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没有英灵的我只能亲自下场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章 第一顾吹

第二百一十章 第一顾吹

    没有英灵的我只能亲自下场正文卷第二百一十章第一顾吹佛门乃昔日第一大宗,香火兴盛,信众无数,遍布天下。

    即便最近几十年里,佛门频出丑闻,风评降至冰点,信众基础也不可能直接消失。

    如今伴随心佛学说的兴起,各地的善男信女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纷纷投入到了心佛旗下,自称心佛弟子。

    可是,一切也仅限于此。

    心佛宗出现不过短短两三年,带给世人的印象,也就只有不持戒律、持心中佛这一条理念,实在太过空泛。

    按照这种趋势,所谓心佛宗,只会成为旧日佛门的避风港。

    只要风头过去,灵山佛陀站出来,很容易将心佛学说吸纳进当世佛门,摘下已经成熟的桃子。

    江贺自然不可能给妖佛做嫁衣。

    要想避免这种局面,就不能让心佛仅仅维持在一条学说上面。

    必须有完整的理念、甚至可以为此创作新的佛经、形成新的体系。

    再加上一位新时代的、得到世人赞同的学说领袖。

    如此一来,才能形成一个与灵佛截然不同、分庭抗礼的新佛宗。

    【世间信众尊崇心佛,自称心佛弟子。】

    【然,你知晓心佛看似鲜花着锦,实乃无根之萍,若不完善,必被妖佛所噬。】

    【欲完善学说,与灵佛分庭抗礼。】

    【然,无论作书、亦或讲经,皆需扛鼎之人。】

    【你决定……】

    【A:亲自扛鼎、B:委托武悠、C:另觅高贤、D:亲自干涉。】

    几乎是不假思索,便做出了选择。

    【委托武悠】

    江贺很清楚自己的心境,他研读佛经,修习佛学,只是为了培养武悠、打击妖佛之宗,并非真正尊崇了佛法。

    就像是一些道人,同样会研读佛经,汲取其中的道理——

    但他们并未走上佛道,只是借鉴学习罢了。

    他不曾踏足佛道,却成为心佛宗的扛鼎之人,自称尊崇心佛之法,未免太过虚伪。

    纵然这个名头,可能会为他带来巨大的声望。

    并在未来铭刻英灵时,衍化出相应的力量。

    他也不乐意去做。

    “我顺着时光逆流而上,已然留下无数惊世传说,何必去觊觎什么心佛之名?”

    “心佛领袖,自然是由心佛弟子来当。”

    “更何况,我引领武悠走上这条道路,他若是成为史诗人物,我同样也能获得相应的加成。”

    【你欲以武悠扛鼎,遂相谈,述前因,邀传法。】

    【武悠惊言:弟子尚学佛,不知甚多,何以传法,承此重任?】

    【况师之才学,远胜弟子,理当扛鼎。】

    【伱摇首言:未入佛道,不窃佛名。】

    【又问之:传法论道者,皆佛?】

    【武悠答:非然,高僧亦传法书经,论佛意。】

    【不多言,其已知你意。】

    【求道漫漫,无有尽头,佛先行,遂回首,度后人。】

    【其虽不比佛,亦已先行,回首望,因恶僧,世人多偏路,理当高举明灯,照亮前路,共求佛道。】

    【促膝长谈后,其答应扛鼎,度化世人。】

    无论是谁,看着武悠高达三米的个头,粗犷的面孔,也说不出“孩子”这个词。

    但事实上,武悠才二十岁出头。

    放在人均年龄超过八十的大洛天下,顶多算个青少年。

    即便是佛学,他论赢了诸多菩萨罗汉,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厉害,遇到不懂的问题,依旧要求教先生。

    因此,当江贺说出来意时。

    他当场就是一个拒绝三连。

    自己学佛都没学明白呢,怎么去教别人?

    更不要说,江贺还希望他能将学习佛经时的理解与感悟写下来,印成书籍,赠送给那些向佛的人。

    著书立说?!

    自己还没学会爬呢,先生就想让自己飞了?

    但江贺只用了一个问题,就改变了他的想法。

    “难道世界上那些传授经文、教导弟子的人,都是已经觉悟的真佛吗?”

    “……”

    这怎么可能。

    不要说真佛了。

    许多寺庙里担任授业僧的,自身学佛也没多少年,经文都未必读懂了。

    甚至,其中不乏一些走歪了道路的恶僧。

    这样的人,又能给予怎样的教导呢?

    这一刻,武悠理解了江贺的深意,想起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为世间信众扫开迷障,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于是,他不再沉浸于无边佛经之中。

    而是走出静室,走入尘世。

    去践行自己心中的佛法。

    至于自身修行……

    先生当年不是教导过了吗?

