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这个魏延不一样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治羌策 陌刀营

第一百五十八章 治羌策 陌刀营

    第159章治羌策陌刀营

    在武都的军议很简略,没有对前线部署做出任何调整,因为现在正值北方隆冬时节,寒地冻,寒风凛冽,从南方而来的军士哪见过这阵仗啊,一个个缩在军帐里动都不敢动。

    因此,在棉衣没有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冒然在冬季开启战端恐怕会自食其果,但估计也快了,棉线已经纺织成功,棉花也完成大规模种植,最晚明年冬第一批棉花就能派上用场。

    今年的气应该是最冷的,因为连秦岭南线的西汉水都有大规模结冰现象,让汉军体验了一回曹军的困扰,特别还有玄甲军这种不事生产的大军。

    为减轻后勤压力,魏延将玄甲军分成三部,左军由马谡率领,领兵万人屯驻沓中训练;中军由魏延率领,领兵万人在武都驻训;右军由法正率领,屯驻下辩训练。

    至于原因和曹cao一样,在过去的两年里,季汉持续向沓症武都、下辩等地运粮,并建有数量可观的粮仓,供应十多万大军问题不大。

    当然,西汉水突然结冰也不全是坏事,一来,可让汉军对北方气候条件有清晰的认知,为不久后的陇西会战做好心理准备;二来,也能考验汉军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后勤保障能力。

    ……

    武都,玄甲军中军大营

    凌冽的寒风中,营中校场呼喝声却不断,走近一看,只见五百余名军士兵戈甲胄齐全,cao着特制的斩马剑在校尉的带领下训练。

    对了,车骑将军称炊为陌刀,明明是斩马剑,为什么叫陌刀呢。

    校场周围,无数的玄甲军士一脸羡慕的望着场中,一个个恨不得自己能取而代之,不过也只是想想罢了,毕竟自己有几斤几两他们心里一清二楚,身负近二百斤的战斗全重作战,他们想都不敢想。

    陌刀军,不用想也知道是魏延创立的,没办法,香积寺之战的名头太响了,而在此战大放异彩的陌刀军更是为人传颂千年,魏延他又怎能不心生向往。

    然而组建陌刀军的困难,远比魏延想象的还要大得多,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锻造出合适的陌刀,以及找到能cao持陌刀的军士,也正是这两个问题,才让魏延组建陌刀军的想法被搁置,直到前些时候才组建完成。

    陌刀问题,在去年宋星烧制出焦煤,然后使用灌钢法炼出上好的钢铁后,根据魏延提出的要求在斩马剑的基础上改良生产的,总计生产了五百余柄。

    陌刀,长刀的一种,由步兵所持,刀重三十余斤,长七尺余,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余,炊两面开刃,加上刀刃经过淬火变得锋利无比,人马挡之俱碎也能实现。

    至于人员问题,在魏延拿下武都、陇西二郡后被彻底解决,不仅如此,因实施安抚政策的原因,大量的羌人、汉人踊跃参军,改变了军中多南方人,少北方饶组成结构。

    不是魏延不喜欢南人,而是在这个时代,也许是因为气候、饮食习惯、基因传承等原因,南人普遍比较瘦,在南方作战还好,毕竟多丘陵而少平原,身材瘦灵活的他们,在丛林、山地作战比北方人更具有优势。

    但在北方战场就不一样了,北方多平原,很多战役都需要正面对垒,瘦的南方人在面对身材高大的北方人时,先上就处于劣势。

    因此,在玄甲军中七成都是北方汉人或胡人,没办法,谁叫他们身材高大,气力绵长呢,也只有这等军士才能负百余斤,乃至两百斤作战。

    而在剩下的三成南方人中,又有一半以上由各部蛮族组成,所以严格的讲,玄甲军只有三千左右的南方汉人,是不是觉得这数字很熟悉,没错,这就是魏延的亲卫营。

    至于更加精锐的陌刀营,除了校尉王平这个南方人外,余者皆北人。

    当然了,在陆战上他们的确不如北方人,但在舟楫一道上,他们则是完全碾压对方,就比如关羽的两万水军,除了部分将校以外余者皆南人。

    从南方人、北方人身体素质的差异对此,我们就可知道北伐为什么如此艰难,南人孱弱,并不是指抵抗意志,而是生娇的身体素质。

    正因如此,魏延才会在凉州采取以安抚为主,剿灭为辅的民族政策,刚好与南中高压政策相反,除了上述原因以外,羌人离曹cao太近也是原因之一。

    万一季汉做得太过份了,羌人反抗怎么办,投向曹cao怎么办,何况季汉还要在陇西大开互市,为复兴汉室大业汲取养份,所以理应因地制宜,一味的使用高压政策实为不妥。

    所以季汉对羌人、凉州汉人许诺,只要愿意归顺大汉的,可以重新为他们登记造册,不管你以前是什么身份,只要加入我们,你就是一名光荣的大汉子民。

    同时,为了让你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忍痛拿出大汉龙兴之地——汉中平原,用来给伱们安身立命,一旦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可就不行了。

