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武大郎新传在线阅读 - 第490章 商业税

第490章 商业税

    蔡京既然已经开口了,后面就算是朱勉等人心中有千不甘万不愿,也不敢再继续纠缠这件事不放了。

    “这点小事你们一个个倒积极的很,军国大事怎么没见你们如此上心?”

    赵佶打了哈欠,对堂下百官揶揄了一句,懒散着道:“还有什么正事没有?没有的话快些散朝,朕回去补个回笼觉。”

    下面百官相互看了看,他们中倒有人有些事情要启奏,只是都是些繁琐的政务,他们知道当今皇帝最是懒散,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比如关乎国策的,不然就算禀报了也没用。

    皇帝只会撂下一句交给蔡相处理就完事,还不如退朝后直接找蔡京呢。

    当下无事,百官正欲唱诺告退,谁知这时却走出一人,不紧不慢的叫住了欲离开座位的皇帝。

    “陛下,臣有一事。”

    “哦?”

    皇帝赵佶本来睡意朦胧的要离开,可见到堂下之人出列言事后,他非但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一脸兴致的回坐到了龙椅上,对堂下之人和颜悦色的询问了起来。

    “朱卿难得启事,不妨说来听听!”

    堂下出列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勉,他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看起来倒像极了有教养有涵养的良人贵公子。

    只是一直在下面注意朱勉的武植知道,在朱勉换上这副良人表情之前,他一直都是极为阴毒的对武植这边冷笑不已的。

    想来,朱勉应该还有对付武植的后手。

    不过见到赵佶对朱勉这副宠信的表情,武植心中生出了些许危机感,看来朱勉和赵佶私下里的交情丝毫不亚于自己,甚至还要高过自己啊!

    …………

    “臣蒙陛下信任,负责花石纲一项走遍大江南北,发现民间精巧古奇之花石多藏于富商大贾之家,而商贾之家皆富于寻常人家数倍,这种现象在江南山东等地最为普遍。”

    朱勉顿了下,皇帝和百官都静静的听着,谁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承蒙陛下英明,如今民间商业繁荣,靠经商的大富之家多如牛毛,百姓们大多弃田不种,跑去经商了………农业为立国之本,所以臣建议加重对商业的赋税,也好充实国库。”说着,朱勉掏出一本奏折,呈道:“这是臣的奏本。”

    朱勉说完,武植最先变了变脸色,现在大宋境内虽然各地都有很多经营着很多产业的富商大贾,但是自从武植的大宋银行建立发展起来后,这大宋朝最大最富有的商人无疑就是武植了。

    当然,再加上武植麾下的山东商会群体的话,就足以占据大宋商业半壁江山了。

    一旦加重商业赋税,每增加一个点,光武植自己一家每年就要向朝廷多缴纳近千万贯的税收,如果结合整个山东商会,那多缴纳的税,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朝廷既然要加赋税,还是朱勉提出来的,那增加的税率就肯定不止一个点那么少,想到这里武植隐隐担心了起来,万一朱勉心黑提出了奇高的商业税率,那么一瞬间就能把武植辛苦推动起的商业繁荣景象彻底泯灭掉!

    看朱勉早就准备好的奏折,说明他早就准备这一手了,武植暗暗咬牙,这一手确实高明,一旦奏折通过,朱勉举手之间就无差别划掉了武植以及势力范围内所有商人一大笔钱财,大大削弱了武植的势力。

    …………

    这种关乎国家税收的大事没有武植说话的份,他只能静观其变,不理周围官员投来的幸灾乐祸的表情。

    ——谁都知道武植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

    梁师成走下去接过朱勉的奏章呈给赵佶,赵佶拿到奏章后也没看,而是直接问了起来。

    “朱卿以为该加多少商税为宜呢?”

