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满唐华彩在线阅读 - 第269章 不归

第269章 不归

    满唐华彩正文卷第269章不归长安,宣阳坊,虢国夫人府。

    杨玉瑶这日本想打马球,窄袖长袍都换好了,忽然发现遇到了不方便的日子,难免有些扫兴。

    明珠见她神色怏怏,忙去安排人熬了碗姜汤端过来。

    “瑶娘,既不能打马球,可想玩骨牌?”

    “懒得动那脑子。”

    杨玉瑶坐在那端着杯酒在喝,下一刻酒杯便被明珠抢走,换上了姜汤,还念叨了她一句。

    “这时候岂好饮酒的?瑶娘都快成酒鬼了。”

    “有何打紧?”杨玉瑶还是重新拿了酒杯。

    明珠张了张嘴,本想说“薛郎若是回来见了瑶娘这样”如何如何,但如今府中规矩是不能提薛白的。

    就连薛白每次来信,杨玉瑶也都是不看,说“看它做甚”,只是明珠猜她私下里还是拆开看了的。

    “奴婢昨日听人说,洛阳白马寺供奉的菩萨很灵,女儿家若是有身子骨不适,求求也许就好了。”见杨玉瑶不听劝,明珠犹豫过后,小心翼翼地开口问了一句。

    “是吗?”

    “嗯。”

    杨玉瑶端着酒杯忘了饮,握在手里摩挲着,以指腹温柔地抚着那杯纹,像是在抚着某人的肌肤,末了,她秀眉一蹙。

    明珠便知此事该是很难安排的,各方面都说不过去。

    “让念奴过来唱支曲吧。”杨玉瑶轻轻一叹。

    时隔大半年,她最喜欢听的曲子还没变。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

    咿咿呀呀的歌声如黄鹂鸣叫,婉转动人。

    却有一婢子小跑过来,迈进门中,只见杨玉瑶还是那身男装打扮,正把念奴抱在怀里,姿态非常亲昵。

    一个是酥美人,一个是玉娇娘,旁边服侍的则是一颗明珠,场面无比绮丽……奇怪的是,偏有种被冷落的感觉。

    “瑶娘,有客求见,这是礼单。”

    那礼单倒是很厚,但杨玉瑶心情不好,淡淡道:“不见。”

    “对方说,此番前来拜访,与调薛郎回长安之事有关。”

    “来者何人?”

    “自称邢縡,户部侍郎邢璹之子。”

    ~~

    邢縡正低着头坐在虢国夫人府的大堂上,听到花璧后有动静响起,他稍稍侧头,先是看见一双靴子,还以为是府中管事来了。

    片刻间抬头一扫,他才发现原是个男装打扮的丽人,身材好生高挑。

    畏于虢国夫人的权势,他连忙又低下头去,叉手行礼道:“见过虢国夫人。”

    “没耐烦听你讲别个用的,说如何把我义弟调回长安,还有,是何官职?”

    “万年县尉。”邢縡不敢怠慢,诚恳道:“李义年老很快就要致仕了,京城要职,想要的人很多,薛郎若要,该早些谋划。”

    杨玉瑶这才点了点头,道:“看茶。”

    万年县尉要出阙之事,她其实也听说过,但薛白那边一直反应不甚强烈。

    而杨家虽富贵至极,可真到了关于朝政之事上,若无薛白出谋划策,总有点不知所措,杨銛、杨国忠显然绕不开李林甫来定夺官位,杨玉环则说她近来不宜给薛白请官。

    倒没想到,有人主动找过来。

    “直说,你有何门路?”

    邢縡道:“实不相瞒,小人是御史大夫王公派来的,王大夫在吏部说话尚管用,只需国舅在中书门下省配合,可直接调动薛郎的官位。”

    杨玉瑶就算再懒得动脑筋,也知道这是王鉷希望杨銛也出面一起对抗李林甫了。

    这其实与薛白的主意算是相符的。

    “有些事,想必薛郎并未告诉虢国夫人。”邢縡又道,“他在偃师,屡次遭遇刺杀。”

    “什么?”

