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在线阅读 - 第243章 大结局

第243章 大结局

    第245章大结局

    水师的毁灭,不管对大明还是对倭国来说,都是致命的。

    如今倭国水师被明国水师击败,并且是在江户海湾,逃都没地方逃去,几乎就等于全军覆没。

    没有了制海权,明国军队就可以在本州岛的任何一个地方登陆。恰恰倭国最繁华的城镇,又都是在沿海地区的。这么一来,就都处于明国军队的攻击范围之内。

    对于大明军队来说,随时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任何一个倭国的沿海城镇。光是这个因素,对于胜负就极其重要了。

    因此,德川家光能想到,在这样的背景下求和,那明国皇帝的条件绝对高得离谱。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明国皇帝压根就不接受求和,只准无条件投降。

    这对德川家光来说,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的,大不了鱼死网破。幕府军队中最精锐的,就是他直辖的军队。

    于是,德川家光以松平信纲为总大将,叫嚣着要把明军来多少杀多少。

    崇祯皇帝当然不会惯着这些倭人,直接放出了建虏为前锋的大军,从九州岛开始跨海攻打本州岛,甚至还分出一路,攻打倭国的京都,也就是天皇所在,拦路截断本州岛西部的倭军,和直接从九州岛进攻的友军一起,先把倭国南边的倭军包了饺子。

    这个时候,倭国作为岛国的劣势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没有足够的纵深,大明军队又可以从任何一个海岸线登陆,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倭国这边的防守,根本就防不过来的。

    最终,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京都以西地区便全部落入明军之手。大量的倭军都溃逃到江户去,包括他们的天皇在内,也不得不逃往江户。

    几乎可以说,倭国的最后一战,便是江户之战了。

    这一次,崇祯皇帝没有出手,要不然就真的是一人打天下了。各军依旧以建虏为前锋,在优势燧发枪和火炮的辅助下,只是一个冲锋就击溃了倭军,毫无悬念。

    虽然说,作为炮灰的建虏死伤比之前任何一次战事都要多,但是这对明军来说,压根就不怎么在意。

    江户被攻下,松平信纲战死,德川家光切腹自杀,天皇被俘。

    随后,明军分成多路,横扫整个本州岛。有一小部分倭人逃往还不属于倭国的北海道,甚至还有乘船出海,不知去向的。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都没cao心,此时的北海道还没开发,先把九州岛给安排妥当了再说也不迟。

    灭倭国之战,从釜山渡海开始,只是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而已。

    明军这边,伤亡三千多人,建虏伤亡十万左右。

    倭国这边,伤亡的倭军军卒大概是二十万左右,俘虏的倭军军卒也在二十万左右。

    当然了,两军的伤亡其实也有非常大的区别,比如说,明军这边的伤亡,是以伤为主,而倭军这边的伤亡,则以亡为主。

    另外一点,建虏的伤亡中,以建州女真为主,朝鲜人次之。

    随后,俘虏的倭军军卒就全被押往各个矿山挖矿,其他倭人中的男丁则移民朝鲜和开发辽东平原,朝鲜人则移民倭国,分居各处。

    随着倭国天皇等俘虏被押解回京师,同时还有一道旨意,封代王为九州岛藩王,另外也封了几个藩王到本州和四国。准许他们招募大明百姓移居倭国,自然的,移民费用由各藩王自己承担,可以给出许诺,给官给土地什么的都成,这个朝廷不管。

    朝廷只管一点,就是原倭国土地上要有朝廷驻军,驻军的费用由各藩国分担。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倭国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灭掉,并且自己损失还如此之少,简直是难以想象!

    当然了,在大明百姓的眼里,建虏根本不算人,死了也就死了。准确地说,不算自己人。死倭人死建虏,那是一举两得。

    倭国是多少个朝代都想灭,但是都灭不掉的。

    前元够强大了吧,结果呢,两次讨伐倭国都是全军覆没。从宋元到明,包括朝鲜,一直深受倭寇之患,却无法根治。

    任何人都知道,要想根治,就是灭掉倭国,但是没谁能灭,包括大明太祖皇帝,也同样如此!

    想当初,大明刚开国之时,太祖皇帝派人出使倭国,却被倭国所杀,这口气最终还是咽了下去,不是喜欢被人打脸,而是无能为力。

    甚至到了后来,太祖皇帝还把倭国列为不征之国,不是说大明讲仁义,而是太祖皇帝认为,征讨倭国会重创大明自己。

    可如今呢,当今皇帝不但灭了倭国,自身代价还很小。灭掉倭国的开疆拓土之功,在世人眼里,远比灭掉洞吾,甚至灭掉西域等国,都要厉害的多!

