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青年必读书手册在线阅读 - 第73节

第73节

    合。

    其次,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还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命题,其中许多

    如今已成为成语,广泛流传。例如著名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具有

    很高的思想价值。毛泽同志曾说过:“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书上知己

    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

    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和克服当前敌人而说

    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其三,在大战略上,孙子主张“必于全争于天下”,他所谓的“全”,

    包括谋略、外交、军事等多方面。孙武并不推崇盲目地炫耀武力,他认为这

    样会过早地暴露己方实力,他更赞赏以韬光养晦的方式,凭气势战胜敌手。

    因此他称赞不经过战斗便能使敌手屈服的谋略,才是真正的“善之善”。他

    的这些战略学思想直到今天,仍颇具参考价值,带有典型的“以柔克刚”的

    思想特色。

    其四,在具体的战术学角度,孙子主张速战速决,这与其在战略学方面

    不主张轻举妄动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孙子认为,战争是危险的,因此轻易

    不可以使用,但一旦箭在弦上,便必须一发中的。孙子清醒地看到,持久的

    战争必然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破坏,而虚耗兵力本身便是败亡之道,故用兵

    贵在神速,惟如此,才能使其不与其政治目的相冲突,并在最大程度上免除

    战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孙子还详细探讨了

    战术的灵活性,主张用兵应像流水一样,富于变化和机动。他提出的“因敌

    致胜”精辟地概括了战场机变艺术的灵魂,他的许多精彩的论点,后来成为

    我国历代军事学家所推崇备至的经典语言。

    除此之外,孙子兵法许多章节可称是最为详尽的作战手册,其中透

    彻地分析了两军对垒的战争形势和战术问题,对后来人们的军事实践起到了

    指导作用。

    毫无疑问,孙子兵法对我**事思想以及智谋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

    贡献,其理论总结与开创之功不可磨灭。

    精彩篇章推荐

    1.谋攻第三该章用精辟的语言讲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大战略

    的原则,强调用兵之法贵在“知”,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

    主张。

    2.始计第一该章深入探讨了战争的本质与利害,主张“兵者,国之

    大事,死生之地”,提出了“多算胜,少算不胜”的纲领性原则。

    精彩语言辑录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兵贵胜,不贵久。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司信也;杂于富,而

    患可解也。

    战争论

    作者: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成书时间:1839年

    类别:军事理论

    版本推荐:商务印书馆

    书海领航

    非军事界的人可能没有系统地读过战争论,但相信对“军事是政治

    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大都耳熟能详,这一名言即出自战争论。

    战争论一经出版即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受到各**事界的高度重

    视,被推崇为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成为研究军事理论人员的必读书。19世

    纪以来的德国名将大多是战争论的忠实读者。据称希特勒常将战争论

    摆在案头,不过他若真正理解了战争论,恐怕不会重蹈拿破仑于严冬之际进

    攻俄国之悲剧性错误的复辙;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则仔细地研究了战争

    论,并自如地运用了他的思想。例如,苏联政府于1933年发表了列宁读战

    争论的笔记,斯大林更是依据战争论发展了自己的军事思想。由此可

    以窥见战争论巨大魅力之一斑。

    本书的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将军,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

    军事历史学家,少年时即进入军队,并历经沙场,积累了深厚的实践功底。

    在普鲁士军官学校受训期间撰写了一些军事文章,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25

    岁即以军事理论天才而扬名普鲁士军界。

    克劳塞维茨积累知识并不局限在书本上,他还以敏锐的眼光观察主宰国

    家命运的那一群“上层”人物的生活和活动。他倾听国王和显贵们的谈话,

    其中有些话给他以极大震动,使他明确了一些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正是这

    些亲身经历使他很早就意识到,战争既非上帝的惩罚,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自

    然现象,而是为一种完全确定了的目的服务的;战争和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19世纪初期普法战争中拿破仑的胜利给克劳塞维茨以极大震动,为了从

