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起陆在线阅读 - 第六章 钟南 铁器

第六章 钟南 铁器

    第二天,三月二十一,上午照旧捕鱼采摘野菜,下午去萧大娘去探情况。

    结果很喜人,据萧大娘说,都没费什么力气,二十个陶碗只是与人说了一下,一下子就卖完了,十斤粮食到账。

    价格定的太低了,只有青龙镇的三分之一,萧大娘以前售价的四分之一,就像七文钱一斤的粮食,突然说只要两文钱一斤,试问会不会有人买,然后就抢购了。

    所谓的消费欲望是可以激发的,购买能力也可以突然提高,只要有人觉得物超所值。

    碗这个东西,每个人都要用,每天都要用,每年都会有损坏更换,多买一些也不会变质,所以机不可失,每个人心中自有衡量。

    关于萧大娘提价的建议,朱诚否决了,做好事不要计较太多。

    带着属于自己应得的粮食,朱诚挺直了腰杆,继续去进行自己的行善大业。

    一百二十个陶碗,萧大娘还没有来得及吆喝,第二天,就被得知消息的村民购买一空了,最多的人买了五十个,花了二十五斤粮食,按他家的人口计算,每人刚好十个,如果一年用坏一个,可以用十年了,不知道他家怎么突然就如此阔绰了,还是有其他企图。还有好多村民没有买到这么便宜的碗,只能等待下一批产品上市。

    此次一百二个陶碗,换来六十斤粮食,按照分配比例,朱诚分得三十七斤半,萧大娘分得二十二斤半,对于萧大娘来说,粮食赚得太容易,不费力也不费心,还是做好事,既帮助了朱诚,也降低了村民买碗的花费,这样的好事一定要多做,朱诚也很满意,希望她保守秘密,等待下一次机会。

    有了这三十多斤,粮食打底,朱诚不再去捕鱼了,可以节省时间去制造更多的商品,去做以前想干却没有条件去干的事。

    朱诚首先把每天要吃的粮食定好量,一天消耗粮食一斤半,按后世算是九百克,分三餐,里面可夹杂野菜,勉强能混个半饱。

    然后又花五斤粮食在萧大娘那里换来一个月的食盐,补充盐分,增强体力。

    接下来就去发现美,寻找那些暂时被蒙住面纱的美人。

    此时的起陆村环境很好,没有污染,水质清冽甘甜,朱诚发现很多人都是直接喝生水,而不是开水,萧大娘所经营的茶摊也是快餐和其他小玩意为主,茶水不见得能卖出多少,南山山腰上就有很多野茶树,没人摘,趁着有时间,朱诚悄悄地把茶叶采光了,通过简单加工,得到五斤干茶叶,用陶罐密封藏好。

    起陆村附近不仅有煤,其实也有零星的铁矿石发现,相思河在石塘村有一个转弯,那里有一个浅水滩,水质泛黄泛红,七天时间,朱诚就在那里捡回来五六十斤铁矿石。

    做陶器的主业不能忘,每天都要花半天的时间,同时还要制作耐火砖和其他耐火工具,为了以后再增加一口陶器窑,还有要一个土窑来炼化铁矿石。

    使用的劳动工具没有改进,只能用时间来补,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忙个不停,晚上也是在昏暗的火光里干舂米,碎矿,和泥,制砖等粗活。

    挑水,挖陶土,挖煤炭,挖耐火粘土,运输,制砖,制陶……朱诚很忙,转眼就来到了四月份。

    万历四十一年,四月初二,新的一批陶碗出窑,刚刚交付给萧大娘,第二天就已经卖完了,有些人是重复购买,有些人两次都没有买到,好像错过了几个亿,竟然打算交定金。

    廉价的陶碗释放了村民们的消费欲望,这是一个迫切的需求。

    陶碗虽然是一个古老而落后的产品,但是它技术简单,价格够低廉,用降级的思维来看,在这里,它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做“善事”不能急,也不能盲目扩大,因为大善人朱诚能力有限,力有不逮。

