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栽赃
除了改刺史为知州抑或知府的举措之外,李霖还在他治下设立六司,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司曹,各司其职,分管治下各地的事务。 经过一番调整之后,以石宏、朱宇、李威、范进、唐宏组建起一个小型的内阁,在他领兵出战的时候,以石宏为首,代行他的职权,负责处理治下地方的政务,省的很多事情都积压下,等着他来一件件的处理,就算是领兵在外的时候,也要不断的接收各种奏报,进行处理。 即便是他自认为很勤勉,可是也架不住被淹没在处理这些小事之中,职权只要划分清楚,该谁负责就让谁来决定,如果实在是有些事情拿不定主意,那么就由他们几个人一起商讨,最终定案,一旦有超出他们职权范围的事情,才需要拿给他亲自处理,这么一来理顺了这些事务之后,李霖就算是基本上解放出来,可以把精力大部分都放在军事方面的事务上去。 安排过这些事情之后,李霖下令开始推行下去,大部分政务都丢给了石宏等人进行处理,这些人他还是相当信得过的,他们既各分管有各自的事务,同时也会相互牵制监督,不用担心他们能一人独大,一言决之。 作为一个新生的势力,他这个当权者,目前拥有绝对的权威,根本不用担心镇不住手下的事情发生。 永和六年上半年对于李霖来说,相对比较平静,治下的改制之事在他的强力压制之下,推行的相当顺利,没人敢站出来反对这样的改制,所以府县两级行政区域划分很快就完成了调整,另外对于治下各地的官员,也进行了一次考察和调整,罢免了一批尸位素餐的官吏,补充了一批新的官吏。 各种事务随着改制,也变得顺畅了许多,等到了五月夏收的时候,李霖治下的各地没有遭遇什么天灾,又一次获得了丰收,各地的府仓还有县仓,都装满了粮食。 去年攻下的建州郡和池州郡经过不断的用兵,境内一些不肯就范的势力,在李霖的大军强力镇压治下,纷纷冰消瓦解,地方也渐渐安定了下来。 其实只要干掉了那些不肯就范的世家大户之后,老百姓才不管谁来统治他们,只要统治他们的当权者,不对他们勒逼太重,让他们能有口饭吃,饿不死就没人愿意站起来造反。 更何况李霖体恤民间疾苦,对于新攻占的地盘上的百姓减赋,取消了以前地方世家加在百姓身上的不少负担,让百姓着实从中获得了不少实惠,最起码今年夏收,他们在缴纳了规定的田赋之后,手中多出了不少余粮,手头也变宽裕了一些,于是百姓也就安心了下来。 而李霖招募山民出山,将山民转为治下的良民,也在新获之地中继续推行,大批躲在山林之中的山民,纷纷走出山林,到官府之中登录,使得李霖治下之地中的民户数量增加了许多。 民户增多的好处就是交税的人口增多了,交税的人增多了,自然而然收上来的赋税也就增多了很多。 再加之工商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商贾也涌入到了李霖的地盘,经商或者兴办工坊,令经受战乱的地方迅速的恢复繁荣。 曾经遭受过司徒叛军屠城的明州城,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随着大量商贾的涌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便恢复了以前的繁华。 李霖下令在明州再次建立了一个大型的码头,设立了市舶司,准许商贾在明州港进行靠泊行商,更使得明州迅速的从战祸之中恢复了过来。 随着北方战乱的加剧,从海州那边走海路迁徙到江南的移民数量,现在也越来越多,甚至于李展还在海州,直接打通了更北方的海路,海船已经可以直抵胶州湾,把生意做到了鲁地胶东一带,并且从胶州一带,也招募了不少移民,南下转运到了江南。 仅仅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霖在海上的商船队伍,就扩增了一倍还多,大型商船数量达到了五百余条,仅仅是船上的船夫数量,就高达两万之众。 从永和五年开始,到永和六年五月,负责北方的船队,就从北方转运到了南方二十多万移民,大大的充实了江南人口。 这还不算自发性从江北渡过长江,逃往江南的流民的数量,这些流民渡过长江之后,根本不被吴王所接受,于是便被刻意的驱赶到了李霖的地盘上,李霖对此是乐观其成,专门派人负责接收这些涌入他地盘的流民,并且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安置。 所以李霖干脆在治下临时设置了一个安置使,总体全权负责这些流民的安置事务,以防下面地方官员相互扯皮,不肯接收移民在他们辖地之中安置。 所以对于其它势力视流民为洪水猛兽不同,李霖的辖地之中,对于流民可谓是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仿佛一个无底洞一般,甚至于还派人到北方大肆宣扬,但凡流民只要能撑到海州或者自行南下进入到李霖辖地之中,就可以获得救助,为他们提供衣食还有提供土地供他们耕种。 