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朕要给霍光送杀人的好刀(求订阅)
只不过这样做了,可就真的收不了场了。 待霍显说完之后,刘贺才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看来误会就出在廷尉府了,那朕还是要让岳母出马,替那黄霸说和一下,另外,此事就不必告诉仲父了,免得他挂念。” 刘贺的话又说到了霍显的心坎上,后者立刻就答“诺”。 正事办完了,刘贺不想再与这个心如蛇蝎的女人多待片刻,立刻就起身离开了,并且婉拒了想要殷勤相送的霍显。 刘贺一路走出大将军府,直到上了安车,前后车驾缓缓启程的时候,他的那种“恶感”才逐渐消散。 回望渐行渐远的大将军府,刘贺压低了声音,对禹无忧说道:“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这大将军府恐怕要毁在这霍显这妇人的手中了。” “微臣也是这样想的。”禹无忧说道。 “嗯,想办法让几个机灵的昌邑孤儿混入大将军府,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霍显的罪证。” “诺。” 黄霸有了,那么就还差两个人,这建平陵之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如今,门下寺一应事务都开始运作起来了,暂时空出手来的刘贺,要在汉军出征这件事情上,做一些文章了。 夺军权,要从此刻开始。 …… 几日之后,有了霍显的出面,黄霸的徒刑很快就被定下来了。 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许多,刘贺当即就就派禹无忧为黄霸赎刑。 黄霸也颇为知恩图报,前脚刚从诏狱里出来,还没来得及回家休整,后脚就急匆匆地跟着禹无忧进了宫,当天就在门下寺走马上任了。 随着黄霸的到来,整个门下寺最重要的几个属官就都到齐了。 刘贺居中指挥,发号施令;韦玄成从旁襄助,管理庶务;黄霸裨补缺漏,监察属官;禹无忧深入各曹官,推行秘法;戴宗在外围行探查秘闻之事——旧日属官都按照成制行事,而新来属官则徐徐推进改革。 除旧布新,惩弊扬长——门下寺很快就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仅仅五日之后,谢朗在铁工坊里试行的炒钢法就成功了,连着今日赶工,造出了十把环首长刀还有一批箭簇。 在此时的大汉,块铁渗碳法是制钢的主流,虽然原始的炒钢法已经在一些地方出现,但因为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原理,所以也就没有在全国推广开。 块铁渗碳法就是用木炭和生铁同时加热,逐步将碳渗透到成块的固体铁铸件当中。之后,再通过反复的锻打,挤出其中夹杂着的杂质,一次提高块炼铁的硬度和纯度。 这种炼铁的方式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虽然可以获得韧性不错的熟铁,但是炼铁的效率非常低,而且含碳量也不好控制,所以铸造出来的铁器并且质量就参差不齐。 碳多了,钢就硬而脆;碳少了,钢就软而强。 想要获得恰到好处的刀剑盔甲和箭簇,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更需要一份运气。 但是,炒钢法却不一样,炼钢的原料不是块状的生铁,而是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的生铁,因为炼钢的时候,要不断地搅拌,所以才得名炒钢法。 而好处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可控、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品质更稳定。 …… 谢朗锻造的这十把环首刀不仅使用了炒钢法,更是使用了暂时还未在大汉帝国出现的百炼法,所以在强度上要胜过汉军现使用的环首刀数倍有余。 刘贺看着摆在案上的这些刀,已经被开过刃口了,一把把都磨得锋利,犹如寒冬的冰块一样,发出一种渗人的寒气。 来到大汉这几年时间里,刘贺曾经幻想过在这里获得什么武技秘术,可以让自己成为三步杀一人的高手,但是当他遇到郭开之后,这个想法彻底就消失了——古往今来,武技都是要靠时间来打磨出来的,从来没有速成的可能性。 