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举荐制与科举制
大唐:逍遥小地主正文第224章举荐制与科举制“好了,我这只是跟你们二人开个玩笑,我们言归正传。 其实你们说的隋炀帝,他做的这些事情,因为你们是既得利益者。 肯定不能歌颂他,其实他也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只不过他做的事情有点太急迫了。 忘记了民力两个字。 我们把民力比做一张弓,我们要拉弓射箭,若是不把弓拉满,只是轻轻的拉弓,箭矢便会射不出去。 反之,如果这弓箭拉的太满,可能会让这玄绷断。 民力的任用,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个度。 隋朝自建立起,在到南下灭陈,完成了整个天下的统一。 在这期间,整个天下都在不停的打仗。 如今天下统一,天下的百姓原本以为可以休养生息。 若是他延续他老爹那种方法,整个国家继续休养生息的话,凭借他的表现称为千古一帝,也有可能。 历史没有假如,他在获得了皇帝的位置之后,他太着急表现自己。 发兵征战高句丽,修建大运河。 对于当时的那种环境来讲,他的这些cao作,就是要把百姓推向对立面。 你作为帝王,任用民力,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能干嘛? 如果按照我华夏的历史发展的趋势,他做的这些事情功大于过。 高句丽的敌人盘踞在我中原的东北,想要我整个天下平稳发展,必须得要征服。 而大运河的修通,且看如今的大唐。 我们通过这条大运河,无论是商人还是朝堂中人,可以通过这条运河水路运输,更为便利。 而且这条运河只要一天存在,受益的终将还是天下百姓。 只是可惜啊,这史书都是胜利者写的,他做的这些事情,也只能留给后世子孙进行评价。 这。 细细的一琢磨,李二感觉贤弟说的好有道理。 东北的高句丽,此刻依旧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只不过大唐对待东北的高句丽的态度,是以防御为主,当务之急是灭了北方的突厥。 等到北方的突厥消灭了之后,伸出手,就是对高句丽展开征服。 “贤弟,你说的这些跟氏族门阀有什么关系?” 李二不解,所谓的征战够高句丽,修建大运河,话说这每一件事情,跟氏族门阀也没有什么关联呀。 难不成这还有另一个含义? “没错,我说的这两个事情,倒是对士族门阀起到不了什么大的冲击。 但是今日说道隋炀帝,乃是因为他创建了一项制度,这个制度,却能对士族门阀造成致命的一击。 只是可惜,隋朝灭亡了之后,这个制度也就不再延续。” 啊,这。 二人不懂,一脸疑惑的看着赵牧。 “你们二人可听说过科举制?” 听到科举制这个词儿,李二思考片刻点了点头。 科举制可谓是隋朝开创性的一个制度,只不过这项制度随着隋朝的灭亡,也就烟消云散。 难道能够打破氏族门阀的,就是这项制度? “如今的大唐实行的是举荐制。 所谓的举荐制,就是通过当地的官府,或者当地的一些名人,大贤向上推荐。 其实这样的制度,他也有自己的好处,但是这个举荐制,相对于科举制来讲,弊大于利。 有的人可能是因为性格使然,有一定的才华,但是却不讨老师欢心,或者不投举荐的人欢心。 若是你们大权在握,你们还会不会推荐这人?” 二人尴尬的笑了笑。 话说的太过于直白,真的好嘛? “这就是举荐制的弊端,有些大才之人得不到重用,得不到推荐。 反倒是一些喜欢奉承的小人被推荐了上来。 谁都知道忠言逆耳,都喜欢听从别人的夸赞。 这样一来,小人上位。 长此以往下去,你认为这朝堂,能不黑暗?
同理,如果是我把你们二推荐上来的,你二人能不心怀感激? 将来能不会成为我的心腹? 所谓的氏族门阀的形成,就是因为制度的原因。 人人举荐,最后举荐的全都是自己人,便可以欺上瞒下,彻底的掌控一方。” 李二暗自点了点头。 其实关于此事自己也心里清楚,如今整个天下所有的诟病就是如此。 但是自己又有什么样的手段,能把这个事情处理掉呢? “想要打破士族门阀的垄断,唯有科举制能够打破。 通过科举制,由朝堂在整个天下进行招募,朝廷统一出题,做题,能者居之。 这样一来收上来的人才,定然有很多人没有任何的背景,完全就是一张白纸。 而他们的一切皆是由朝堂给的,你们认为,他们若是当了官之后,效忠的会是谁?” 李二彻底的愣在了一旁,话说自己为何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呢? “当然啦哪怕开展科举制,因为那些氏族门阀垄断着天下大量的书籍。 即便是采取如此的手段,每次招募上来的定然也是他们这群有氏族背景的。 但是在这期间也会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的背景。 让那些没有身份没有背景的百姓家中人,都可以入朝为官。 到时把他们全部安排在国家重要的位置上,长此以往下去。 便可以打破氏族门阀的阶级垄断,同时也能用这种手段剔除掉一些无才之人。 这就是科举制,最为霸道之处。 哪怕是现在,乃至未来几百年,上千年后。 在这片中原大地上,科举制的选拔,也是最公平最公正的。 也是整个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 赵牧说完坐在一旁只留下他们二人静静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