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晚上跟我去九院
书迷正在阅读:洪荒:开局纣王上香,我投资封神、畅游武侠诸天、捉妖记之道士出山、我的功法能修改、迷雾之国、直面现实与压力、重回八十年代,从简化技能开始、异化之暗能光年、小橙子毕业的一年、彪悍小农女,糙汉相公宠上天
患者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应激的,最为普遍存在的就是心境不佳,其次是情感脆弱、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惹,容易接受消极语言的暗示和诱导。 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这或许是每一个患者都会存在的一些想法。 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 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 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但是见到恢复比较好的患者,也能瞬间建立信心。 因此,比较重要的事情是,找一位,最多两位信得过的医生,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治疗。 切忌大范围求医问药,得到多种多样、形形色色不同的意见,站在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 患友之间互相鼓励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询问经验,因为别人的经验未必适用自己,别人的疾病与自己也不相同。 潘玉倩现在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长达数月的发热让她备受煎熬的同时,也在迅速地摧毁着她的情绪。 特别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治疗,依旧没有任何改善过后,这种摧毁将会被她自身无限的放大。 “陆医生,连您也找不出我无缘无故发烧的原因吗?” 在朋友介绍来之前,潘玉倩是了解过陆轩的,听说了不少陆轩治好一些疑难杂症的事例,至今为止,甚至还没有遇到过连陆轩都束手无策的病症。 得知这些情况,潘玉倩信心大增,接连几天都在家里抢号,终于挂到了今天下午陆轩的号。 可此刻,在得知自己的情况之后,陆医生沉默许久的情况让她那颗原本放下去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潘玉倩一脸担忧的看着陆轩,生怕下一刻会从陆轩口中知道不好的消息。 找不出她发烧的原因,又或者是不治之症。 眼见陆轩没什么反应,季修文也是心急的用手碰了碰陆轩的胳膊,小声的提醒道:“陆医生。” 心中一抹阴霾迅速弥漫开来,自己这位老同学今天不会要被破金身吧? 季修文担忧无比,可细细一想,又觉得自己对老同学的期望太高了。 医生又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病都会看,什么情况都能知道。 即便是古代一些神医,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更何况陆轩还只是毕业了没多久,能够做到这般,能有现在的医术,已经超过同龄人不知道多少了,甚至完全不输给任何一名有名气的中医。 想要做到不破金身,难度太大了。 想到这些,季修文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而此时,在季修文的提醒下,陆轩也是迅速地回过神来,见潘玉倩正神色晦暗的盯着自己,急忙安抚道:“不用担心,你的情况我大概想了想,应与少阳病有关系。” “少阳病?” 潘玉倩不是中医,也没自学过,因此在陆轩说到这个词的时候不免眉头一皱,而季修文却是看着陆轩,脸上露出好奇以及疑惑之色。 陆轩解释道:“往来寒热是少阳病典型的寒热症状,具体表现为发热与恶寒间歇出现,一往一来,交替发作,一日数次,无一定时间规律,是气郁不畅,营卫不调,正邪分争所致。” 季修文点点头,这个他是知道的,不过并未朝这个方面去想。 如今陆轩提及少阳病,在对照潘玉倩的情况一对比,还真有七八分类似。 想到这里,季修文开口道:“潘女士的情况虽说与少阳病有七八分类似,但细细一想,又有不同。” “你说的不错。” 季修文能发现这点,陆轩倒是一点都不意外。 