    修佛不必拘泥于地点。

    既入佛门,所走之路皆为佛道。

    他可以在静室中修佛。

    也可以在尘世中修佛。

    ……

    灵童悟忧入世传法,这件事情迅速传遍天下。

    无论是真正尊崇心佛之法的弟子,亦或者旧日灵佛的信众,都无比兴奋,纷纷赶来听法——

    在许多信众心底深处,心佛之法或许尚有争议。

    可是灵童悟忧的佛学造诣,却是毫无争议的。

    毕竟经历过那么多菩萨罗汉的权威认证,属实是打出了名气,佛门顶流。

    首日开坛讲法,便引来十万信众,现场人山人海。

    幸好江贺早有预料,将地点选在了通行方便的开阔之地,又施法衍化诸多金莲玉座。

    无论高低贵贱,皆可坐而听法。

    饥有仙桃,渴有琼浆。

    排场看着都让人心惊。

    若是换个人来,光是这奢华隆重的架势,多半还没开讲,就会引来一些看不过眼的恶评。

    将心思都花在排场上面,过于虚荣了吧?

    不过,制造这番排场的人乃是顾巡天,那便没事了。

    毕竟,这么多年来,顾巡天的性情早已举世皆知。

    他对于外物的态度,并非是常人理解的淡薄,而是完完全全的不放在心里——

    他既会借宿乡民家中,饮粗粮寡水;亦不会刻意拒绝豪门盛宴,欣然接受那些山珍海味。

    随心而为,随性而动。

    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言语,改变自身想法。

    这种毫不做作的洒然,倒是让许多修士心生好感,认为有古时仙人之风。

    反倒是武悠坐在中央金莲之上,显得有些拘谨。

    也就是皮肤被晒黑了,不然信众们就能看到他红彤彤的脸蛋。

    这排场,孩子都觉得羞耻了。

    不过,当他准备讲法,一切纷杂念头尽数摒弃。

    回忆起佛经中道理,他平静了下来,心如止水。

    当他开口,敦厚声音毫无差别的传入每位信众的耳中。

    “……我第一次接触经文,不是书本,而是母亲的诵经声……”

    信众们本以为灵童悟忧,会根据某一本普世佛经进行讲法,去解析其中的道理,让他们得知佛的真意。

    却不曾想,他开口讲述的,却是自己接触佛经的过往经历,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

    即便是提到了经文,也不过是他询问母亲后,得到的答案。

    并没有说多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这让信徒们感到惊讶。

    尤其是一些身份尊贵,曾经听过大寺高僧讲经的信众,更是迷茫困惑……

    这是什么讲法?怎么跟蒙童故事似的!

    灵童难道就是用这种蒙童故事,驳倒了众多菩萨罗汉?!

    唯有江贺微笑聆听,没有任何意外之色。

    高深佛经?

    我佛真意?

    武悠自然理解这些,并且有足够的口才,将一切说的天花乱坠,让人沉醉其中。

    他毕竟是江贺亲手教出来,侃穿了整个雷音寺的孩子。

    但武悠却没有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

    此番讲法聚拢信众十万,声势浩大。

    但大洛天下的佛门信众,何止亿万?

    区区十万,不过杯水车薪。

    哪怕武悠永不停歇的讲法,能够亲自过来聆听的信众,也终究只是少数。

    所以,江贺才会建议武悠著书立说。

    他可以自掏腰包,印制大量的书籍,免费供应给全天下的信徒。

    只要人手一本讲法之书,哪怕未来不再开坛讲法,也能惠及千万年。

    那么,既然选择了普及性,自然要贯彻到底——

    武悠打算用最质朴的语言,将经文中的道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到一段段故事里面。

    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可以通过他人口述,从一段段故事当中,领悟佛法真意。

    至于那些真正深奥的、解析佛法的经文……

    世间已经有了太多太多,他并不觉得自己比昔日写经的高僧大德们,理解的更透彻。

    如果信众有需求,可以直接去读那些经文。

    武悠现在的讲法,不仅是创作并记录的过程,同时也是在验证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无论是他,亦或者是江贺。

    此时所关注的重点,都不在那些富贵信众的身上。

    而是那些买不起经文、甚至不识字,却又崇慕佛法,心中向佛的信众。

    结果相当喜人。

    这些信众本就很少有机会前往寺庙,听佛门的那些高僧讲法,相关经验并不丰富。

    他们听到武悠讲述自己昔日的经历与故事,惊讶归惊讶,出于对灵童的期待与尊敬,仍在认真聆听。

    待他们真正听进去了,反倒有些感同身受。

    要知道,洛朝时期,异人的地位并不高。

    武悠家境贫寒,母亲手中也只有一本快要翻烂了的经文。

    他所经历的事情,许多信众也都有过相似的经历。

    他所思考过的问题,许多信众也都有过相似的思考。

    当武悠讲述完一段段故事。

    那些不理解玄奥佛经的信众,如梦初醒。

    原来我佛想要表达的道理,想要告知世人的真意。

    不仅在玄奥佛法中、不仅在肃穆寺庙里,不仅在僧人的嘴上。

    也在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当中。

    同时,他们也恍然大悟。

    原来这才是心佛之法!