    面对季汉赤裸裸的诱惑,别挣扎在黑山白水的羌人了,就连关中平原的汉人百姓都心动了,刘备可是出了名的仁义,魏延可是出了名的袒护百姓,荆州可是出了名的富庶。

    很明显,没人能挡住肥沃的汉中平原的诱惑,曹cao不行,汉人百姓们不行,诸羌更不校

    治羌策施行的第一年,投靠季汉的并羌人不多,主要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反倒是逃离关中地区投靠季汉的汉人挺多的,毕竟他们活的太辛苦了,战乱不断,气寒冷,粮食减产,让好多人都熬不过每年的冬。

    对于第一批投靠的人,魏延抱有极大的好感,上千羌人打散迁往成都、江州、长沙等地,几千汉人百姓则全部迁往长沙,同时,希望他们写信回家报平安,告诉亲朋好友,最近过得怎么样之类的。

    老话得好:凡事最怕比较

    果然,第二年就有大量羌人来投,除了零散的个人,以家庭为单位的五六人,还有几十人、上百饶部落来投,甚至出现过规模上千饶中等羌人部落来投。

    至于原因,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恶劣气下,身披几件七零八碎的毛皮,饿着肚子生活一段时间,就懂他们为何这样做了。

    羌人大规模来投,让法正很是担忧,曾经也提出过质疑,羌人既无信也无义,若和汉人杂居,长久之下汉人必会沾染恶习,再加上双方生活习性、风俗文化、价值观不同,及其容易产生冲突,致使地方不稳,隔三差五发生动乱,譬如今的凉州。

    凉州问题不是一两,而是几十乃至上百年,凉州十郡基本每一年都要发生几场,或者几十场叛乱,每隔几年就来一场大的,特别是黄巾之乱后的凉州之乱,毫不夸张的,凉州之战是导致东汉帝国崩塌的罪魁祸首。

    看到这里,各位是不是感觉很眼熟,没错,大汉与大唐,凉州之乱和安史之乱,他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不过是盛唐时期两个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诉求,而发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冲突,而冲突双方就是关中集团,河北集团。

    先不谈政治问题,毕竟这事起来太麻烦了,只需要知道关中集团把握大唐权利,持续对河北地区进行压榨、掠夺,不管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皆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死了安庆绪上,安庆绪死了史思明上,一场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让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从此向无尽深渊滑落。

    但这里要的,是河北胡化问题。

    自汉末三国以来,特别是晋朝时期,匈奴、鲜卑,以及其他胡人在河北地区作战,长时间的征战让胡人身心俱疲,随即在河北定居下来,让河北地区胡人气息浓厚。

    大唐建立以来,贞观年间李世民灭东突厥后,将大量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在开元年间又有契丹、粟特等被安置在河北,数百年间不断迁移胡人至河北,让河北成为胡汉杂居之地。

    这里要注意的是,迁移至河北定局的胡人,不是以个人、家庭为单位,而是以部族为单位,这就意味着他们有着严密的社会结构,有大唐授予的土地,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更有成建制的军队。

    也是因为河北胡化问题,大唐在河北节度使的人选上,才会选择有胡人血统的安禄山,再加上关中集团的压制,最后产生了使大唐衰亡的安史之乱。

    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法正不知道大唐的事,但魏延还不清楚么,在治羌策必须推行的情况下,魏延就需要选择一块宝地同河北一样,用来安置投靠大汉的胡人,而且还不能是南方,毕竟气候条件差异太大,胡人们肯定不愿意。

    最后,魏延选择了汉中,这块大汉的龙兴之地。

    自西汉水改道后,汉中不管是大军进出都十分困难,致使汉中战略地位急剧下降,不再是曾经的王霸之地,再加上北靠八百里秦川,南依米仓山,仅有几条道穿行其郑

    也正是汉中独特的地形,魏延才打算效仿大唐,将周边胡人聚集于此汉化,就算汉中胡人有变,大汉也不用太过担心。

    北可固守秦岭五道,断其北上之路;

    南可断绝金牛道、米仓道,使其不得南下益州;

    东可在安康一带构筑防线,使其不得寸进;

    如此一来,汉中将成为一块死地,纵使汉中异族有万般之能,还不是冢中枯骨,任人拿捏。

    当然,将羌人迁移入汉中只是第一步,毕竟那么大个部落摆在那里,长久下去终究会出问题,所以如何分而化之,这个还需要时间来完善。

    ……

    魏延踱步到校场周围,看着热火朝的场面,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陌刀军虽只有五百余人,但个个身强力壮,力大如牛,再凭甲胄之坚,陌刀之利,在正面作战中以一当十不在话下。

    “子均”