继而解释道:“潘女士症有恶寒、发热、咳嗽等外感之候,经用西药抗菌治疗发热不退,住院经系统检查病因仍难明确,采用抗菌、抗病毒、抗疟、抗痨及激素等多种方法治疗,始终未能控制发热,复又损伤正气。 正气不足无以托邪外出,察患者发热持续数月,而精神食纳尚可,据此可断定潘女士应属内伤气虚发热,正气不足致阴火内生,转从气虚阳陷入阴,卫表不和发热治疗。 所以潘女士的情况与少阳气结证最为相似,而其中又有所不同。 据李东垣先生所著《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所云:元气不足致生阴火,“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结合患者临床特点,仿补中益气汤,甘温除大热,柴桂各半汤和解太少法建方用药。 以党参、黄芪、白术大补中气,健脾益胃,脾胃元气充足,则营血自生,而阴火自降; 升麻、柴胡以升阳散热,陈皮醒脾胃,消滞化湿除满,当归补血养血,佐参、芪、术之力,使阳气得升,元气得振,则营血自调,故热能除; 加用柴桂各半汤,一方面以桂枝汤加葛根蔬散太阳经之表邪,又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半表半里之邪,药证相合,故尔可以起效迅速。 看起来此方表里兼治,兼顾太阳、夕阳之邪,太阴之虚,扶正与驱邪兼施,实为三经并治除大热之妙方。” 听到这里,季修文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李东恒先生写的那本医书我看过,隐约间记得有提到过甘温除大热的观点,不过详细内容却是忘了。” 陆轩笑着接话道:“金元时期,李东垣先生便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指出:“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 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调经论篇》云:‘病生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又云:‘阴虚则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脾胃一伤,五乱互作。” 其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又说:“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 李东垣先生明确提出了“温能除大热”。甘温除热法,是用辛甘性温之类药物,以益气升阳,辅以微寒之品,以离阴火。” 季修文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陆轩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所以让你平时多看看医书,不只是要看,还得理解并记下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得多了,很多东西其实都能理解,一通百通。” 季修文则是一脸无奈的看着陆轩,郁闷的很。 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医书那么多,哪能看的完? 一辈子,能够将一两本医书给吃透就已经是很牛的了,吃透所有书,别说他了,就是那些沉浸在中医领域五六十年的老中医恐怕都做不到。 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隐约记得有这么回事都算是不错的了。 至于完全记下来,季修文想都没敢去想。 …… 时间如流水,一下午的时间一晃而逝。 下午的患者,陆轩没再细细给两人讲解,一天能够了解一两种病,能够尝试着给两三名患者把脉辨证,对季修文和苏可楠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 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和非人般的理解能力,一天能够搞懂一种病症已经算是奇迹了。 而且,这还得看两人回去要不要再复习几次,不然还不一定能够理解,甚至忘掉的可能性更大。 忘了,那一切归零。 临下班的时候,季修文给最后一位患者抓好了药,交由煎药房那边代煎药,患者明天上午过来拿。 说起来,煎药房的工作也不轻松。 一天上百号人,起码有七成以上的患者会选择代煎药服务。 因此,煎药房加班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因为机器足够,可以几副药一起来,速度倒是不慢。 