    更不用说,还有收复辽东,把朝鲜都纳入版图之举了。

    因此,在倭国的捷报到达京师,传遍天下之际,所有人的观点都变了,当今皇帝之能,甚至超过了太祖皇帝!

    崇祯二十五年初夏,崇祯皇帝班师回京。

    不过大部分军队都还驻扎在朝鲜和倭国两处地方,但是各路总兵全都有封赏。没有爵位的,基本上都封三等伯爵或以上。已有爵位的,大部分都是升迁一等,如果战功多的,可能更多一等。

    总之,收复辽东,纳朝鲜为版图一部分,灭倭国,军中的赏赐都不少。

    对于朝廷来说,多了几十万非常合适的免费矿工。省下一大笔钱的同时,又让大明朝的煤、铁等的产量大增。

    对于文武官员来说,一下开疆拓土那么大,由此产生的官位不知道有多少,免去了大明朝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冗官,都能安排去处了。

    这不,崇祯皇帝宣布,重新设置奴儿干都司,不过都司所在改为沈阳了。管辖范围是整个辽东,一直到海边,另外还包括整个朝鲜。

    之所以如此,是这些地方的人口太少,交通不便,设军事单位来管辖更为方便。

    另外,随着建虏的投降,草原上早已人心惶惶,也根本没有具备实力的部族。就在崇祯皇帝回到京师前后,就有部族陆续向大明表达了归顺之意。

    因此,崇祯皇帝又宣布,在归化城设蒙古都司,管辖整个蒙古草原,包括漠北。

    所有归顺大明朝的部族,都可以到归化城互市,当然,这是要交税的。还没归顺大明朝的部族,不但不能互市,朝廷还准备发兵剿灭。

    这个政策一出,正处于极端艰苦环境的蒙古部族,包括漠北三族,都是第一时间归顺了大明朝。

    要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是被逼无奈抢东部蒙古部族的,引发多尔衮派兵镇压。可如今,只要归顺大明朝就能和大明做买卖,换到他们的生存物资,又迫于大明的军威,自然是老实听话了。

    崇祯皇帝在回到京师之后,基本上把国事依旧丢给太子处理,反正太子当了好多年的监国,基本上也是熟练了。

    至于崇祯皇帝自己,则又一心扑到了技术革新方面。

    蒸汽机在军事制造方面,已经是普遍应用了。在崇祯皇帝的推动之下,蒸汽机开始用于其他方面,比如矿井的矿物运输和轮船上。

    人力把矿背出来的效率,自然远低于用蒸汽机为动力的运送上,这能再次极大地提高矿产开采效率;

    蒸汽机装在轮船上,改造成明轮蒸汽船,是改动最小,同样也是可以大规模推广的做法。虽然蒸汽明轮船只不适合在大海上航行,但是在内河却是很合适的,特别是在长江逆流而上。

    一时之间,大型的福船,很多都有改造成蒸汽明轮船的需求,终于让蒸汽机的制造,开始步入商用了。

    崇祯二十六年二月初,长江上,已经不时能见到喷着烟雾的蒸汽明轮船。在其中一艘逆流而上的蒸汽明轮船的甲板上,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看着江面上的蒸汽轮船,很是感慨地说道:“陛下曾说过,大明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没想到,我终于是看到了!”

    听到她的话,就站他身边的一个年轻人连忙说道:“奶奶,这还差远了,陛下说过的变化,远远不止这些的。”

    这人是马万年,老人自然是秦良玉了。

    在崇祯皇帝收复辽东之后,秦良玉去了一趟辽东,亲自到了浑河边祭拜了自己的兄长,然后又去京师见了一次皇帝之后,便坐船从京杭运河到扬州,再换乘蒸汽轮船沿长江逆流而上回石柱老家。

    此时,秦良玉听了孙子的话,却是微微摇头,感慨地说道:“如今的改变,已经是够大了。只是这蒸汽船,烧烧火就能让船开动起来,甚至逆流而上。你要知道,以前的船逆流而上有多不容易?”

