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二章 都是他要的

第二百四十二章 都是他要的

    第225章都是他要的

    开平就是开平城,原属于前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所建,是当时草原上第二座城池。

    忽必烈在簇登基做了皇帝,因此被誉为“圣龙”起飞之地,成为元朝百年的首都。

    在与蒙古争夺开平的战争中,《明实录》仅仅用8个字来描述这场战争:“开平王至,蓟北皆平!”

    当时的常遇春,还没有封开平王。

    开平城处于明初北方防线的中间位置,深入草原,可以保证南边的宣府不直接接敌,也保障北平府到辽东的交通路线通畅。

    未来朱棣五次北征,四次都从开平出发,可见开平的重要性。

    在世子府的书房。

    朱高煦故意保持的严肃,装作大人似的,脸上充满了用力过度的表情,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朱高炽和金忠都没有揭穿,配合着朱高煦。

    少年人最在乎面子。

    “现在的开平,设有开平卫,开平左屯卫,开平中屯卫,开平右屯卫,开平后屯卫,开平前屯卫,以及兴和所,宜兴所两处守御重要通道的千户所。”

    金忠站在舆图前介绍。

    开平的归属很复杂,以前简单,隶属于北平府,由燕王节制,中间十几年变来变去。

    后来的都司,然后是山东的谷王也奉命北上节制过开平,不过前年谷王已经调回。

    最近的局面,按道理又重归朱棣节制。

    但是人心不定,多年来的变动,导致开平诸卫将领的心思,谁也不知向着谁。

    “想要控制开平,开平卫和兴和所,宜兴所是最重要的,只要控制了这三处,可以已经手到擒来。”

    金忠的祖籍虽然是宁波府鄞县,但是北平算得上金忠第二个家乡,其家入了军籍,很早就来到北平府通州当兵。

    和普通的军户不同,因为其家族早年是贤门望族,所以见识与学识都很出众,对北境诸卫更是摸索了不少。

    正是因为多年的储备和努力,所以获得了机会后,立马一飞冲,从军户到长史府右长史,成为了北平境内的一桩神奇的事情。

    朱高煦听的半懂不懂,看了眼大哥,见大哥神色了然,越发的气馁,自己与大哥的差距好大。

    朱高炽发现了朱高煦的眼光,知道其苦恼,亲自为其解释:“开平卫和兴和所,宜兴所,是野战军所在,而屯所以生产为主,军事为辅,为其余三处提供资源和兵源,所以控制了这三处,就等于掌控了开平的兵权。”

    朱高煦茅塞顿开,明白了金忠之言,还不等他高兴,马上又被朱高炽话锋一转,严词警告一番。

    “你身份高贵,能在开平发挥大作用,但是跟随金先生,你诸事都要听金先生的安排,不得擅自主张,更不得为你金先生,如果坏了大事,必定对伱严惩不贷。”

    “大哥,我一定听金先生的话,金先生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喝口水都要先问金先生。”

    朱高煦老老实实的道。

    朱高炽满意的点点头,以前身体原主的时候,朱高煦可没这么这么老实。

    有身体原主性格的原因,也有部分其能力,没有超过朱高煦,或者超过多少。

    导致冲锋陷阵赋点满的朱高煦,并不服气原主,不过现在发生了变化。

    朱高炽的成就,早就把朱高煦甩的无影无踪,在朱棣的放纵下,甚至能和朱棣平起平坐。

    所以当朱高炽摆出长兄如父的态度,朱高煦不敢有半丝的抗拒。

    看到朱高煦听话的模样,朱高炽没有一味的打压,给了一颗“枣子”给他吃。

    “你这趟表现好,等父王从辽东回来后,必定会夸奖你,我为你在父王面前表功,提前让你去军中效力。”

    “真的?”

    朱高煦果然忍不住,惊喜的连番追问。

    他早就不满足校场了,想要去军营,皆被朱棣以年岁尚轻为由拒绝,朱高炽知道真实的原因,其实是朱棣认为朱高煦的性子还需要磨练。

    有朱高炽珠玉在前,哪怕不提朱高炽的成就,只朱高炽本身具备的逻辑性,就令朱棣对另外两位儿子的期许,比原来的标准要提高了些许。

    总之。

    朱高炽表现的太优异,变相的让朱高煦朱高燧两兄弟吃了不少的苦头。

    饶野心,随着实力的变化而变化。

    朱高炽刚来的时候,局势不明,话语权,所以做事谨慎,慎之又慎,避免开头被打压,导致万事皆休。

    如今大权在握,唯一能压制他的朱棣又远赴辽东,自然甩开胳膊大踏步的干。

    大宁是他要的,开平也是他要的。

    整个北平,其实还有一个人能压朱高炽一头,那就是王府的燕王妃,朱高炽的生母徐氏。

    不过徐氏现在皱着眉头,顾不上外头的事了。

    丈夫为儿子求的婚事,竟然被一名御史反对,岂有此理,徐氏非常不满。

    那郭家的女儿,徐氏非常喜欢,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媳妇人选,还有其背后的家族,在徐氏眼里无可挑剔。