与其自己练就一番钢刀对钢刀的武技,倒不如让自己的身边多一批英勇的郎卫。 因为他自然就放弃了在武技上有所成就的想法,也就没有主动去摸过这些“凶器”。 刘贺犹豫了片刻,他就伸手拿起了一把环首刀,站起来模仿着昌邑郎平日练习时的姿势,草草地挥舞了几下。 刀刃破开四周的空气,发出“呼呼”的声音。 重量适中,手感也不错。 但是作为一个外行,刘贺分不出这新的环首刀与普通环首刀的区别。 “在工坊里试过了吗?”刘贺向谢朗问道。 “试过了。” “结果如何?” “十把新刀对十把旧刀,新刀二次有缺口,旧刀八次有缺口。” “另外,用了这炒钢法,产钢的速度要提高五成,所产的钢为上乘,如果假以时日,速度和质量,仍然可以提高不少。” 刘贺点了点头,将环首刀放回了案上,能达到这个效果,足够刘贺在明日的朝议上拿出来用了。 “好,明日小朝议,朕要给大将军看看这些新造的环首刀。” 这些刀可以杀匈奴人,说不定哪天也会砍到霍光的脖子上。 …… 翌日的小朝议上,朝臣们的讨论几乎全部都和不久之后即将要出征的事情有关。 这种重要军国大事,刘贺这个天子能发言的机会不多,但是他仍然听得极其认真。 距离大军出征,还有大概二十日,出征前所有的准备,全部都做好了。 在朝堂各个府衙上上下下的通力合作之下,汉军蓄势待发。 这一战,霍光拿出了大汉积攒多年的家底。 倒不是人,而是战马。 几十年前那场漠北之战后,大汉开始采取守势,不仅是因为要休养生息,更因为战马的损耗过大,再也难以组织起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 相对于士兵来说,战马更容易出现损耗。 人受伤了,尚可以养伤。 马受伤了,就只能等死。 没有了战马和骑兵,想要在对匈战争中取得优势,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要说优势,均势都不可能。 以快制快,是目前降伏匈奴的唯一办法。
经过十几年的修生养息,大汉粮仓当中不仅存满了粮食,更是在三辅和边郡积累了大量的战马。 这些战马,足够用来打这一仗了。 刘贺听得很仔细,那些与战争有关联的内容,让他心中暗暗吃惊。 霍光治理朝政是一把好手,否则不可能积攒起如此多的马匹和粮草。 大司农、诸将军、三辅长官分别向霍光上报各项事宜……霍光则站在堂下居中指挥,镇定自若,宛如大汉帝国真正的主宰者。 小朝议持续了两个时辰,终于来到了尾声——这是刘贺的时间了。 这时间虽然垃圾,但是刘贺也借势做了不少事情。 一阵有些尴尬的沉默之后,霍光终于是转向了天子。 自从门下寺开衙之后,这几次小朝议,天子都异常安静,很少在朝议上说话,这让霍光非常满意,对霍显的这个提议,他是更多了一分认可。 看来,给天子找一些事情来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是,霍光还是要给天子足够的尊重的。 “陛下,九月初十,是大军出征的日子,距今日已经不远了,陛下可有什么旨意?” 你霍光把话都说完了,还要让朕说什么。 心中虽然这样想,但是刘贺从榻上站了起来,朝前走了几步,来到玉阶之前。 “仲父和诸位爱卿,这军国大事,都有仲父cao持,更有诸卿襄助,朕很放心。” “今日议论的是大军出征之事,朕不懂军务,本不应该发言……” 说到此处的时候,一些机敏的朝臣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本不应该发言,那就是还要发言咯? 一众朝臣,衮衮诸公,连同霍光在内,全都抬起了头,看着天子。 “但是朕有一物,想给诸卿看一看。” 刘贺说完,拍了拍手,对身侧的禹无忧说道:“让昌邑郎把东西抬进来。” “诺。” 禹无忧领命而去,跑出了殿外。 片刻之后,四个昌邑郎就抬着两个木头箱子走了进来。 这是昌邑郎第一次出现在宣室殿朝堂上,许多朝臣才第一次发现,那些与天子同时来到长安城的昌邑少年郎,此刻穿上铠甲,配上刀箭之后,居然隐隐有了精锐之师的气势——至少看起来,不比期门郎和羽林郎弱。 人人都知道昌邑郎马上就有三百人了,如果都是这副模样,那么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战力。 随着禹无忧一声令下,昌邑郎将箱子放在了地上。 一阵铁器和鸣的声音传了出来。 让殿中那些久居沙场的宿将们为之一震。 这箱子里,似乎是——兵器? 我的错,前面内容有四百字帖重复了,我错了,我后面有机会写一个番外单章免费的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