    “据我所知,是李林甫密令安禄山遣范阳劲卒往偃师,纵火、下毒、刺杀,无所不用其极,誓要取薛郎性命。”

    “他敢?!”杨玉瑶怒叱一声,须臾反应过来,问道:“你如何得知的?”

    “王公派人往偃师查骊山大案的详由,查到了安禄山。”邢縡道:“这些年来被李林甫怖杀者难道还少吗?今薛郎查到安禄山逆罪之证,岂不虑对方狗急跳墙。为他安危计,当将他调回长安了。”

    邢縡还真是带着诚意来的,眼下杨党与王鉷合作是利益使然,联弱抗强,自然之理。

    另外,王鉷深恨杨国忠这短视贪鄙之辈,认为其不足与谋,让杨玉瑶积极把薛白调回来,才能教人安心。

    ~~

    明珠再次把姜汤递到杨玉瑶手边,只见她沉思着,端起喝了一口,喃喃道:“也该回来了。”

    “是,外放了大半年,且立了许多功劳,若不升迁,倒显得朝廷不公呢。”

    明珠这般应着,倒显得她一介婢女也很懂朝廷大事一般。

    杨玉瑶听了竟觉得很有道理,吩咐道:“备车,我去见见阿兄。”

    虢国夫人府遂忙碌起来,除了备车马,一些房间开始收拾整理,婢子们搬出被褥到阳光下晒着。

    ……

    杨銛府近年来愈发门庭若市,持着公文或礼物来拜会的官员来来回回。

    杨玉瑶到了,竟也被安排在花厅等了好一会儿才见到杨銛。

    “阿兄好大的排场。”

    “三娘见笑了。”杨銛气色看着还好,竟连原本有些灰白的发色也重新变黑了,他由婢女扶着缓缓坐下,道:“虽说我不是实权宰相,但总该多关心国事。”

    如今掌权到这一步,他当然也很志得意满,飘然的喜色是能够让人感受到的。

    杨玉瑶听得好笑,道:“那我就不多打搅阿兄治国了,直接问吧,打算何时把阿白调回来?”

    “是哪边催伱了?”

    不得不说,杨銛这气定神闲的一句问话,颇有种老谋深算的味道。

    或许他的才能一开始不足以为相,但坐在这位置上久了,终究是有了宰相气场。

    杨玉瑶道:“王鉷。”

    “果然。”杨銛仿佛早有预料,“不急,官场上的事,对方愈急,我们就愈不能急。”

    “我才不管官场上的事,只问如何把阿白调回来。如今有了王鉷配合,只需要阿兄一封批文。”

    “我一批,那就是明面上与李林甫撕破脸了。”杨銛道,“如今先不必有所动作,且让李林甫与王鉷两虎相争,不能因一个小官职乱了分寸啊。短视、贪心乃成事的大忌……”

    “我不管这些有的没的,只问问阿兄,他留在偃师是否会有危险?”

    这问题杨銛就回答不了了,捻须不语。

    杨玉瑶当即便发了火,道:“阿兄为了当宰相,却拿他的性命来权衡冒险,若他有个三长两短,你还有本事当这宰相吗?!”

    “三娘,你好不讲道理,这事其实是阿白……”

    “讲什么道理?我不管,马上把阿白调回来!”

    “咳咳咳。”杨銛咳嗽起来,连连摇手,道:“唉,为兄也不知如何与你说,如今你我之间的见识已差得太多……”

    杨玉瑶一旦撒泼却也是十分难缠,径直起身把桌案推倒,杯盘咣啷地摔了一地,非要杨銛把薛白调回来。

    杨銛是嗣子,从小就让着几个姐妹,对此毫无办法,只好闷声挨着她的骂,显得有些懦弱。

    末了,他叹了口气,应道:“我难道不想让他回来吗?可真做得了主吗?”

