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李大人大才,我敬你一杯!
李进见朱元璋的注意力终于被转移,微微一笑,说道: “没错,正是以工代赈,但是却不仅仅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之前的免费发放救济粥的赈济之法,改成让灾民通过劳动获取粮食。”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这些灾民的生活需求,还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挣回自己的尊严。” “只有这样的灾民,才算是真正的人,那些明明能够自食其力,却打算白吃的人,根本不算是人。” “他们已经丢失了自己的尊严,人一旦失去尊严,与畜生无异。” “义乌县的那些水利以及河堤,本来就年久失修,这才会发生这次洪灾。” “但是在洪灾之前,这些设施如果修缮,所需的徭役和银子,缺口巨大,即便想修,也是有心无力。” “趁此机会,以工代赈动员了十数万百姓,将义乌县的基础设施都给整修了一遍。” “修桥铺路,疏通水利,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就这样轻易在义乌县实现了。” “可以说有了这次以工代赈,义乌县往后百年都不会出现洪水灾害。” “既救下了灾民,又改善了当地环境,可以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李进将以工代赈说的头头是道,朱元璋听上去的确是好处多多,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李进却是只字未提。 “这些东西咱都知道,不用你再多说。” “咱就问你,做这些东西所需要的粮食从哪里来的?难道是你为义乌县买的?” 李进翻了翻白眼,说道: “羊毛自然出在羊身上。” 李进当然不可能为这种事情买单,一般这种情况都是朝廷买单,反正都是赈济,选择这种方式赈济当然是最合适的。 但是当今皇上实在太抠,银子就给那么点,根本不够花销,李进只能另辟蹊径。 “什么意思?” 朱元璋心里却仿佛有种不祥的预感。 “当今皇上下发的银子不够,那只能把这些钱全都算在义乌的百姓身上!” “你是说?你给这些百姓放贷?让他们把粮食贷回去?” 朱元璋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人做的事情? 这些灾民已经够惨了,李进竟然还要从这些人身上薅羊毛,难道李进真的没有一点人性? 眼看着朱元璋就要爆炸,李进赶忙解释道: “那倒不是,是让义乌县衙去贷款,出面向粮商贷款。” “要不然义乌县怎么会无缘无故多出来这么多的粮食?” 朱元璋一愣,县衙贷款? 他还从没有听说过有人敢向县衙贷款,难道就不怕县衙不还吗? “粮商这么做,难道就不怕县衙赖账吗?” “那倒不会,这笔贷款是借贷浦发钱庄的,是有抵押的。” “他们如果敢赖账,那就直接把抵押全部拿走。” 李进面上风轻云淡,仿佛根本不在乎义乌县敢耍赖。 “抵押?那义乌县衙抵押了什么?” 朱元璋更是困惑,这义乌县穷的跟鬼一样,还有什么好抵押的? 李进说道: “未来三年的赋税收入。” 朱元璋闻言,顿时气的吐血。 之前在听到义乌发生重大洪灾后,他就曾下过圣旨,要减免三年的义乌县的赋税。 结果现在这三年的赋税要全部落到了粮商的口袋,这让他实在郁闷至极。 “其实这也是有弊端的,毕竟就像我刚才说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李进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慢慢品了一口,却说道: “这些最终还是官府向百姓收税,还给钱庄,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最好的办法,还是朝廷能在大灾荒的时代,从国库拿钱,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以此来以工代赈,既能解决灾民的温饱问题,又能修缮朝廷的基础设施,两全其美。” “以工代赈应该成为国策,是可以在整个大明层面为朝廷解决问题。” “可惜,当今皇上太抠门,目光太浅,就跟你一样,老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格局没有打开,终究还是农民思想。” 朱元璋本来对李进的前几句话感到震撼,结果说到最后,朱元璋却是被气得火冒三丈。
“混账,天下百姓都是农民,皇上为农民着想,就是为万民着想。” 李进摇了摇头,没有再辩驳,是非成败,自有后人评说,多说无益。 论打仗,朱元璋在历史上能排进前三,但是论治国,还稍微差点意思。 朱元璋被气得面色通红,但是旁边的朱标却是激动的面红耳赤。 没想到这次出宫,能听到如此经世之言,实在是不虚此行。 “李大人,我想敬你一杯,为你救下来的数万百姓。” 朱标不顾朱元璋在场,直接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冲李进举起。 “哈哈哈,不过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来,满饮此杯!” 李进哈哈一笑,同样将手中的酒杯举起,随后一饮而尽。 朱元璋见状,看到朱标对李进的看重,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随即几人就在桌前一边喝酒,一遍商谈救灾的具体细节,朱标听得是连连点头,感觉受益匪浅。 等到朱元璋走出红袖坊的时候,才恍然想道: “浦发钱庄,不就是李进在上沪县组建的钱庄吗?” “狗东西,没想到这些好处最后还是落到了李进的嘴里。” 见朱元璋又要发怒,朱标在旁边赶紧劝道: “爹,不管怎么说,李进救下这十数万百姓,没有饿死一人,也算是功大于过。” “如果不是他从中斡旋,只怕没有粮商会将粮食借给义乌县,到了那时就真的饿殍遍野了。” “这点蝇头小利,就算了吧。” 朱元璋见朱标处处维护李进,知道朱标对李进十分看重,不禁说道: “标儿,李进此人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你可要小心。” 朱标闻言,猛然惊醒,知道朱元璋看透了自己的心意。 不过正如朱元璋所言,朱标对李进仍然是看不透,虽然觉得他很有才华,但是却是天马行空。 做事情喜欢兵行险着,的确如同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