    最大的广度和深度来阐明战争的本质,他开始系统地研究以往各个时代的战

    争,特别是他本人所经历过的各次战争。他详细地研究了130多个战例,写

    下了许多重要战争著作和评论,他把自己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加工整理,并

    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他的名著战争论就是这样产生的,由于客观原

    因,克劳塞维茨没能完成战争论最后的定稿工作,1831年11月,他死

    于霍乱,无声无息地被埋入了古老的军人公墓。

    克劳塞维茨在世时从来被委以重任。然而他的精神遗产,他的著作却在

    他死后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名垂不朽。他的妻子玛丽用全部身心整理和出

    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前3卷即为战争论。

    内容梗概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以令人信服的逻辑和生动的论述向人们揭示

    了战争的本质。他认为战争属于社会生活领域,它决不是**的行为,而是

    从属于政治的。不仅如此,政治还是孕育战争的母体,战争的轮廓在政治中

    就已经隐隐形成,就好像生物的属性在胚胎中就已形成一样。克劳塞维茨在

    战争的政治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即“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

    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

    因此战争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把人的因素提到了一个突出地位。他指出:

    “军事活动绝对不是仅涉及物质因素,它总是同时还涉及物质具有生命力的

    精神力量,因此,把两者分开是不可能的。”所谓精神力量,即人的能力和

    内在的力量,包括勇气和坚忍精神,理智和活动力,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

    德和民族精神等等。他认为精神力量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贯穿在

    整个战争领域,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在双方的物质损失相等时起决定性

    的作用。克劳塞维茨提醒战斗指挥员说:“使敌人精神力量遭受损失也是摧

    毁敌人物质力量从而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克劳塞维茨还十分强调人民群

    众直接参战的作用。他认为,战争发展到拿破仑时代已由过去的皇室战争即

    由各国皇室雇佣军队打仗转变为民众战争即由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战争。

    战争发展的这种变化使其本身获得了完全不同的性质,“战争要素从一切因

    循守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爆发出全部自然的力量”,带来了使所有人惊叹

    的成就,因而善于运用民众战争这一手段的国家,必然会比那些轻视民众战

    争的国家占有相对的优势。

    战争论探讨了战术和战略,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的辩证

    关系。克劳塞维茨明确指出,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战略是为了

    战争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最好的战略是首先在总兵力方面,其次是在决定

    性的地点上始终保持十分强大的力量;而战略上最简单而又最主要的准则是

    集中兵力。克劳塞维茨认为防御和进攻即互相渗透,又互相转化,两者都不

    是绝对的东西;战争中即没有不带防御因素的进攻,而防御也照样包括进攻

    的因素。他指出,防御是比进攻更具效果的一种作战形式,进攻虽然带有突

    然性的因素,但这种因素仅是在短时期内起作用。但他同时又指出,人们进

    行防御只是“想利用这种形式赢得胜利,以便在取得优势后转入进攻,也就

    是转向战争的积极目的”。克劳塞维茨还认为: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是相辅

    相成和相互影响的,“它们是同一意图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但是他强调:

