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节 让秦怀恩头疼的事
尽管对在灾荒之年,还举行这么奢华的酒宴,秦怀恩心里有点儿不舒服,但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憨直的汉子了,并没在脸上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发现了,塞坎城现在不是一般的繁华,过着奢华日子的人,可是不少,不仅有各级将领,还有那些发了大财的商人们。 好吧,秦怀恩承认,这些年他虽然人没在西北,从西北赚的银两可不少,尽管没有大战,他当年置办下的那些“荒地”还是因不断增兵,而用积分制的形式全部卖完了,一出一进利润可观。 塞坎城的宅子也都处理掉了,具体卖了多少银子,清露告诉过他好几次,他都给忘了,总之,每次见到清露那喜滋滋的样子,他就知道收入很不错,也怨不得清露不仅养王府养得那般轻松,银库中的金锭子还不减反增了。 还有露城,露城的铺子,除了军中必须攥在手里的铁匠铺子外,其余的,秦怀恩全都卖掉了,但是别忘了,露城所有的铺子,秦怀恩可都是有干股的,所以收入依旧很高,秦怀恩打算,等这次的仗打完,露城的干股他也要用积分的方式全都发下去,铁匠铺子则直接进献给朝廷。 有人对此非常不理解,清露和秦怀恩也不解释,露城的赋税早就开始上缴朝廷了,将整个露城还给朝廷的那一天,并不远了,秦怀恩不愿再和这座城有过多的牵扯,毕竟,清露已经被他换到手了啊,怎么从中获得更大的私利,那是公叔烈和以后被朝廷任命的府台大人该考虑的事儿。 而且,秦怀恩有信心,经过这次大战后,他的清城,就该建立起来了,到时候,他不仅能再赚上一大笔银子,露城的生意还会因此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毕竟,清城的位置更偏北,更方便和异族人交易,当然了,露城也不会就此没落下去就是了。 西北将领们见到秦怀恩,个个都很开心,眼见着那情绪就不同了,吃喝玩乐了一番后,第二天就开始说正事儿了,说是商讨军务,实际上就是向秦怀恩做个总体的汇报。 议事时,潘凌峰说得最多,一些露城军出身的将领说得也不少,由此可见他们现在在西北的地位了,而说话最少的,则非秦怀恩和公叔烈莫属了。 这两个人都没什么好说的,公叔烈是什么都不懂,只要最后等着功劳就是了,秦怀恩是因潘凌峰将所有事都安排得很好,情况他基本上也都了解,没啥要询问的。 然后,秦怀恩就开始郁闷了,吃喝玩乐,不是他喜欢的,为了这个来西北,真不值当他离开那个温暖的家,可无论是待在塞坎还是回露城,他都没事儿可做——谁让清露给他培养出这么多的得力人手呢? 然后,秦怀恩对公叔烈和潘凌峰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想去北边逛逛。”也就是狄人的领地,他去可不是闲逛去了,而是想画一幅详尽的地图。 和前世不同,大楚朝现在已拥有的疆域,在西北扩大了不少,实际上根据上一世的经验,露城已是秦怀恩详细了解的最偏北的一块地方了,还不是他亲眼所见,而是听西北老兵描述的。 再往北,秦怀恩就只知道一些地名和大致的位置了,这些还是开了露城马市后,他通过广泛收集异族人消息并派出斥候不断打探,才一点点地填补出来的,不然的话,当初告假回京,他根本就不可能给公叔瑾画出来那个三线的地图。 不过,那个地图太粗劣了,根本就满足不了详细作战的需要。 这次回到西北后,秦怀恩发现,潘凌峰将西北军弄得千好万好,只有一样不好,那就是兵力不足。 秦怀恩曾在公叔瑾面前要过八十万骑兵,至少是六十万,但是现在,整个西北的骑兵还不到五十万。 这并不是当初秦怀恩的帐算错了,而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假如生活过得富足了,就没人愿意用拼着性命打仗去换取银两和前程了。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东北系的兵士当中,当初一场大战打下来,连一些东北籍的中级将领都退伍了,到了后来,这种现象出现在了西北当地的兵士当中,民壮出身,成为正规兵士,赚够积分,换土地,回家娶媳妇过安稳日子,这成为很多西北人的生活轨迹。 就是这次中原大旱,民壮们的首选也是去燕京修城、盖房子,就连因原本所在的地方土地过于贫瘠,而全族迁到东北开荒定居的人,都是自愿当兵来西北打仗的人的数倍。 这样的情况下,西北的兵源又怎么会不紧张呢?! 当时,秦怀恩还曾劝过清露,“这样也好,自愿当兵的,都是有雄心壮志和一技之长的,不仅更容易训练,战力还会更强。” 可真要打仗时,发现没兵可用,也是挺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这一次,秦怀恩有一个没跟任何人说的“梦想”,那就是他想一次性把第二线和第三线打下来,他不想总体验这种不得不离开清露的痛苦了。 其实,仅仅打第二条线难度就很大了,因为现在大楚的疆域中,实际上连头一条线都没有,只不过是一个往北突出的露城,处于第一条和第二条线之间罢了,其他第一条线的区域,还都在异族人的手中。 面对这样的压力,秦怀恩打第二条线的困难就很大了,他怎么敢说他还想打第三条线?! 现在兵力又不够了。 秦怀恩想来想去,发现要把这一仗打好的唯一办法,就是出奇制胜,但这样的打法儿,就需要对地形的熟悉和了解,所以地图的作用就太重要了。 “不行!”公叔烈的态度鲜明而强烈,“这样的征战方式太过冒险,本官坚决不准!”他好日子还没过够呢,怎么能拿功名利禄和性命去冒这样的风险呢? 秦怀恩和潘凌峰对视了一眼,潘凌峰油滑地答道,“下官明白!”但并不是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