陆轩等人收拾好东西要走的时候,煎药房那边也就忙活的差不多了。 苏可楠的脚踝好了不少,不过陆轩还是搀扶着她上了电梯,这才回诊室拿上了自己的东西,跟季修文一起离开了卫生院。 来到卫生院对面一家小馆子,点了三菜一汤。 落座之后,季修文变露出了迫不及待地小眼神。 陆轩还在想着晚上去九院的事情,抬头一看,见季修文正盯着自己看,眼神里透露出了一种很奇怪的情绪。 “看着我干嘛?”陆轩忍不住问了一句。 “哥,不对,义父大人,您可是说好的,下班给我再讲讲胃病论治的,不会忘了吧?”季修文满脸无奈。 “没忘啊!” 陆轩解释道:“这不是怕说的太多你也记不住吗?” 季修文一想,今天陆轩的确跟他说的内容有点多,脑子都快听浆糊了,回头没有一两天功夫怕是很难将今天了解的东西消化一空。
可早已经做好准备的季修文又岂会轻易放弃,大不了录音就是了。 说着,就在陆轩翻着白眼的目光中掏出手机,打开了录音:“说吧,记不住的,没搞懂的,我回头自己去听录音。” 陆轩突然间觉得让季修文喊他亲爹才行。 亲爹来了也没这么耐心的。 不过季修文想要了解这些,陆轩也没拒绝,决定满足他这个愿望:“要不你问吧,不然消化系统疾病那么多,我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给你讲比较好。” 季修文想了想道:“就从看过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开始说吧,我听过,印象还很深,了解起来也快点。” “行,那就从刘先生的情况开始说起。” 趁着还没上菜的功夫,陆轩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开始说道:“胃痛呕吐日久,其脉必弦数……言其津液虚,跌阳脉必浮而涩,浮则胃之阳虚,涩则胃之阴虚,其伤在脾,脾伤,则胃中所纳之谷不能转运消化为糟粕下泄,反而上逆吐出宿谷不化之物也。 若脉见缓和,是土气尚未败也。 胃小不能容物,大便干如羊屎,三四日一行,则为脾胃功能俱衰,大多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证较多,大多难治于溃疡。 故尤在泾云:“证为阴虚,液竭而涩”。 什么意思? 这句话便是指胃中津液虚不能濡化其谷,所纳之食物不化反吐。 这就不得不提到李东恒先生在其所著医书中所言一句话了:“脉数是膈气虚,脉弦是肝气旺,数弦相搏,是肝气犯膈而胃中仍虚冷也”。 故膈气热故非真热,不可以寒治之,胃中冷亦非真冷,不可以热治之。 这里听起来矛盾重重,很难辨证施治,一是故非真热,不可以寒治之。 一是故非真冷,不可以热治之,用何法处治之才能丝丝入扣 在辨证治疗中要在摸索中搜求,应当以温养真气为主,胃中若有肝之冲和之气,所纳之谷自然消导疏泄通顺也,此肝之冲和之气。 浮则生热,沉则生寒,温则浮热自收,养则虚冷自化,若以大热大寒攻下兼用,则真气愈虚,津液俱竭,五谷之海日渐衰退,其消化道及全身症状俱重矣。“ 季修文皱眉思考起来,过了一会才开口问道:“那这种情况的话,应该怎么治疗?” 当用何方治疗 陆轩笑着道:“是以黄芪建中汤为法,在成方中加减以应用,黄芪建中汤者于小建中汤中加生芪一两半也。张仲景用此方治疗虚痨里急,诸不足证。 本方是治疗阴阳两虚之证,但偏于阳气虚者。阳气亏虚,失其温煦,故腹中拘急;诸不足是指阴阳气血皆虚,治用黄芪建中汤补气以建立中州,方中黄芪是补虚益气。 故药性赋中曰:“黄芪味甘,托里固表,诸虚没少”,如《直指方》,血刺身痛,于本方中加川芎,《济阴纲目》曰:“脉弦气弱,毛枯槁,发脱落”。《张氏医通》云:“劳倦所伤,寒湿不适,身热头痛,自汗恶寒,脉微而弱”。 说到这里,陆轩顿了顿,方才说道:“而就现代而言。黄芪建中汤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轻瘫炎、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低热、手足脱皮及慢性咽炎及妇科病等。 所谓诸不足者,是阴阳气血津液等已虚也,在脏腑来说,五脏宜实不宜虚,六腑宜虚不宜实,但虚实者都不宜太过,太过则极,势必发生生理、病理上的变化。” 说到这里,陆轩不再多言。 消化系统疾病太多了,涉及到的知识也不是一点半点,别说吃饭这么一会功夫了,就是说上了好几天怕是都说不完十分之一。 “对了,一会吃完饭你就先别回去了。”陆轩喝了口白开水,看着他问道。 “干嘛?” 季修文将手机录音关了,抬头问道。 “有事的话就算了,我想着你晚上要是没事的话,就陪我去一趟九院,今天还有好几个中风的病人需要给他们针灸。” 季修文眼睛顿时亮了:“哥,我有空,有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