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天下第一哲学》(十)

《天下第一哲学》(十)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学译解

    第十篇《周易·履》文译解

    (原文)

    “()履虎尾,不咥人,亨。

    素履,往无咎。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履虎尾,愬愬,终吉。夬履,贞厉。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文)

    十、踩着了老虎尾巴,可老虎并没有咬人,是亨通的结果。

    以朴素坦荡的胸怀,进入仕途,没有灾祸。若仕途道路平坦无险,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参与社会活动,岂不是光明的未来。然而自身有问题,如眼睛有疾,还要勉强看视;瘸了腿还要勉强地去走路,踩着了老虎尾巴,被老虎咬了,岂不凶险。因为这些人是靠武力取得的君位,才是凶险的根源。踩着了老虎尾巴,但能恐惧警惕,最终是吉利的,不会受到伤害。排除仕途上的障碍,还会有不少的困难。若行为审慎,遇事周密,而反复地考虑周详,政途就会大吉大利。”

    (解说)

    “履”的本义是践,踏,踩。引申为实行,做事。本篇的题目是“履虎尾不咥人,亨。”

    “咥”(dié):咬。这一句话是说:“踩着老虎地尾巴,老虎却没有咬人,是亨通的事情。”这是比喻。而生活中若真的踩着老虎尾巴,能不被老虎咬么?这是用老虎来比喻君王。“履虎尾”是比喻在君王身旁做事的君子们。后来不是有一句成语“伴君如伴虎”吗?这里用“履虎尾”来寓意行事谨慎小心,即使冒犯了君威,而处危不被伤害。这是讲给君子听的,这属于政治上的谋略。

    本篇第一自然段:“素履,往,无咎”。

    “素”:本来的,质朴。

    这开篇一句就是围绕着题目而论。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地纯朴,品行端正的进入仕途,没有祸害。”

    “履”在本篇的含义,应指官道,或叫仕途。当然《周易》时代是没有这种称法。现在不是在进入国家工作单位,还要填写自己的履历吗?从本篇“履道”来看,就是指政治上的官道,因为西周时期已是官僚政体。

    “素履,往无咎。”这是西周时期知识精英所认为进入仕途应遵循的原则。就是现在,也同样有着现实意义。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履道”:指仕途道路。“坦”:平直,宽广。“坦坦”:是指平坦宽广没有障碍的大道。

    这是比喻仕途应像平坦无险的大道那样宽广。“幽人”:指隐士。“幽”:本意是昏暗不明。

    这段话是指“政治宽松,仕途平坦,就连隐士也看到前途的吉祥。”这一段是承上一段内容而进一步的论述。上一段意思是“以纯洁端正的心态进入仕途,就能站着脚,不会受到伤害。这是“履虎尾不咥人”的根本。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要社会,国家在政治上提供宽松的环境。这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句与句之间是有着逻辑性。政治上宽松,给于进入仕途者创造了平坦无险的环境,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出来参与社会活动。因隐士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若政治环境险恶,那就会“天下无道而隐”,精英、人才不就纷纷隐藏了吗?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既要入仕的君子,抱有正确的态度,又要给君子提供一个政治宽松的环境。作者论述的是相当精辟,逻辑严谨。

    “眇能视,跛能履”。

    “眇”:指目盲。“跛”:指瘸了一只腿。这里的“眇能视,跛能履”是比喻。通过眼睛与腿有缺陷,即自身有错误,导致“履虎尾,咥人”的结果。这是提醒君子们做事要检点谨慎,不能导致踩着老虎尾巴,而被老虎咬的后果。

    “凶,武人为大君。”

    “武人”:将帅,统领军队的人。“大君”:国君。

    本句是说:现在的君位是靠武力得到的,才是凶险的根本。这又表述了一层意思。即老虎咬人,不仅是自己不能审视自己,不能审慎地对待自己的行为,终于触犯了那些“武人为大君”者的威严,被伤害。而那些靠武力夺取君位者,本身就是吃人的老虎。把“武人为大君”比喻是吃人的老虎,这表明《周易》时期已是诸侯纷争的时代背景。即西周后期。这些“武人为大君”就像是老虎,伴随着“大君”,就像是伴随着老虎,跟在老虎后面,一不小心,就会被老虎伤害。这种比喻也很贴切。作者是在讲述的是政治,只不过是运用的是比喻手法,而这比喻也是恰到好处。

    “履虎尾,愬愬,终吉。”

    那么如何避免“履虎尾不咥人”的事情发生呢?这是作者指出的行为原则。

    “愬(sù):诉说,诉苦。“愬”:又读(sùo),是指惊恐之意。“愬愬”:指惊恐样子。如《诗》里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履虎尾”上,如“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般谨慎,小心。最终是平安无事的。即踩着老虎尾巴,而不被老虎伤害。这是比喻,是说,跟在国君的后面,若能小心谨慎行事,最终是吉利的。这就是指明了行事方法。只有看不到自己的缺陷与毛病,才会履虎尾,被虎咬。这是为君子讲述的为政之道。在《周易》时代,无论是西周的周王,或是诸侯国君,及卿大夫。也无论是“武人为大君”的西周分封以外的新兴诸侯,都是家长制的统治体制模式。在家长制下做事的“君子”,不就是与老虎为伴吗?但这些“君子”是能转化的,如《乾》篇里讲的那些从“潜龙”到“飞龙”。“君子”既是国君的卿,或某一天就变成国君。这里依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

