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这个魏延不一样在线阅读 - 第十四章 南方疲敝

第十四章 南方疲敝

    魏延向诸葛亮告了声罪,然后找到营门小校,让他带几个军士和他一起去搬东西。

    对于魏延的要求,小校欣然应允,随后点上二三甲士,随魏延去亲卫驻扎的营地搬运竹简。

    约摸一刻钟,五人一人搂着一大捆竹简,返回中军大帐,重重的摞在诸葛亮面前。

    魏延返回案前,略微有一点气喘,搂着二三十斤的竹简,来回跑个几里路,体力再强的人他也扛不住啊!

    还有,别看一百多斤的竹简就以为内容很多,其实不然,因为魏延特别强调断句的缘故,所以一卷竹简最多能写下两百字。

    而本次来面见诸葛亮,除了述职外,另外还带有曲辕犁相关的实验数据、对革新镇的介绍、明年的耕种计划、亩产量的预估。

    甚至在文章末尾,他还提到了益州的超级铁矿,桂阳以南的交州有一年两熟的水稻,交州以南的朱崖郡,以及交趾等地,还有一年三熟的水稻。

    所以,全篇下来共计一万一千余字,消耗竹简六十余捆,再加上南方湿润的气候,竹简又长时间暴露在室外,所以变得沉重无比。

    这也是魏延从临湘出发,不管道路再崎岖,环境再恶劣,也没放弃马匹的另一个原因,他可不想再在竹简上誊写第二遍了。

    为此,魏延早就在思考,如何改良蔡侯纸。

    大汉的造纸也不算发达,但该有的造纸技术还是有的,只是受限于成本高昂,不便于保存,所以一直没大规模应用。

    正因如此,明明蔡侯纸已经出现百余年,但造纸业却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魏延其实也没造过纸,但可别忘了后世的信息时代,在抖音、B站等一些平台上,无数的生活类大V都曾亲手造纸,耳濡目染下,魏延也知晓一二。

    反正魏延已经决定,待春耕结束以后,如果有机会,他会在革新镇十里外的小河旁,新建一座造纸作坊,尝试使用现代工序,将成本低廉的竹纸造出来。

    反正也就那些工序,他还不信搞不出来。

    当魏延神游天外时,诸葛亮对一地的竹简也来了兴趣,拿起标注为壹的竹简,在案几上摊开,仔细阅读了起来。

    一翻开竹简,诸葛亮眉头就皱了起来,俗话说字如其人,魏延这手毛笔字,真有独到之处啊!!

    但所幸魏延断句分明,就算有一些辨认不出来的文字,结合上下文,也能理解其意思。

    ……

    当诸葛亮遨游于文字中,魏延神游天外时,对帐内的第三人陈到而言,就变得无比的煎熬。

    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向诸葛亮拜别,可又怕打扰到他,真是难受无比。

    还好,诸葛亮在阅读完第一卷时,感到略微寒冷,欲向火炉中添柴火时,看到坐立难安的陈到,随即笑着说道:

    “叔至,今日天气寒冷,下去带将士们活动活动,热热身子,以免冻出毛病”

    “末将领命”

    陈到沉声回到,然后转身一溜烟的跑没了影,速度之快,让魏延咋舌不已。

    随着陈到的离去,偌大的军帐内,就剩下诸葛亮与魏延二人,一人翻看竹简,一人专心琢磨造纸一事,好一副安静祥和的场面。

    可从第三卷开始,也就是有关于革新镇、曲辕犁的内容,让诸葛亮的心里,远远没有表面上那样平静。

    当看到文章末尾,魏延预计的亩产时,诸葛亮倒吸一口凉气,为全球变暖做出重大贡献。

    “文长,文长!”

    诸葛亮不由的呼唤魏延,第一声魏延惘若未闻,仍旧双目无神的注视着前方,直到诸葛亮将声音提高,才将魏延唤醒。

    “军师,唤在下何事”

    “文长,到近前来,亮有些许疑惑,还请解惑”

    “敢不从命”

    魏延起身应道,快步走到诸葛亮身边,用眼角余光一瞥,心中顿时了然。

    “文长,按你文中之意所述,只要使用轻型曲辕犁,就算不使用耕牛,老弱妇孺配合青壮,也能耕种田地,是否属实?”

    “属实”

    “使用所谓的科学耕种法,加上农家肥,亩产能达到五到十石,是否属实?”

    “属实!”

    “文长,你可知国法无情,如果弄虚作假,一旦被查实,你性命难保!!”

    话说道最后,诸葛亮语气变得十分严厉,和刚才判若两人。

    “在下愿以人头担保,文中所说但凡有半点虚假,军师可取我项上人头,以平民怨”

    面对诸葛亮的质疑,魏延当然不怵,这还是他的保守估计,亩产5—10石看似很多,但也不是不能实现。

    去年,魏延初至大汉不久,他就趁着闲暇之余,多次深入各地的田间地头,观察农人们是如何种植水稻的。

    离河道较远的地方,农人在粗耕过的土地里,直接撒上种子,任由水稻自行生长,而水稻所需要的水份,只能靠降雨来维持,从不引水灌溉。

    耕种方式粗犷无比,水稻密密麻麻簇拥着,密集的植株获取不到足够的阳光,导致根系短而疏,稍有大风便成片倒伏。

    所以产量才底下,连北方中田亩产三石都达不到,根本性无法养活一家人,这也是南方开发缓慢的原因之一。

    在离河道较近,或者雨水更加充沛的地方,虽然农人们的耕作方式一样,但在水稻的抽穗期时,会引水灌溉,所以,一些水田亩产就能达到五石左右。

    甚至有一些特殊的田地,亩产量能达到十石左右,反正这些农人们只闻其名,不见其实。

    当然,这些高产的水田,往往握在以世家为首的地主手中,普通百姓根本享受不到。

    所以,在大汉南方民间,百姓耕种的土地,仍以亩产不足三石的下田为主,南方民生疲弊,世家大族难辞其咎。

    对于魏延而言,增加亩产的方式很多,而精耕细作,无疑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高效的,如果再加上合理利用农家肥,亩产翻倍,不要太简单。

    所以,这也是魏延敢在正式场合,直接承诺亩产的底气所在。

    这是科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