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第二百七十一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南蛮平定之后,诸葛亮却没有如有些人认为的一样,在南中地区留官置兵如汉族其他地方一样治理。

    而是提出了“不留兵,不运粮”的治理南中理念,这是因为诸葛亮经过亲身考察,认为留兵镇守南中有“三不易”。

    其一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也就是说留下外人为官,则要留兵驻守,留下士兵驻守则要运送粮食。

    其二曰:“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这是说南蛮新破,死伤甚多,有的父死兄丧,如留外人但没有士兵驻守,必定成为祸患,引发汉族和南蛮的争斗。

    其三曰:“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也就是说南蛮怕汉族秋后算账,滥用罪名杀害南蛮部族,而南蛮部族在这次叛乱中犯罪太重,如果留下外人,终不会得到南蛮部族的信任。

    有此“三不易”,诸葛亮决定不留外人在南中为官为兵,只任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又收降爨习、孟琰等,与孟获一起授予官职,笼络南人。

    南中既定,诸葛亮便移南中万多家劲卒、青羌到蜀地,分成为五部,号为“飞军“,非常勇猛。

    又将相对瘦弱的士卒,配给大族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号为五子,所以南人有四姓五子的说法。

    而这些夷人都十分刚毅、斗狠,与大族、富豪关系很差;蜀汉便劝大族捐出金帛,聘请夷人作部曲,聘请越多,便可世袭官位。于是夷人渐渐臣服属于朝廷,建立起夷、汉并列的部曲。

    除了征发夷人入伍为军外,南中地方上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了相当多的物资。

    纵观诸葛亮南征之后的南中地方,虽然小规模叛变没有停止,但相较东汉时期及蜀汉初期,南中却相对的平稳,而多次小型叛乱亦被马忠、李恢、吕凯等快速平定,对蜀汉北伐的大局没有造成影响。

    是故,虽然不少史料中孟获口中所说的“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此话,被后世不少人诟病,认为此话中的“南人”,只能指孟获自己所部而已,其余的南蛮部族就很难说了。

    但是毋庸置疑,诸葛亮南征及之后的“和彝”政策,确实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使得南中地方“纲纪粗安”、“彝汉粗安”。

    加上诸葛亮大力开发南中,从益州地区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增多了南中地方的实际管治人口。

    人口增多,财政收入自然增多,使得蜀汉政权的财政宽裕不少,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成果,不但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如此算来,诸葛亮此次南征,不仅没有耗费国家大量资源,还使得蜀汉的国本增强不少了,让蜀汉原来的一州之地,差不多变成了一州半之地(算上南中地方,其实蜀汉的疆域与东吴疆域差不多大小,故此后世的一些国力对比,可能是没有计算南中地方的资源和人口的。)。

    这些成果,可谓是诸葛亮镇抚南中的大成功,因为后世清朝光绪年间暂居四川盐茶使者的云南剑川人赵藩,才在武侯祠中撰写一联道:“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盛赞诸葛亮平定南中和治理蜀地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