    其实他也累,世人都说杨家如今富贵至极,可他已愈发意识到往后的风险;他看似贵为宰相,实则尚无权力,谋划皆出自薛白;且随着势力愈大,服众、安抚人心都能让他耗费许多心神,如杨国忠想独揽太府之事,元载想揽榷盐之权,李林甫苦苦逼迫,王鉷若即若离。

    任相以来,杨銛看似威严,可夜里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等疲倦感却不知与谁说。连最亲的兄弟姐妹几人,富贵之后能说心里话的机会反而更少了……

    这日,杨銛思来想去,意识到问题不在于杨玉瑶的态度,而在于王鉷已经开始使手段拉拢了。从这点来看,他的政治嗅觉已变得敏锐。

    同时,此事也让他感到扛不住压力,于是当天便派了人往偃师去劝薛白回长安。

    其实他也认为薛白回长安的时机已经到了。

    ~~

    四月下旬,偃师县。

    今年自开春以来,河南府就未下过几场雨,土地干涸,看起来硬梆梆的。

    有经验的老农对此竟是有所预料的,古人千百年来凝炼的智慧便体现在一句句的农谚上。

    薛白虽无这种智慧,但重视农人的意见,打算把偃师城郊的几条水渠延伸,形成一条完整地、能引洛河水灌溉大部分田地的中州渠。

    这日到邙岭望了地势,下来时遇到几个担着水桶的老农。

    薛白问了几句,得知他们是从四里地外的井里提水过来的,这天气不算炎热,但这么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走如此之久,其间辛苦非亲历者恐难以体会。

    “县尉,如今我们还能担水来,就怕再晚些还不来水,庄稼可得旱死哩。”

    “水渠已经在修了,当能有所缓解,大伙也尽些力,多保住收成,哪怕有损失,县里也会看着再减些税赋……”

    这些话其实是不宜说得太明白的,或可能影响农户的积极性。打打官腔反而会省去很多麻烦,但薛白有耐心,愿意多作解释。

    能做的也只有这些,薛白也求不来雨,但他肯到田地上来,肯关心他们的收成,就已经能给到农户许多信心。

    他虽以血腥手段除掉了几家大户,这些农户却是一点儿也不怕他,围着他说各种农事。

    远远地,一道身影从县城的方向跑来。

    “县尉,京城来人了,是国舅派来的。”

    老农们听了愈觉欣慰,认为县尉能耐大,还能与国舅有交情。

    薛白反而有些许的忧虑,再次看了一眼农人们愁苦的脸,返回县里。

    ……

    在县署等候的竟是元载。

    元载素来沉得住气,今日风尘仆仆地坐在花厅里,竟有些坐立难安的模样。

    好不容易一见薛白回来,他立即便起身行礼,笑道:“恭喜薛郎又立了大功,青云直上指日可待。”

    元载、杨国忠与薛白都算是长安官场中最上进的一批人。

    彼此一见面,就能感觉到那股努力进取的热情,其实是让薛白很亲切的。

    “元兄竟有空到偃师来?”

    “正好有些公务。”元载道:“另外,朝中确有大事……”

    “我暂时回不了长安。”

    不等元载说完,薛白已给了明确的答复。

    他眼下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一个个摊子已经铺开了,开荒、修渠、减税等等,一旦由旁人接手,如何能保证执行下去?

    元载一愣,完全出乎了意料,问道:“为何?”

    “时机未到。”薛白道:“我若调回去了,如何再以高崇兄弟的案子作为筹码?且岂非马上要被逼着表态?总而言之,我们坐壁上观,眼下戏还未开场,岂能被人请上台去?”

    换作旁人也就信了,元载却了解他,道:“以薛郎之能,回了长安定能解决这些问题。立了功劳、熬了资历,你待在偃师已无必要,反而有可能被右相派御史除掉。”

    薛白笑着摇手,表示不在意。

    元载道:“何况,万年县尉一职可遇不可求,错过了这一次,不知何年才能有阙额。官场上,一旦受挫就耽误一辈子的例子屡见不鲜啊。”

    他很热切,因为换作是他,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升官,他认为薛白是同路人。

    薛白确实也喜欢升官,但不爱做选择,他喜欢都要。既然敢拒绝这个万年县尉,他自是不怕没有阙额,因此一直显得很淡定。

    元载见他这态度,不由疑惑问道:“薛郎到底是为何?”