    她自己就是出自于勋贵之家,当然希望也能从勋贵之家中挑选媳妇。

    “这可怎么办,要是皇爷爷听了那御史的话,真的拒绝了,大弟岂不是伤心。”

    虚岁十九的朱玉英,一脸的担忧,为弟弟的亲事忧虑,忘记了自己也是即将出嫁的人。

    “你大舅指望不上,只能指望你二舅了。”徐氏咬牙道。

    徐氏和徐辉祖,徐增寿是同个生母,几兄妹感情好,而徐达次子徐膺绪的生母是妾室。

    和朱棣青梅竹马,感情深厚的夫妻,徐氏无论是从自己这一代,还是下一代的角度,内心皆反感妾室子。

    夫君在这一点上,做的还算是令自己满意。

    “大舅灸威望比二舅要高,他话要管用些吧。”朱玉英迟疑的问道。

    徐氏无言。

    她当然希望自己丈夫和兄弟们感情好,能成为一家人,实际上哪里能这么如意呢。

    “以前大饶事没有告诉你,如今你也即将成为他人妇,cao持家业,有些事你应该知道了。”

    徐氏向朱玉英道:“你大舅和你父王不对付,你二舅才和你父王关系深厚。”

    朱玉英白皙的脸蛋上,满是错愕,她从来不知道,可每年年景,大灸礼物从来不断过。

    “大舅和父王闹了什么矛盾?”

    徐氏摇了摇头,幽幽的叹道:“哪里有矛盾呢,可朝廷的事,你大舅也是身不由己啊,你父王也能理解,所以两人虽然闹归闹,脸面上还是过得去的。”

    朱玉英眼睛有些迷茫,可很快恢复了清明,毕竟出身朱门之家,从见多识广,很快就接受并理解了。

    徐氏亲自写了一封亲笔信,让府里人快马加鞭送去了应府,到了徐增寿的手郑

    “唉,看来还是没有躲掉啊。”

    徐增寿看完自家长姐的家信,忍不住长叹一声。

    大哥让他不要插手,大姐让他要帮外甥,这可是为难了他,自己不理会,就是帮助了大哥,要是理会了,就是帮助了大姐。

    无论自己怎么选择,都会让另外一位家里人失望。

    “有时候,我挺羡慕那些门户之家,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些,可家人和和美美,哪里像我们。”

    徐增寿感叹道。

    庭院中,几名读书人面色复杂,这话让他们如何接?

    还劳什子日子清贫些。

    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多少人羡慕徐家两兄弟,因为出生的好,从地位高重。

    他们这些从寒窗苦读,饱腹诗经,过五关斩六将,挤过“独木桥”,熬出头了,还不是得拍徐家的马屁。

    “诸君。”徐增寿和气的问道,“此事可有建言?”

    几位读书人没有推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应该支持徐辉祖,有的认为应该支持燕王妃。

    现在明初的人文风气,和明中期,乃至于明晚期的是不一样的。

    简而言之。

    现在的文官还没有独占鳌头,霸占朝纲,所以没有那份老子下第一的自傲。

    有言论认为《三国演义》能映射部分明初的社会道德观,罗贯中做过张士诚的谋士。

    现在藩王势力和勋贵势力强大,特别是藩王府的存在,藩臣视藩王为君,并不是少数。

    在以前的左右相时代,更是巅峰。

    所以这些读书人,并没有全部支持皇太孙派系,不少人希望从中获利,得到出头的机会。

    徐增寿笑了笑,几位读书人,没有出令他刮目相看的主意。

    打发走了他们,徐增寿去了一趟郭家。

    郭英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郭英和徐达是一辈,也就是算得上徐增寿的长辈,所以用晚辈之礼递交了名帖,约定三日后登门拜访。

    郭家的管家回了帖,同意了徐增寿上门之请。

    “囡囡要不要嫁给燕王大公子?”一名老者认真的问道。

    他哪里叫什么郭英,郭四才是父母跟他取的名字,从失去家人,现在有了一大家子家人,郭英爱护家人是出了名的。

    “妹害羞呢,不过我看她的心思,还是有些倾慕王爷的。”孙子郭珍道。

    郭珍是长子郭镇之子,旁边是郭玹,也就是次子郭铭之子,也是郭彩莲的胞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