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线阅读 - 第765章 童话大王

第765章 童话大王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765章童话大王为了给自己弄个图书馆,顺便把博物馆扩建一下,林为民专门找到了礼部领导。

    礼部领导只是老同志身上兼着的最低的一个职务,能劳烦这个级别的领导出面,这关系确实是通着天呢。

    关于这件事情,早已在这几天时间里传遍了燕京市政府。

    林为民并未对马嘟嘟透露他是如何走通燕京市里面的关系的,马嘟嘟是跟政府的人吃饭才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心中震惊不已。

    尽管跟林为民认识多年,也早就见识到了林为民的人脉实力。

    可一想到林为民就为了搞个图书馆,专门请动国副级领导帮忙,还是让马嘟嘟充满了感叹。

    见着李光复,迫不及待的就开始宣扬起来。

    李光复从装修起家,前些年还曾经动过进军房地产的念头,但最终还是被92年那一波房地产泡沫给吓着了,没敢入场。

    不过这两年,他的工程队干的风生水起,越来越有正规化部队的样子,这次新建图书馆的工程就落在了他的头上,而博物馆的扩建,则交给了燕京市一建。

    博物馆扩建工程交给燕京市一建,算是林为民对于市政府的投桃报李。

    当然了,这些还只是口头约定,项目现在还处于前期策划阶段。

    马嘟嘟跟李光复见面,只是简单的聊聊。

    时间一晃来到八月下旬。

    于华正端坐在椅子上看报纸,桌子上还泡了一杯茉莉花茶。

    他已经过上了年轻时候梦寐以求的生活,靠着写实现了生活上的富足,在文学界有了不小的名声,工作上也没有什么压力,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可他却并不开心。

    因为,他的好朋友谟言过的比他还潇洒,这让他很不开心。

    谟言从部队转业出来便进了文华影视,一开始于华感觉还挺良好,自己在通文社当主编,谟言却只能在文华影视当个小兵,美其名曰首席编剧,实际上手下一个兵都没有。

    哪像他啊,手下五六号人呢!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如果非要算的话,大概要从谟言最近的公费旅游算起吧。

    冯晓刚今年的新电影《不见不散》剧情里有一部分内容需要在米国的洛杉矶拍摄,前段时间完成了国内的拍摄计划之后,剧组便移师米国洛杉矶,佟钟贵和谟言这两个人竟然趁机借着剧组的光公费出了一次国。

    这俩人本来是在埋头撰写《英雄》剧本的,改完了第二稿剧本,林老师看完觉得很不错,差不多可以定稿了,赶上《不见不散》剧组要去米国取景拍摄,林老师大手一挥,便奖励了两人一次米国游。

    这不仅馋坏了文华影视的一帮人,更让于华羡慕嫉妒的眼珠子发红。

    《不见不散》要在米国取景,少不了要动用林老师的关系,也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剧组在米国一切顺遂,并且过的相当滋润。

    于华昨天刚跟谟言通过电话,他问谟言在米国待的怎么样,谟言回他:也就那样。

    这句话让于华半宿没睡着觉,他也想体验一下也就那样的待遇。

    “想什么呢?”于华正愣神的功夫,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他抬头一看,是副社长李新。

    不对,其实就是社长。

    通文社的社长,现在还是林老师在兼着,基本不管事,李新主持工作,约等于社长。

    “没什么,看报纸呢。”于华随口答道。

    李新瞄了一眼报纸上面最显眼的一条新闻是《韩国汉城地方法院判处前大统领全斗焕死刑》。

    一国大统领被判死刑,确实很吸引眼球,李新以为于华是在关注这条新闻。

    于华看向他,问道:“聊的怎么样了?”

    “哪那么容易啊!”李新叹了口气。

    前段时间,林为民交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跟郑渊杰接触一下。

    虽然没有给他规定硬性的要求,但肯定是想把郑渊杰这个人给拉到国文社的队伍中来的。

    李新自感责任重大对待这件事非常认真。

    托朋友关系找郑渊杰谈了两次,却收效甚微,郑渊杰压根对与国文社不感兴趣,他这样的表现倒是可以理解的。

    1985年,郑渊杰为了摆脱千字2元的固定稿费,独自创办了《童话大王》。

    刊物一经面世,便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第一期销量便达到了10万份。

    三年之后,《童话大王》的销量成功突破了百万份。

    郑渊杰是个自由作家,他是没资格办刊物的,《童话大王》实际上是挂靠在SX省T委的。

    刊物成功后,一部分利润要上交给SX省T委,而他的收益仍旧是以稿费的名义,但收入水平早已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

