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无当飞军的战术
山地作战有山地作战的特点,匈奴骑兵长久以来一直是驰骋塞外,他们的主战场是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和沙漠上,山地作战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个全新的战斗方式,就算他们内迁到了并州,大部分的时间也是一直呆在水草丰美的汾水河畔,从来也没有翻身越岭地打过仗。 刘延年将匈奴兵带往老爷岭一带,想着就是依天险拒守,但他显然是低估了蜀军的山地作战能力,蜀汉自立国之始,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每一仗都离不开山地作战,做为蜀军最精锐的山地作战部队,无当飞军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以说到了极为丰富的地步,更何况吕梁山和巍峨的秦岭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山脉,那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之间往来穿梭,吕梁在在他们的眼中,也不过是几座小土丘而已。 无当飞军在山地作战这一块,有着自己独特技巧,他们非常善于化整为零,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在推进的过程中,并不一昧地走直线,而是迂回穿梭,让匈奴人的箭雨木石组成的防御网形同虚设,在付出很小的代价后,便可以轻易地攻到匈奴的寨前。 原本刘延年以为可以凭着地势将蜀军阻挡住,但仗刚开始打,攻守之势便惨遭逆转,占据着地利优势的匈奴军反倒被蜀军处处压制。 刘延年顿时急眼了,如果寨墙被攻破的话,那么老爷岭大寨很可能就会守不住了,现在到了关键的时候,刘延年将所有兵力都压了上去,拼死而战,死死地顶住蜀军的攻势。 匈奴军的箭矢相当地密集,但这样的箭雨如果对付步兵方阵的话,确实可以收到奇效,但无当飞军这样“非正规”的作战方式,却让匈奴人的箭矢大部分落空了,就算是看起来很吓人的滚木,都无法对无当飞军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有的蜀兵面对呼啸而来的滚木,竟然是不躲不闪,等到滚木滚落到眼前,往地下一趴,滚木直接就从他的身上碾压过去,看得人是心惊胆战。但滚木过去之后,那名士兵居然毫发无损地站了起来。原来那名士兵早已瞅准了一个小坡,知道滚木落下来的时候到达小坡的位置会跳一下,只要藏身在小坡之下,便可以闪过滚木。 不过这个尺寸得拿捏地十分精确,那怕稍一点差池,被滚木扫中一点,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也只有无当飞军的这些士卒,艺高人胆大,才会用这样的方法躲避滚木,玩得就是心跳。 无当飞军进攻的手段也是多样的,接近敌寨之时,并不一味地采用强突硬攻的方式,而是大量地使用弓箭,对匈奴兵进行射杀,无当飞军也配备了不少的元戎弩,近距离的覆盖式攻击,让匈奴兵造成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 这种攻击方式是无当飞军的高明之处,一般的军队对敌城或敌寨进行攻击的时候,一旦攻到敌城或敌寨只有几十步的时候,都会采用强行突破的方法,不计伤亡,不计代价也要首先攻破敌方的营寨。 但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即使攻破敌人的营寨,也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而无当飞军久经善战,自然不会做这种赔本的买卖,他们接近到敌方营寨一定的距离之后,反而是减缓了前进的速度,大量地使用弩箭和投枪对守卫营寨的匈奴兵进行攻击,以杀伤匈奴军有生力量为主,至于拿不拿下山寨倒不是太要紧的事,只要能有效地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拿下山寨也迟早是水到渠成之事。 刘胤也没准备只用一天只进攻一次就拿下老爷岭山寨,今天的第一次进攻便是带着试探性的味道,不过无当飞军的强悍战斗力,让匈奴人的防线频频地告急,折损兵马高达数千人,如果不是蜀军主动地撤退,刘延年还不知道今日之战如何收场。 无当飞军主动的撤离主要的原因也是激战了一日,天色将晚之故,夜里进攻的许多不确实因素会导致己方军队伤亡增大,所以刘胤主动地鸣金收兵。 张乐对此还抱怨连连,认为只要再加把劲,天黑之前拿下老爷岭也应该不是难事。 刘胤微微一笑,一城一地的得失从来不是刘胤所追求的目标,在残酷的战场上,生存才是第一法则,只有保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战场上生存下去,两败俱伤的打法,固然能逞一时之快,但仗到后面,就会越来越吃力,甚至有最后崩盘的可能,因为打到最后,很可能无兵可派无将可遣了。
当然,打仗不可能不死人,不可能没有伤亡代价,但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一门战争的艺术了。 刘胤没有对老爷匈奴营寨进行强攻,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说到底刘延年的人马是一支偏师,甚至驻守晋阳的刘猛也是一支偏师,真正的匈奴人的主力是刘渊手中的军队,在没有和刘渊进行决战之前,刘胤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兵力消耗在与这些偏师的较量上面。 攻打老爷岭,刘胤就是准备采用蚕食的手段,利用无当飞军山地作战的经验,逐步地侵消掉匈奴人的兵力,首日交锋无当飞军就以上百人的伤亡代价毙敌数千人,这样的收获比刘胤的预期还要好一点,相信照这个模式打下去,刘延年根本就坚持不了几天。 “二弟,先下去休息吧,明日再战也不迟。”刘胤笑呵呵地拍着张乐的肩头,说道。 张乐没有再说什么,其实他对刘胤佩服地是五体投地,当初谁都认为蜀国败局已定,只有刘胤竖起了北伐的大旗,并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来,也就是说没有刘胤,绝对不会有蜀汉的今天,无论刘胤将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张乐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他。 因为,就是一种信任,张乐相信在刘胤的带领下,蜀汉必定会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