    “夬履,贞厉。”

    《易传·彖》里说:“夬(kuài),决也,刚决柔也。”“夬”:是排除阻塞物,决定,判决等意。这里是指排除“履道”上的阻塞。用现在的话说,应建立一种有效合理的政治制度。本段意思是,要排除解决官道上的问题,还会面临不少的困难,但要不断地去改变。“贞”:指前进的路途,意指未来。“厉”:困难。

    “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视”:审视,观察。“旋”:周旋。“考祥其旋”:反复地考虑周详。

    前段意思是,排除政道上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的困难,这是要清醒认识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作者最后给出了在面对现实的局面只有做到“行事审慎,遇事周密,而反复地考虑周详,自然是大吉大利了。”这就是“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意思。而本句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所见这种政道,认真去研究考察其中的道理,应建立一种长效的制度。”“元吉”无疑是出现了很好的结果,是向着正确又好的方向发展的事情。

    《周易·履》文为君子讲述的是为官之道,即论述了仕途上的险恶性。让君子为官时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那般,才不会招致灾祸发生。

    总之,《履》文作者是通过这样几个方面的论述了君子为官之道。

    一、《履》文首先立论的是履虎尾,不咥人,亨。这是说踩着老虎尾巴,老虎却没有咬人,是亨通的结果。其次就是《履》文围绕着立论而展开的论述。

    二、君子要以朴素坦荡的胸怀进入仕途,就没有灾祸。这就是《履》文里说的素履,往无咎的道理。即为官者应光明正大、坦荡无私,是不会有灾祸的。

    三、作者转过来对官道环境的论述,即为官者做事环境应变得如道路那样平坦无碍,为做官者提供宽松无碍的环境,让为官者能轻松的入仕。这又是一个方面的问题,让君子明白其道理。为官的道路平坦无险,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参与到政治活动中,这应是正确与吉祥的。这就是《履》文中讲述的利道坦坦,幽人贞吉的道理。

    四、作者又转过来讲述为官者自身的问题,若为官者自身有缺点,如眼晴有疾,还要勉强看视;瘸了腿,还要勉强地走路那样,踩着了老虎尾巴,被老虎咬了岂不凶险了。再者只因那些靠武力取得大君地位者,才是导致为官道路上存在着险恶的根源。这是两个方面问题的论述,也就是《履》文中讲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的含义。这是让君子不但明白自身要不断纠正其缺点,不断修正自身,不能在为官中犯错,而导致危害的出现。再是也要明白跟在那些靠武力获取大君地位身旁做官,本身就存在着风险。正如后封建里所说的伴君如伴虎的那般道理。

    五、紧跟着论述的是履虎尾,愬塑,终吉的道理。这寓意着踩着了老虎尾巴,但恐惧警惕,最终不被老虎伤害。这是让君子为官做事时刻处于小心谨慎,如履薄冰那般的心态,就不会受到伤害。

    六、作者又转过来论述官道上存在的问题,让君子明白学会改进官道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即排除为官道路上的障碍,但还有不少的问题与困难要做。这就是《履》文中说的夬履、贞厉的道理。让君子明白不但为官者自身要修正其缺点问题,而且在官道环境上也要排除不合理的问题。

    七、最后作者强调是君子为官做事,若能审慎周密,而在做事之前反复的考虑周祥,为官上就会大吉大利的。这就是《履》文最后说的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道理。

    《履》文是为君子讲述为官之道和官道做事环境,对这两个方面所进行的论述。对为官者比喻时常跟在吃人的老虎身后,说明为官之道所存在的险恶性。教育君子在为官上如同伴随在吃人的老虎身旁,如何才不被老虎伤害,就要注意自身的问题,时刻反省自身,做事要谨慎周密,如履薄冰那般。再一方面,要给予为官者宽松平坦的平台,并排除官道上的阻碍,为入仕为官者提供一种宽松无险的做事环境。

    《大象传》通过《履》文而阐述出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其意是“君子应分辩上下关系,安定百姓的意象。”而《周易·履》论述的则是君子为官之道,而《大象传》所阐发出的也属君子的为官之道。故两者并不矛盾,一个是论述君子为官之道,一个则是发展了君子为官之道。

    《履》篇无疑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把“大君”(国君,诸侯)比作老虎,为政是跟在老虎身后。其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鲜明而精辟,又发人深醒。这岂能把《周易》说成是卜筮之辞,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是人们不去认真思考问题,而习惯于人云亦云,正是传统上的行为模式,也是制约着中国古代社会不能进步与发展的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