当永和六年夏收之后,李霖便又开始披挂上阵,这一次的目标是宣州郡,这宣州郡的贾诚这两年来,没少暗地里对他使坏,先是暗中扶植司徒家族作乱,司徒家族败落逃亡之后,他便干脆撸胳膊挽袖子亲自跳了出来,发兵攻打湖州。 但是实际上在江南的几个郡之中,宣州府地盘算是最小的一个,而且也不算富裕,之所以他如此上蹿下跳,其实也是想要趁乱扩张地盘。 可是这却彻底得罪了李霖,等李霖腾出手之后,宣州郡就成了他的盘中餐。 仅仅是两个月的时间,在李霖大军的兵锋面前,宣州郡便全境陷落,贾诚率领族人死守宣州城,声称要与城同亡,于是李霖就满足了他的愿望。 数日时间,李霖便督军攻克了宣州城,将贾诚的人头斩了下来,并且将贾家在宣州的势力连根拔起。 在攻克了宣州城之后,李霖手下的密谍司在贾诚的府中起获了一批书信,并在其中发现了贾诚和鄱阳郡郡守马畅之间的书信。 从信中发现马畅和贾诚之间达成了协议,暗中给贾诚输送了大量的器甲粮秣,供贾诚和李霖对抗,并且在俘虏之中,发现了一批属于鄱阳郡的兵将。 李霖正愁找不到鄱阳郡的麻烦,现在人证物证俱在,于是二话不说,便率军杀入了鄱阳郡之中。 马畅顿时吓得屁滚尿流,连忙派人去求见李霖,表示当初只是一时糊涂,其实他并不愿意和李霖为敌,表示愿意赔偿十万贯给李霖,请李霖退兵。 但是李霖哈哈大笑了起来,对前来见他的马畅的使臣说道:“休要再找什么借口,既然有心与我为敌,那么就拿出点勇气,跟我战场上分个高下,十万两白银,李某还不放在眼里,如果需要自会去鄱阳城取!” 使臣回到鄱阳城之后,马畅又惊又怒,但是也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李霖已经铁了心要一统江南吴地,现在即便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了,现如今摆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李霖,像江枫和孙道那样,起码保全住家族不灭。 另外一条路,就是死战到底,最终像周奇、贾诚那样,兵败之后身死族灭。 思来想去一番之后,随着李霖的大军势如破竹般的将鄱阳军打的落花流水,马畅终于下定了决心,哀叹一声,派人前往两军阵前,令麾下的鄱阳军停止与李霖军交战,并且将鄱阳郡郡守大印送交给了李霖,条件只有一个,只求李霖保全他的马家,如果能不把他马家迁离鄱阳城的话,那么他对李霖更是感激不尽。 李霖听罢之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马畅提出的条件,准许马家继续留在鄱阳,无需迁离鄱阳郡。 但是条件是鄱阳郡并入李霖治下之后,一切都按照李霖治下的规矩进行改制。 而马畅本人因为在当郡守的时候,对待百姓比较宽厚,而且治下的鄱阳郡比较安定,所以授马畅为鄱阳府知府之职,继续留在鄱阳为官。 现如今以李霖的格局,还是控制得住马畅的。 消息传到鄱阳城之后,马畅激动的要死,赶紧带着族人出城三十里,迎接李霖的大军。 而李霖也没有食言自肥,按照约定接受了马畅的投诚,并且留下马畅,为鄱阳府知府,以此告诉以后和他为敌的那些势力,只要投顺于他,保住家族不衰,继续在他治下为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鄱阳郡解决之后,李霖便把目光投向了最后的吉州郡,吉州郡郡守谢章也明白该轮到他了,但是想让他像马畅那样,投顺李霖,放弃他目前郡守的位子,谢章心有不甘,于是谋臣便为谢章出了一个主意,与其投顺李霖,倒不如将投效荆州楚王。 因为投降了李霖,虽然可以保住谢家家族,但是吉州的大权却全部要交给李霖,但是投效了楚王的话,只需要每年给楚王交一些钱粮,谢章便还可以当他的吉州郡守,依旧大权在握。 当李霖的劝降书送至吉州的时候,谢章拒不同意李霖的劝降,怒斥李霖派去的使臣,将李霖的使臣赶了出去,李霖的使臣在返回的路上,突然间遭到一伙身份不明之人的袭击,使团上下三十余人全部被杀。 谢章听闻之后大为震惊,赶忙派人对李霖解释,说这些人不是他派人杀的,请李霖相信于他。 李霖闻之大怒,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这是最起码的规矩,不管他派去的使臣是不是谢章派人所杀,这件事谢章都难脱干系,所以李霖随即便调集重兵,令周成为吉州招讨使,杀奔了吉州郡,誓要用谢章的人头祭奠那些枉死的使节。 谢章后来才知道,他这一次被人坑了,杀李霖使臣的人确确实实是他手下的一员武将,但是这员武将却是受荆州的楚王指使,为的就是彻底堵死谢章的所有后路。 当周成领兵攻入吉州郡之后,谢章只好硬着头皮应战,一边调集兵马阻挡周成所率的李霖军,一边派人飞速赶往荆州,向楚王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