    “我在偃师县还有未竟之事。”

    “何事?据我所知,王鉷已答应由你来推荐偃师官员。”

    “对民生不放心。”

    元载一瞬间似有些讶异,挑了挑眉。

    薛白笑了笑,问道:“信吗?”

    元载沉默了一会儿,叹息道:“我亦出身贫寒,如何不信?”

    这态度倒是让薛白有些诧异。

    他深深看了元载一眼,意识到自己总是以千年后的眼光,将其看成一个大贪官、大jian臣。

    其实今日的元载已显出些贪心、不择手段的特点来,但至少此时此刻,还未泯一颗经世济民之心?但不知还有多少。

    元载竟没有再劝薛白,一路奔波而来,他亦是累了,在驿馆住下。

    ……

    次日,两人一道往偃师城郊巡视,边走边谈。

    “薛郎可知,杨国忠自从改了名,愈得圣人器重,尤其是打点太府之后,更是青云直上。”

    薛白听了毫无羡慕。

    在他看来,杨国忠以圣眷打点些财物的东西,他在地方上的收获亦不小。

    “换作是你打点太府。”薛白问道:“能做到让圣人满意吗?”

    元载沉吟着,应道:“应该是……能的。”

    “我大概是不能。”

    “实话与薛郎说。”元载道:“我很希望你能尽快回长安,除了应对朝中局势的变化,也是压一压国舅身边一些爱捣乱的人。”

    可以看得出来,薛白离开长安之后,以杨銛略有些软弱的性子,杨党内部很快已经出现了矛盾。

    元载这话,指的显然是杨国忠了。

    “我会回去。”薛白道:“沉住气,等到入冬以后吧。”

    “这样吧,等到新任的县丞颜春卿到了,薛郎若放心,则可早些谋划升官。”

    “地里的庄稼却不能早些熟,总不能拔苗助长。”

    元载转头看向远处正在修水渠的人们,注目良久。

    他是懂怎么当官的,薛白若是想要政绩、或者说是收买人心,只要趁现在粮价还未涨,以官府的名义低价收了粮食,等今年若是旱情欠收,高价卖一批,再拿一批赈灾,如此,政绩与民心也就都有了。

    薛白却大动干戈做这些事。

    这趟来,元载本是有所期待的,助薛白谋划升官;联合王鉷扳倒右相;往后再压倒王鉷、杨国忠,十余年或二十余年间他们或能携手进入宰执之列。

    此时他不免有些失望,薛白似乎变了,又好像没变。

    “一县之地终究是太小了。”元载道,“国舅已有资格与王鉷、李林甫争宰执之权,到时能改变的远不仅是一县的民生。”

    “争的哪是宰执之权?是圣眷。”

    薛白笑了笑,心知那些人争的仅仅是一个给李隆基当狗腿子的机会。

    一旦脱离了田亩人口这些最底层的东西,庙堂之争夺的权力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

    元载最终还是没能劝说薛白尽快调回长安。

    他在偃师待了两日,在一个清晨赶回长安,奔向一个他认为的能够迅速让他飞黄腾达的权力斗争当中去。

    薛白反而慢了下来,安安稳稳地当着他的县官。

    ~~

    元载赶回长安,才到家中,王韫秀便告诉他杨銛有急事相招,让他一回来立即过去。

    待到他一到杨府,杨銛便问道:“阿白何时回来?”

