扶下,从车里缓缓走出来。

    下了马车,与杨承应并肩。

    前面铜镜开道,后面童子牵着公主的后裙,一柄伞盖遮在头顶,从大门往里走。

    两人缓缓来到礼堂,对着摆放祭品、赐婚诏书的供桌跪下,行跪拜礼。

    又对朱纯臣、徐光启行跪拜礼。

    礼毕,两人来到公主的内院,行合卺(jin)礼。

    合卺仪,并不是简单的喝交杯酒,而是有一套复杂的程序。

    杨承应和公主都要按照规矩,饮酒、举馔,多达三次。

    礼毕,才是喜闻乐见的揭盖头环节。

    杨承应用侍女递来的金秤,揭开朱徽娴头上的盖头。

    朱徽娴像所有新娘一样,娇羞的把脸别过去。

    杨承应只瞧到她侧脸,五官端正,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姑娘。

    等到朱徽娴把脸转过来,抬头看时,两人眼光交汇。

    挺漂亮的。

    亏杨承应以前自诩读书不少,却在此时把什么“国色天香”通通忘记,只用了“挺漂亮”三个字。

    果然,“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我糙走天下”是至理名言。

    殊不知,比起朱徽娴带给他的震撼,他带给朱徽娴的震撼更大。

    朱徽娴在帘后见过无数王公子弟,世家出身的公子,书生更是很多。

    倒不是她好这个,而是刚议论婚事的时候,父亲和二叔带了不少的青年才俊,让她在帘后挑选。

    像他们这种大族,前来谈婚的自然很多。

    但,没有一个和杨承应相同。或许是长年累月的沙场厮杀,又或许是杨承应自己注意自我修身养性。

    在朱徽娴的眼中,举手投足自带三分威严,三分干练,二分和想象中的差距,还有一分狡黠,一分冷峻。

    “你看什么呢?”杨承应好奇地问。

    “将军与我想象中的,竟然大不相同。”朱徽娴笑道。

    “哦?难道我以前在你心目中是浓眉大眼,络腮胡?”杨承应打趣道。

    朱徽娴低头浅笑。

    杨承应瞧得有些痴了,扭头看了几眼丫鬟,这些丫头真没有眼力见,还不离开?

    以春桃为首的四大丫鬟行了个福礼,“公主,驸马请就寝。我等在旁伺候。”

    啥,在旁边伺候!杨承应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