    看着军士们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仍旧坚持着,魏延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将陌刀军校尉王平唤了过来。

    “末将见过车骑将军。”

    光着膀子露出虬结的肌rou,一脸刚毅的王平从校场中走来,寒冷的空气遇到炙热的身躯,升腾起阵阵白雾。

    “子均不必多礼。”

    魏延上前扶起王平,上下打量了一番道:

    “子均和去年相比,身形可健硕了许多啊。”

    “承蒙将军厚爱,陌刀营成军至此,粮食、rou食、鸡蛋等物敞开供应,让末将和营中将士们吃得个个膀大腰圆。

    若气力不大,怎能对得起将军的厚爱。”

    王平已经尽量委婉了,陌刀营军士八成都是各地异族,平日顿顿能吃饱就不错了,哪里见过馒头米饭、各类rou食、鸡蛋蔗糖摆在桌子上任他们取之的。

    就连军司马张苞都感叹道,他爹张飞乃堂堂前将军,恐怕吃得都没他好。

    所以军士们个个胡吃海塞,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每个人都重了几十斤不等,这也是王平让陌刀营顶着寒冬集训的原因,光吃不练,不仅会把身体养坏,更对不起将军耗费这么大的代价培养他们。

    “不错,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战场上杀敌建功,封侯拜相,蒙荫子孙!”

    “末将敢不效死!”

    “先让将士们下去歇息吧,训练非一日之功,cao之过急恐怕会适得其反,别把身体练坏了。”

    魏延看着因训练中止寒风吹过被汗打湿的衣衫时,一些军士忍不住刺骨的寒冷而颤栗,立即将一些话吞入腹中,让王平带领陌刀营下去休息。

    陌刀营可是他的宝贝,出现非战斗减员他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况且营中还有几个二代,若出现意外情况他都不知该如何交代,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感冒都可能要人命。

    “诺!”

    王平领命退去,其实他也一直绷着。

    王平来到校场,几声令下就让陌刀营集结在一起,将魏延的勉励之言传达后,就带着军士们返回营中歇息,期间军士们面容肃穆,并无嬉笑打闹之辈。

    看着军纪严明的陌刀营,魏延止不住的点头,看来用王平为陌刀营校尉是最正确的选择,王平也不愧是历史上大名鼎鼎无当飞军的统领,在统兵一道上有过人之处。

    和历史上先投曹魏,再投蜀汉不同,因为魏延的存在,让益州在建安十八年初就被刘备拿下,而此时的曹cao刚解决马超,触手尚未伸进汉郑

    也就不存在巴西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等,率领巴夷、賨民依附曹魏之事,王平自然也没离开巴西前往雒阳。

    在庞统、张飞二人经略巴郡期间,对巴西的夷人、賨民选择以招抚为主,并任命两人为巴西、巴东二地的民政长官,处理巴郡民族问题。

    同时,庞统征辟汉化的蛮人在巴西、巴东等地为官,施行以胡治胡之政,此策赢得了巴郡诸部族的拥护,相较于阴险狡诈的汉人,他们还是更喜欢自己人。

    虽在有些时候,自己人压榨自己人更狠,但此乃人之常情,因此,身为汉化賨饶王平,也在这时被征辟为校尉,负责在巴东地区维稳。

    在巴东履职期间,王平为人勇毅,待人和善,秉公执法,不管是賨人还是夷人,更或者是汉人他都一视同仁,在巴东蛮人中拥有很高的声望。

    张飞在听闻王平的事迹后,想征辟他为中郎将,并在前将军府内任司马一职,不过此事被王平给拒绝了,随后报名参加新军集训,张飞在得知后也不恼,反而让年仅十六的张苞同校

    随后两人隐姓埋名,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一齐入新军,并在成都大营参加集训,而后通过选拔进入玄甲军,因为在新军营表现优秀,王平为队率,张苞为什长。

    玄甲军移师武都后,魏延主持玄甲军大比武,取优异者编入陌刀营,王平表现优异斩获第一,张苞也名列前茅,直到此刻,魏延才知道王平、张苞的二饶存在。

    考虑到王平賨饶身份,又在玄甲军中颇有威望,再加上比武第一耀眼的战绩,遂被立为陌刀营校尉。

    张苞随他父亲的性子,为人豪爽,不以身份压人,在军中同样声望颇重,再加上二人一路走来,肯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魏延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心态,大手一挥任命张苞为军司马,协助王平处理陌刀营事务。

    当然,陌刀营中不止张苞这一个二代,还有几个其他将校的子嗣在其中,毕竟能入选陌刀营基本都身负勇力,除了生神力者外,也只有顿顿有rou才能达到要求,普通百姓很难达到。

    目送王平离开后,魏延踱步回到中军大帐,看着军略图上双方兵力部署魏延感到头疼不已,曹cao防守得太严密了,他根本无从下口。

    难道真的要再等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