    赵佶是个雅人,向来对金钱完全不在乎,甚至毫无概念。

    “臣以为………”

    朱勉左右看了看百官,微不可察的朝武植那边阴冷的笑了下,继续道:“臣以为如今的商税三十征一实在是太低了,应该提高到盈十征一。”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哗然,税率每升降一点都是关乎国运的大事,就拿农业税来说,自千年之前始皇帝一统六国后,农业税率基本就没怎么变过,但凡盛世必减税,但凡加税必激民变,这点所有士大夫都心如明镜。

    商业税收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面虽然不如农业税那么重要,但是宋朝这会商业税收已经超过农业税收,成为大宋国库主要的收入来源,也变的十分重要了。

    所以,商业税率变动,百官们还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的,现在一听朱勉一开口就要提升三倍的税率,这难免让他们惊讶不已。

    朝堂上只有龙椅上的赵佶和堂下的武植面色依旧波澜不惊。赵佶是因为对这种事情不在意,而武植则是暗暗冷笑了一下,他当朱勉多心黑呢,原来不过尔尔。

    “众卿以为如何?”赵佶懒散的问了一句。

    赵佶的昏庸只是在任用jian臣以及个人享乐方面,对于国事,他还是懂得处理的。

    “臣以为万万不可!”

    慕容彦达身为户部尚书,自然要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

    “如今我大宋商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尚处幼苗期,应当加以放任保护,加以重税无异于杀鸡取卵,只能毁掉商业之繁荣!”顿了下,慕容彦达继续道:“何况,税率虽然是死的,但却是跟着商业走的,商业越蓬勃发展,税收就会随之水涨船高,国库也会越充盈,不必抬高赋税!”

    “国舅此言差矣,我大宋国税自几十年之前商税就已经高于农税了,商业已经兴盛几十年之久,如何还是幼苗?”朱勉显然是有备而来,反驳道:“如今我大宋国库虽然不虚,但依旧不充盈,每年收支基本持平,盈余不多,多征商税,方能力保我大宋达到唐朝贞观盛世之铜钱堆积库房绳断之奇景。”

    听到这里,武植不由的鄙夷的看了看“义正严辞”的朱勉,后世随便一个高中生都知道,国家财政最健康的发展状态就是收支基本平衡,甚至有点小赤字这是最好的。

    因为国家的钱可不像老百姓的钱,存的越多日子过的越舒坦,国家税收的根本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收支平衡,百姓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国家也才会更蒸蒸日上。

    宋朝这会国库里面的税收虽然也有不少赏赐给了官僚阶级,但根本上还是遵循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比如在全国大修官道,补充军备,建立各种福利机构……还有开封城的下水道疏通,环卫工人,城管,这些服务百姓的支出都要从国库里拿钱。

    宋朝历代总管财政的三司使可是宰相级别的高官,尽管这时已经取消这个职位,但是百年积累下来的财政行政经验比之后世现代化国家也不遑多让,财官们自然懂得收支平衡的道理,所以宋朝廷花钱向来大手大脚,每个部门甚至都有花钱的指标。

    ……和后世政府部门一到年末就突击花钱一个道理。

    武植知道,朱勉混迹官场这么久,自然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他之所以这么说,主意是对赵佶献媚,赵佶自诩为一代明君,自然向往唐太宗的丰功伟绩。

    “这么说,倒有些道理……”

    果然,龙椅上赵佶悠然的点了点头。

    “陛下!臣也以为不该加税!”

    这次跳出来的也是唐耿,他劝谏道:“税收乃是国之根本,怎可妄动?”

    “确实不该加税,赋税是国计,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慎重啊!”

    …………

    这时,有很多官员都出面表了态。

    “为何不能加税?我大宋商税不高,那些商人们个个富的流油,是该让他们出出血了!”

    “就是就是……”

    …………

    朱勉派系的官员们立刻跳出来反驳道。

    “哼!人家商人们富裕就该出血,尔等绝大多数不是比商人更为富裕,怎么不见出血?”慕容彦达瞥着那些官员冷冷道。

    那些官员们顿时噤若寒蝉,他们工资高,还搜刮民脂民膏,又经常受到赏赐,所以个个也富的流油。

    “国舅大人这说得是哪里话?我等蒙受皇恩,和那些商人们能一样吗?”朱勉阴阳怪气道。

    “人家商人是靠能力赚钱,如何又不如你们了?”

    慕容彦达听出了朱勉的意思,所以说话也丝毫不客气。

    …………

    “好了好了,两位爱卿先暂歇一下。”

    赵佶捏了捏眉心,这国家大事最是麻烦,这只是开头的争论,之后还要讨论许久才能有个定论,一想到后面的各种争论赵佶就一阵头大。

    “对了,武植!”

    赵佶突然眼睛一亮,他向下看着武植的方向呼唤道:“武爱卿,你是经商起家,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堂下一直笃定闭目养神的武植听闻赵佶呼唤也是一愣,他没想到这种国策之大事,赵佶居然会想到问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