    “薛郎醉心于治理偃师,言最快也要待冬月归长安。”

    “这如何来得及?!”杨銛不由着急,道:“朝中已有大事。”

    “请国舅指教。”

    “就在数日之前,丹州刺史赵奉璋列举李林甫二十余条罪状上告。”

    元载眉头一动,莫名有些兴奋,他感到这是鹬蚌相争,已准备好渔翁得利。

    杨銛又道:“奏状还未送入宫中,李林甫却得知消息,命人罗织罪名逮捕了赵奉璋,以妖言罪将其杖杀。”

    “是王鉷指使的赵奉璋。”元载道,“必然如此。”

    薛白不在,发生了如此大事,杨銛遂问道:“公辅可有高见?”

    元载听了,忽然意识到其实薛白不回来于他未必是坏事。

    他或可以成为杨党真正的智囊。

    “李林甫有些力不从心了。”元载分析道,“换作是以往,他绝不会让事情闹到这般大的地步。可见王鉷出手确是凌厉,远不是东宫的实力可比。”

    “可赵奉璋已被杖死了。”

    “这是给圣人看的。”元载道:“看似李林甫赢了,可若是圣眷不在他,杖杀堂堂太守,反而是李林甫惹圣人不快的开始。”

    杨銛悚然而惊,问道:“王鉷故意的?利用赵奉璋之死对付李林甫?”

    元载点了点头,道:“当是如此。”

    “我们该如何做?”

    “国舅不急,静观其变即可。”元载沉吟着,又道:“但若想知事情进展,可向贵妃打探圣人对赵奉璋案的看法……”

    仅过了三日,元载便确定了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赵奉璋案发生之后,圣人亲自下诏,贬谪了一些李林甫的心腹官员。

    其中包括谏议大夫宋浑甚至还是名相宋璟之子,只因与李林甫亲善便被贬谪岭南。

    再加上薛白从偃师送回的一些证据,直指逆罪案与安禄山有关。

    如此种种,让人感到王鉷这次或许真能扳倒李林甫……

    ~~

    五月初十,一名五旬年岁的老者骑着驴进了偃师县城。

    他对此地十分好奇,也不先找住处,而是到处逛逛。

    难得的是,这么小一个县城,茶馆里竟还有卖民报,甚至还有专门读报的人。

    老者见那边热闹,于是也过去买了一壶茶汤,坐在那听人读报,一边喝茶。

    这民报上刊的却是些离奇的故事,此时在说的这一个是《狸猫换太子》,讲的是海外有个小国……

    老者正听得有趣,忽然,有人在他面前坐下,问道:“敢问可是颜县丞?”

    这是个女娃,一身男装打扮,手里拿着柄短刀,站没站像,坐没坐像,歪着脑袋看着老者,一脸得意。

    “你是谁?”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偃师渠帅任木兰是也!”

    “久仰,老夫颜春卿,渠帅如何知晓我是我?”

    任木兰道:“我自然有一帮兄弟盯着,你一进城就认出你了……走吧,报纸也听好了,随我到县署去。”

    颜春卿颇有闲情逸致开玩笑,抚须道:“有劳渠帅带路了。”

    他这态度倒是让任木兰颇为欢喜,认为这个新来的县丞也不错。

    ……

    到了县署,先是见过吕令皓,之后才去见薛白。

    从这里,颜春卿就看出薛白虽无主官之名,却已有主官之实。

    “薛县尉。”

    “不敢。”薛白忙道:“我该称颜公为大伯。”

    颜春卿也不推拒,笑道:“公堂上还是称官名,私下再称大伯不迟。”

    他作为长辈,态度很谦和,隐隐地对薛白还有些敬畏。

    “好。”薛白道:“大伯放心。”

    两人落座,尚未开始叙旧,颜春卿已先开口道:“薛县尉可知老夫从何处调任来的?”

    “何处?”

    “丹州,云岩县。”

    薛白马上反应过来,问道:“赵奉璋一案,可与你有关?”

    颜春卿缓缓道:“不仅是有关,而且赵太守所拟的二十余条罪证,证据皆在老夫手中。不过,老夫也并非有意沾惹此事,恰逢其会罢了。”

    薛白马上明白过来,王鉷这是非要将他绑到同一条船上……

    还有两天,我之后会调整一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