    马万年听了,正想分辨一下时,又听秦良玉在那说道:“要换了以前,这蒸汽轮船有了,那长江上的纤夫就会饿死。可是,如今却是不会,他们能去洞吾,也能去辽东,朝鲜,甚至是倭国,只要肯干,都能过得很好。这种事儿,和以前相比,也真是天翻地覆的。”

    听到这话,马万年有点听出来了。

    他奶奶的意思,可不止说是出现了新的蒸汽轮船,而是朝廷对待百姓的态度,能让他们都有好日子过,而不是朝廷一个政策之下,总有一批人遭殃。

    这么一想,他顿时就想起了西南土司制度被当今皇帝终结。这可是差不多有上千年存在的东西,也是这么没了。土司领地内的那些人,说句实话,日子确实也都比以前好过了,这也是没法否认的事情。

    听说当今皇帝说要把矿井里运送矿物的那套东西,好像叫做什么蒸汽火车的东西,也要在官道上铺开,估计那样一来,比起眼前这个蒸汽轮船要更能称得上翻天覆地这四个字吧?

    还有,朝廷的税收,似乎也在往商税上倾斜了。鼓励做买卖,但是却要收税,这和以前也不一样。

    田赋上的赋税,只要地方有灾情,都会减免,和商税上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态度。

    对了,没想到做海贸的利润竟然那么大,怪不得皇上会封那个郑芝龙为平海侯呢!如今海贸这一块,朝廷已经完全放开,但是重建了市舶司来收海贸的税。

    想着这些,马万年忽然感觉有点不对,便低头一看,发现秦良玉低着头。于是,他连忙低声对身边的随从说道:“奶奶睡着了,快去拿件袍子出来。”

    话说完之后,他忽然觉得有点不对,便蹲下身子去看,发现秦良玉面容安详,闭着眼睛。

    马万年脸色一变,感觉不对,连忙伸手一探,随后便悲呼起来:“奶奶……”

    崇祯二十六年二月初,秦良玉无病无灾老死,享年七十九岁,比历史上遗憾终老要多活了五年。

    崇祯皇帝闻讯大悲,下旨停朝三日,举国哀悼。

    崇祯二十七年开始,崇祯皇帝又开始用兵。

    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亲自领军,而是派李定国、秦翼明等将领领兵南下,攻灭安南叛逆,重新把安南真正纳入大明版图。

    在安南境内的左良玉急病而亡,但是其子左梦庚却被活捉。

    与此同时,郑芝龙所部攻占吕宋岛,剿灭岛上的西班牙人,奉旨举行公祭,祭奠那些被西班牙人几次屠杀的明人亡魂。

    巴达维亚和马六甲海峡的荷兰人闻讯,终于不敢再赖在南洋,也不敢屠戮领地内的明人,逃离不知所踪。

    崇祯二十八年,原澳大利亚被明军发现,随后崇祯皇帝的两个亲儿子和其他没有分封,且还活着的藩王,都被封去了南洋和澳大利亚等地,使得整个南洋全部被真正纳入华夏圈。

    崇祯三十年,明军从洞吾这边的港口出发,攻占了锡兰,并在随后的十年时间内,又连续发起战事,攻占了波斯和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半岛,攻占了埃及的一部分,让世界为之恐慌,直言黄祸又至。

    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崇祯皇帝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再次发起其他战事,而是全力经营这些远离本土的领地,迁移了几百万人口过去,使之成为大明的直辖省份,并不像其他地方一样以藩王分封了事。

    英明神武的皇帝,竟然如此费心费力地经营一块飞地,这是让当时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的。一直到苏伊士运河的开发以及中东地下石油的开采,才让后人明白,原来如此!

    当然,在崇祯皇帝驾崩之后,下一代皇帝朱慈终于如愿以偿,学他父皇领兵征讨四方,又打下了一片又一片的疆域。虽然他没有崇祯皇帝的伟力,但是他继承了崇祯皇帝留给他的一切,包括各种先进科技,因此一样是碾压敌人。

    在这个位面上,大明朝的国力,一骑绝尘,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有一种传言,说当年崇祯皇帝驾崩之时,曾给子孙留下了一份遗旨,详细交代了后世皇帝要干什么事情!

    当然了,这只是传言,至于真相如何,那只能问一代又一代英明神武,始终有非凡前瞻眼光的大明皇帝了。

    一百万字出头就结束了,原因很简单,成绩太差。虽然我努力过,但是成绩始终没有好转。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有不少老读者始终在,怕对不起你们,这书怕是早太监了。

    从字数上看,一百来万字就结束,对网文来说就是烂尾;但是从内容上来看,这本书定位的是一个武皇帝,一人镇压了天下,写到一百来章,已经差不多,也不算烂尾了吧?

    再次,非常感谢看完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