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走过那春天在线阅读 - 第九十四章 农业技术培训班(二)

第九十四章 农业技术培训班(二)

    第二天,培训班开始理论学习,技术员介绍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现代农业发展新技术。特别是从本地农业种植实际入手,详细讲解水稻大田种植科学管理、果树种植技术、特种养殖技术和甘蔗种植管理技术等农业生产科学知识。陶晓伟第一次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班学习,他虽然从小就看着村里老辈人开展农业生产,长大以后一直没有离开过农田活动,但是他没有想到,农业生产还有这么高深丰富的学问。他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写满一页又一页的笔记。他好像回到了以前读书的年代,孜孜不倦地汲取鲜活有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一下课,陶晓伟喜欢和一群好学的学员拥上讲台,围着老师请教问题。“老师,水稻品种很关键,袁隆平和谢华安研究出了哪些新的杂交水稻品种?最高亩产是多少?”陶晓伟捧着几笔本,诚恳地问。杨老师扬起头,看一眼这个勤奋的青年人,耐心地说:“袁隆平和谢华安都是我国顶尖级别的农业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团队新近推出了高产的水稻品种,全国种植最广泛的有汕优63号、南优2号、威优6号、冈优22号、五优308号和天优华占号六个着名品种。管理得好,这些水稻品种亩产都超过六百公斤。云南的农民种植天优华占,每亩产量达到七百多公斤。”“哇!亩产七百多公斤!”学员们惊呼起来。“可是,我们这里种植双桂1号和桂朝2号,亩产五百公斤都收不到,差距怎么会那么大呢?”有一个穿蓝色上衣的年轻人问。杨老师笑着说:“农业生产是一门学问,有了好的品种还不够,还需要科学高效的农田管理。你们很多人都是遵循上辈人的耕种方法,灌溉、施肥、预防虫害各个环节处理不当,影响了优良品种的产量。现在你们来参加培训学习,这很好。大家努力学习半个月,就基本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学到很多科学种养的知识,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亩产产量,改进农村种养方法,扩大种养规模。农村是一片广阔的田地,你们拥有了技术,就可以大显身手,发展现代农业。”“啪啪啪啪!”旁边一群人听了,不由自主鼓掌起来。“杨老师,很多农村喜欢种植谢华安培育的汕优63号,大家都说颗粒好,口感香。我们这里为什么不引进这个品种?”“学员们,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的土质气候情况不一样,各省市根据自己的条件引种最合适的水稻品种。目前,我们正在根据陵川县的土质气候特点,做好研究,准备引进汕优63号、南优2号这两个优良杂交水稻品种。”学员们听得入迷,很多人低头做笔记。吃晚饭的时候,陶晓伟看到,蓝衣青年就坐在自己对面。他拿起饭碗走过去,坐蓝衣青年旁边。大家经常挤在老师身边问问题,彼此都熟悉。蓝衣冲他笑笑,问道:“他们说,你是莲花村的,叫什么名字?”陶晓伟扒着饭,回答说:“我叫陶晓伟。你呢?叫什么?哪个村的?”蓝衣说:“我在你们北山镇东边上,叫朱少雄,住在远华村。”陶晓伟高兴地说:“哦,那是丰宁镇了,我读书的时候去那里玩过。”两人愉快地谈论着杂交水稻新品种。朱少雄对他说:“田间管理出产量。桂朝2号在云南种植,产量很高,亩产超过一千公斤,是目前全国水稻单产最高的记录。我们这里也是种这个优良品种,但是产量出不了,基本上就是每亩四五百公斤。看来,我们的管理技术跟不上。”陶晓伟说:“杨老师不是讲吗?田间管理技术很重要。我们跟外地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差距。”朱少雄眼里闪着光,说:“我最敬佩袁隆平,他为水稻研究一往直前,矢志不移。那年,秧圃被毁了,他像一个孩子一样失声痛哭。后来,他偶然发现,旁边的井里还漂浮着一两株秧苗,他奋不顾身,跳进井里把秧苗捧起来,继续精心培植。”陶晓伟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懂得那么多东西?”朱少雄抿嘴一笑,说:“我舅舅在丰宁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我经常去他那里看杂志。你如果有兴趣,以后我看到好的杂志,就带给你看。”两人谈得很投缘,还交流了不少田间管理的经验。因为培训时间紧,老师晚上还要讲课,两人谈得不尽兴,各自匆匆赶回宿舍洗衣服,准备上课。一天晚上,杨老师讲授现代农业新技术内容。他告诉学员们说:“长江一带地区,人们开始实验一种新的水稻播秧技术,叫抛秧。他们大胆改革水稻种植的方式,不再沿袭几千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弯腰插秧的传统方式,他们连稻田都不用走进去,直接站在田边地埂,把水稻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撒抛到稻田里……”杨老师没说完,就有好奇的学员举手提问:“杨老师,不走进稻田,怎么插秧定植?”杨老师高兴地说:“新技术就在新,你们没见过,难以理解。你们不要急,听好课。那里的农民就在水田边,把秧苗抛到稻田的空中,让秧苗自由落入,靠秧苗根部的重力定植入土……”不少学员听了,不解的议论起来:“不用插秧,就靠抛洒秧苗,这能保证秧苗入土,保证禾苗成活吗?”杨老师看见学员们兴趣盎然,提高音量,说:“这种技术很好,容易获得高产。抛秧栽培,秧苗虽然参差不齐,但是因为它入泥浅,光照充足,根须发达,低位分蘖快,返青期缩短,促进禾苗尽快生长,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大家听了,还是不理解。杨老师看看学员们茫然的表情,说:“现在,这种抛秧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秧托成本比较大,没有普及到我们这里。我预测,随着科技发展进步,过两三年,抛秧技术更成熟,成本降低,那时,我们大家采用抛秧技术,插秧效率就提高了……抛秧,可以手工抛秧,还可以机器抛秧……我们要掌握新的科学生产技术,做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型农民。”后面几天,技术专家带领学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学员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短短半个月,陶晓伟开拓眼界,学习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新技术,还认识了一批新朋友,他觉得浑身是劲,精神焕发,眼前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