    欲速则不达,一切都要慢慢来,循序渐进,积累有益条件,打好坚实基础。

    “朱诚,你那边能不能多做点陶器?”萧大娘问,

    “我也想,可是这已经是最快的了”,“你看我每天要做这么多事,这已经是我最大的本事了”。

    “要不叫我家钟南去帮你”,钟南是萧大娘的小女婿,入赘的,人很老实,又勤快,地位低下,一副好欺负的样子。

    “那倒不用了,你这里这么大的摊子,肯定更需要他。”朱诚很不情愿,

    “他在这里,天天只吃饭不干事,有什么用”,钟南很冤枉,他家的活几乎都是他干的,里里外外,竟然被丈母娘说成是吃闲饭的,赘婿无人权。

    上次萧大娘收获二十二斤多粮食,这次又分得二十八斤,就二十天时间,不费吹飞之力,赚钱如此容易,所以她对朱诚扩大产能有迫切需要。

    拗不过萧大娘的热情推荐,朱诚勉为其难得到了一个免费的劳力,朱诚允许钟南每天清早把朱诚家两个小水缸的水装满,不占用他太多时间,其他就暂时不要帮忙了。

    大家都是各有心思,心照不宣。

    不过,钟南的到来还真是帮了朱诚的大忙,制陶制砖都需要水,每天朱诚都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在运水上面,而对钟南这样的成年人而言,两担水半小时不到就搞定了。

    朱诚装水运土运煤都是用自制的简易独轮车,一次四十斤左右,达到了朱诚的极限。

    从萧大娘口里得知,买陶器最多的是村里的朱友和郑超,都是村民里面相对不安分的人。

    对于他们也想做善事,应该顺其自然,不做阻挠,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切都要早做规划和打算。

    四月初,在完成第一炉陶器以后,又接着烧了一窑耐火砖头和少量耐火的容器和器具,因为是在耐火砖砌的窑里烧的,所以比先前露天烧的砖要好,得到六百多耐火砖,然后朱诚用这些砖砌了一个炼铁的土窑。

    把这段时间,全部捡来的大约有一百斤左右的铁矿石,分批进行试炼。

    炼铁,朱诚以前是没有cao作过的。

    前世朱诚有一个亲戚还有一个同学的父亲都是打铁的,每天打铁打的叮当响,看上去很费力,家里面都是有一个房间大小的高炉,外面包铁壳,里面砌耐火砖,高炉上面进料,下面有出口,进风口,观察口等,朱诚没有玩过炼铁和打铁,每次看到炼铁炉里面烧的红红的铁水就会觉得危险,自然就不敢尝试,只是在一旁围观。

    朱诚根据自己浅薄的经验和网上看到的非专业知识开始尝试炼铁。

    朱诚建的土窑是一个弱化和缩小版的高炉,外面没有铁包壳,只有一米多高,从上面的进料口放入铁矿石,煤炭,石灰石等,没有焦炭,用煤炭凑合,质量差一点也无所谓,用石灰石做还原剂,隔壁石塘村,石头众多,石灰石,青石,大理石都有,这两天弄了一些回来。引火炼铁,扇风观察……

    第一次炼铁,一百斤左右的铁矿石大概炼出了十斤生铁,用耐火粘土制成的模具容器一一造型,最终得到了朱诚三个多月来急需的工具,一把锄头,一把斧头,一个小锤子,虽然简陋,可能不经用,但是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朱诚由此从原始的石器时代跨过青铜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

    有了铁制锄头,挖陶土,挖煤炭,和泥巴,效率提高了很多,就算是平整路面,开荒种地也有可能;有了斧头以后,砍树也省力了,可以多砍些树把住的窝棚,放陶土,煤矿的地方再搭大一点,或者多搭几个独立的窝棚。并且有了斧头,朱诚安全感也提升了;锤子也是好东西,以后碎土,碎煤,碎石,甚至舂米都省力了,今后打铁锤子也不可或缺……

    四月份悠然而过,制成良品陶器六百个,加上三月底做成的一百五十个,共计七百五,分三次给了萧大娘五百个去卖,效果很好,供不应求,分得粮食156斤,食量增加,每天吃2斤,其他生活消费去掉13斤,本月省下粮食83斤,上月结余12斤粮食,所以最终存粮95斤。

    万历四十一年四月底,朱诚的资产,粮食95斤,陶器窑1个,炼铁土窑1个,铁器三件,秘密煤塘,秘密陶土田,秘密耐火粘土矿各一个,商业合作伙伴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