    直到现在,郑渊杰每年的稿费都是以百万来计算,在布老虎丛书诞生之前,中国鲜有作家的稿费或者版税收入能够与他相提并论。

    换句话说,郑渊杰不缺钱,所以李新上门求合作,郑渊杰表现的并不热切,甚至是有几分抗拒。

    聊了两次,李新见郑渊杰的态度坚持,有些灰心,便打算找林为民想想办法。

    他跟于华聊了几句,然后来到了林为民办公室,见到林为民,他面上带着几分羞愧。

    “社长……”

    李新将这两次见郑渊杰的情况跟林为民做了个汇报,见他面色黯然,带着些挫败感,林为民笑着安慰道:“人家不缺钱,你总从收入方面跟他谈,当然不好谈。”

    林为民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李新。

    他拍着脑袋后悔不迭,“哎呀,我真是昏了头了!”

    他又对林为民道:“那我再去……”

    林为民摆了摆手,说道:“这件事是我想岔了,你去又没办法许诺他太丰厚的条件,没有谈判基础,自然是谈不拢的。这样吧,你打个电话跟他约一下,我见见他。”

    听着这话,李新脸上再次闪过羞色。

    领导交给他的任务没办成,还得亲自出马,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很大的挫败。

    林为民瞧着他的神色,安慰道:“没事,这事在我。”

    越听林为民这么说,李新心中越是羞愧,他点了点头,然后转换了话题,“那我这就去联系他。”

    “伱过几天再联系他,我准备一下。”林为民嘱咐道。

    李新不知道林为民要准备什么,他也不方便问,便应了一声好,出去了。

    又过了些天跟郑渊杰的见面地点约在了一家咖啡厅。

    林为民进了咖啡厅,先扫了一圈,却没发现顶着光头发型的中年男子,这时却见一个顶着寸头的男子朝他招着手。

    他定睛一看,原来是有头发的郑渊杰。你还别说,顶着一头黑发,他真没认出来。

    “林老师,特喜欢您的《千与千寻》。”

    郑渊杰见到林为民,热情的打了个招呼,两人握了手落座。

    点了杯咖啡,两人寒暄起来。

    郑渊杰没什么正经身份,但却是个大忙人,主要是因为《童话大王》的连载,这份刊物创刊十一年时间,所连载的所有作品都是由郑渊杰一人完成的,所以能屡次抽出时间来与李新和林为民见面,也算是表达了一种尊重的态度。

    两人先是聊了一点创作上的事,又随口聊了几句家庭生活的事。

    郑渊杰儿子这个暑假刚刚小学毕业,因为从小对于儿子的教育方式比较与众不同,所以郑渊杰儿子在学校显得格格不入。

    这两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最近他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要让儿子继续在学校上学,为此他没少咨询身边人的意见,甚至连当年嘲讽他没出息的小学老师都请教过。

    见到林为民这个高水准的作家,他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话题,询问起林为民对于家庭教育和国内校园教育的看法。

    林为民沉吟了片刻,说道:“每一个家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在这方面,很多家庭是缺失的。其中有主观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客观的原因。在没有完全解决生存问题和生活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之前,妄谈家庭教育,是对国人的不尊重。”

    林为民没有任何拐弯抹角的粉饰,非常客观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接着说道:“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你要用家庭教育完全取代学校教育,这倒没什么不妥。毕竟你们家有这个条件也有试错的空间。

    至于我们国家现在的校园教育模式,功利性和目的性确实都是比较强的,这跟国情有很大的关系。这当然不是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我相信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教育方式之一。”

    林为民的话简洁、明了,而且十分中肯,郑渊杰听后若有所思。

    “您说的很有道理。我问过这么多人,其中大多数人是不会给出我明确意见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劝我还是应该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但他们又说不到点子上。”

    郑渊杰所说的“点子”是什么呢?

    说的直白点,就是他有资格任性,有资格以家庭教育的方式完成对儿子的教育。

    他是作家,而且收入丰厚,远超旁人,这就给他的教育计划奠定下了基础。

    后世,郑渊杰让儿子郑亚棋辍学在家接受家庭教育的新闻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

    这种做法在当时受到很多的批评,站在社会舆论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讲,郑渊杰所受到的非议是可以预见的。

    林为民对于郑渊杰的决定并不关心,这是人家的私事,问他的看法,他也只是如实回答。

    两人又聊了几句,才进入了正题。

    林为民上来,先抛给了郑渊杰一份文件袋,他打开看了一眼,脸色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