    重点并非是不持戒律——

    只是因为人生而有欲,亲戒律而远佛法,本末倒置。

    无需看重那些清规戒律,无需到寺庙出家为僧,而是将心思放在领悟佛意、践行佛理上。

    供奉心中之佛,生活处处是佛。

    ……

    一位男子坐在莲上,两鬓斑白、眼角皱纹,年纪已经不小了。

    他完全沉浸在了武悠的讲法当中。

    甚至,因为被触动了内心,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泪。

    可越是触动,他心头也愈发迷茫。

    佛理、佛意。

    灵童讲法并不深奥,却始终引人向善,符合他前半生对于佛门的看法,以及他对佛法的追求。

    但是……

    “法师,既然您讲述的佛法,充满了引人向善的道理。”

    “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僧人作恶,玷污我佛的名声?”

    当男子意识到自己情不自禁的发问时,已经迟了。

    突如其来的杂音,打断了讲法。

    武悠望向这名男子,并没有动怒,反而笑着开口。

    “先生曾问过我一个问题……”

    【武悠讲经,弟子断之,问:佛善,何僧恶?】

    【武悠笑,遂述旧事,而后言:世人因三皈依,视佛僧与共,信佛亦信僧。】

    【然,僧非佛,不觉悟,亦有欲,若困于利,自为恶。】

    【故,学佛不学僧。】

    【师因此言,方觉佛心,言可学佛。】

    【众弟子悟。】

    【自此,心佛弟子只余二皈依,皈依佛,皈依法,不皈僧。】

    武悠的第一次讲法,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早上开始,傍晚结束,只余留了晚上的休息时间。

    如此漫长的讲法,却没有多少信众归去,反倒是越聚越多。

    到了后来,前来听法的信众竟近百万之众!

    人越多,问题自然也就越多。

    再加上武悠来者不拒,有问必答。

    这导致记录下来的内容翻倍,武悠的日常故事只占了一半,另一半则是各种各样的问答。

    这么多的内容,不好塞进一本书里。

    幸好江贺通过打造修士擂台,赚取了少许家资。

    再加上自己投入资金,建立造纸厂、印书场,可以削减一定的成本。

    于是大手一挥,将这些内容分成了四册书。

    武悠的日常故事,命名为《灵童学佛》,问答则直接命名为《论佛》,分为上下两册。

    后续武悠还会再开坛讲法,如果有内容,就额外增书。

    “虽然花费多了点,目的却已经达到了。”

    “经过这些日子的讲法,心佛宗的理念已成,足以与妖佛宗分庭抗礼!”

    江贺相当满意。

    尤其是“二皈依”的理念,一旦普及开来,妖佛之宗将受到彻彻底底的打击。

    如果佛门信徒,只信奉佛法、道理。

    对于僧人、佛寺、甚至是佛门本身,都抱有客观的态度。

    即便未来妖佛之宗将心佛宗吸纳了,又有什么用呢?

    你做了这么多恶事,人家已经不信你了!

    当妖佛之宗失去了广大的信众基础。

    江贺揭开妖佛的真面目时,才不会遭遇那么多抵抗与质疑。

    “话说回来……”

    “无论是武悠的学佛故事,又或者问答论佛,我的出场比例都好高啊……”

    《灵童学佛》一书里,有百分之五的内容,讲的是武悠幼年的事情。

    剩下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他在江贺身边时的经历,而且大多是通过江贺的日常举动,领悟到了佛法道理。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江贺就是灵童学的那尊佛。

    《论佛》就更离谱。

    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篇幅,武悠的开场白都是“先生说过”、“先生问我”、“我问先生”……

    直接改名叫《师说》、《巡天论佛》都没有半点违和感。

    多少有些刻意吹捧的嫌疑。

    偏偏这些又是武悠发自内心的想法——

    他八岁开始跟在江贺身边学佛,许许多多的道理,都是从江贺这里学来的。

    总不能将这些强行抹去吧?

    江贺也不好过多干涉,只是心中有些古怪。

    “后世之人,应该不会把武悠看成当世第一顾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