    “用流血方式解决危机,即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是战争的长子,”也就

    是说,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敌人军队。

    克劳塞维茨十分重视实践对军事理论的检验作用。在战争论中,他

    把战争理论看成是一种“经验科学”。他说:“理论上的真理总是更多地通

    过批判,而不是通过条文对现实生活发生作用的。批判就是把理论上的真理

    应用于实际事件,因此,它不仅使理论上的真理更加接近实际,而且通过经

    常反复的应用,会使人们更习惯于真理。”克劳塞维茨在其著作中一再警告

    人们不要陷于任何教条。他强调,任何军事上的决定,任何决心都不应以一

    种“体系”,一种成见为标准,而必须永远按照现实情况来决定方向;行动

    者应该不断适应“时代和一般情况的性质”和“自己处境的特点”。

    精彩篇章推荐

    第一章这是本书最具概括力和深度的章节。本章开宗明义地提问,什

    么是战争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一种搏斗,其目的是在于使敌人无力反

    抗以便把你的意志强加给他。换言之,战争不是那种由18世纪的国王或将军

    们不时举行的温文尔雅的礼仪。从理论上讲,战争是不受限制的,除了那些

    “微不足道的,在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名义下自己强加于自己的限制”。

    然而,实际上克劳塞维茨指出战争需受政治上的种种考虑的限

    制。正如他所表述的那样,战争其实是一种实现交战国政治目的的工具,它

    不能也不应该脱离政治目的而存在。这意味着,在战争时期,一个秩序井然

    的国家和它的军队是二位一体的;即使在和平时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也

    是一种战斗精神,因为在现代战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意味着“全民皆兵”,

    而这正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强有力的后盾和武器。

    精彩语言辑录

    战争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

    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

    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制的。

    一个民族必须把自己生存的尊严和自由看得高于一切,它应不惜

    流尽最后一滴血保卫其尊严和自由。

    一个为了自己的自由而豪迈战斗的民族,大多是不可征服的。

    这些问题是我经常面对实际生活,回忆自己从经验中和同一些优

    秀军人的交往中得到的教而进行多方面的思考的结果。

    **传

    作者:集体

    成书时间:1996年

    类别:传记

    版本推荐:中央文献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任何一个想理解中国当代历史的人,都无法回避**;任何一个想理

    解中国的历史及预想她的明天的人,都无法回避**;任何一个真正关心

    人类命运、寻求被压迫人民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一个伟大的名字:**。

    他是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他的标记。

    外国人写了许许多多他的传记,试图弄懂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中国,

    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关于他的出生,他的去世,他的伟大业绩。到

    今天,我们终于有了自己写的他的传记。我们正在继承他的思想,推进他开

    创的事业。

    我们面前的这部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传1893

    1949,详细记录了**的前半生。这部书一出版,就超过了此前出版的

    所有他的传记。原因是第一,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经过艰苦不懈地努力,已

    清除了许多“左”的影响,使我们能更客观地看待党及领袖的历史;第二,

    新时期以来,出版了大量的老同志的回忆录,也出版了许多**警卫人员

    的回忆作品,有许多材料可资利用;第三,以前我们或是为了党的事业,或

    是为尊者讳,不提或少提他犯的错误,现在我们可以提了,这更显示出他作

    为一个人的丰富性、复杂性;第四,也是那些国外传记永远比不了的,书中

    运用了大量的档案材料,包括当年往来的电报和会议记录,许多材料都是第

    一次面世。

    这部传记单是在篇幅上,就已表明它是一部鸿篇巨作,仅现在出版的解

    放前部分将近1000页,如果解放后部分也篇幅相当的话,那将是世界上部头

    最大的人物传记之一。这部书大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的人生经历,

    其二是**思想的形成过程。鉴于后者读者可以找到相当多的资料,我们

    在这里只谈前者。

    内容梗概

    **的父亲对他的期望是,他能成为一个勤恳而又精明的生意人。毛

    泽东少年时的志向决不止于此。14岁那年,父亲包办给他娶了个18岁的媳

    妇罗氏,他始终不承认此桩婚事,从未与她同居,父亲也无可奈何。后来父

    亲同意他出去读书,他才走向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

    从此,他在湘乡、在长沙、在北京,有时进学校,有时自学,读了大量的新

    书,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参加了五四运动,参

    与创建了中国**,走上了为民族求**,为人民求生存的道路。

    国民党与**第一次合作的时候,**被党派去参加国民党的工

    作,因为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突出表现,他被孙中山亲自挑选

    为候选人,并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大约在这时,他第一次见到了蒋介

    石。那时他们大概都不会认识到,他们是本世纪中国最大的合作者,更是最

    大的对手。

    那时候他已结了婚,妻子是他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杨开慧为他生

    了3个儿子,后来被反动派杀害时年仅29岁。他逐渐远离国民党的工作,回

    乡去考察农民运动了。他本来就是农民,熟悉农民的情况,这次是考察农民

    作为革命力量,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次考察的结果就是那篇著名的湖

    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第一个认识到农民革命的人,也是认识最

    深刻的第一人。

    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了以农民为主力的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在这

    里,他有了第二个妻子贺子珍。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会师后,朱毛红

    军的威名四处传扬。但这个时候,**中央被一些“左”倾领导人陆续控制,

    虽然**的意见往往是正确意见,但往往得不到采纳。他在红军中的地位

    也不稳定,甚至后来成了他的伟大战友的朱德、陈毅当时都跟他有不同意见。

    在瑞金根据地,他仍不时受到压制,转到闽西后,长期的紧张工作造成的较

    差的健康状况终于暴露了问题,他病倒了。共产国际误听消息,以为他已病

    故,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