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北美大唐在线阅读 - 第384章 378 中华特区的一年(中)

第384章 378 中华特区的一年(中)

    清廷马上便要收回广东的治权,对于大唐来说,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由于这段时间内,军管政府对于广东实际上更多采用了无为而治的方式。由于人力相对紧缺,所以唐人在广东基本上只做了两件事:移民和商贸。

    大唐几乎在广东的各州府,都设置了移民办事处,治权转交之后,这些移民办事处仍旧会维持下去。乐观的估计,广东仍旧会在今后的几年时间内,为大唐提供数百万的移民,当然制约的主要因素还是唐人的运力。

    此外,大唐借着治理广东的机会,彻底把大唐商货铺满了大半个广东地区。各种来自大唐本土生产的商品,在广东地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营销渠道。比较典型的就是广州府,在唐治期间,广州府实建立起了发电厂,开始为城内进行供电。由于在之前的广州围城战中,城市遭到了比较大的破坏,所以城内又由唐人的建筑公司承揽修建了一批新的建筑。甚至,广州还在年底准备开起一家大唐联华超市,供应各色大唐的货物。另外,广东人心眼也比较活,很多人看上了唐人的机械。这些商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从唐商手中买走了一些机器,开设起了自己的工厂。仅一年的时间内,广州府就有大小三十家使用大唐机器的工厂建立起来,包括生产水泥的水泥厂、造纸厂、印刷厂,靠着缝纫机缝纫衣衫鞋帽的成衣厂,面粉加工厂等。

    可以说,从工业化的角度,广东甚至是跑在江南全面的。即使治权被转交,新任的广东巡抚也不会贸然地开倒车。可能开设工厂的审批程序将会变得困难,不过这仍旧阻挡不了一批新兴资本的崛起。

    在广东和江南等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势——投资田地的回报率会是相当得低的。这是因为清国在外贸政策上无法自主,使得大唐商品无限制地杀入本国市场,尤其是在大唐严重过剩的粮食,都在疯狂地涌进来。大量的劳动力在大唐不可能全部都云集在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相当一部分还是进入了农场。截止到1780年10月份,仅珈州一地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亩,而如果开足马力整个大唐每年的粮食产粮已经指向千万吨每年。

    这是个无解的问题,一方面农业技术反而是大唐最接近现代的技术,无论是从良种还是其他耕作方式、肥料和轮休轮作之类,比起工业中什么单晶叶片涡扇发动机、石墨烯一类的东西容易实现得多。而且大唐粮食比例中,高产作物比例也比较大。另一方面,大唐现在本土人口仅为200万左右,每年粮食的直接消费量撑破天也就是三四百吨,以人均消费量计算的间接消费量,也最多只有七八十万吨的样子。可以说,打1776年开始,大唐共和国的粮食生产的供需关系一直都是严重失衡的。

    国内大喊着要均衡发展农业,中央谷地开始大面积地种植蔬菜、水果、干果乃至棉花和亚麻,可是这仍没办法阻止粮食产量的暴增,尤其是不断地有新的农民进入农场的局面下。原本国家认为国内移民增长过快,不宜限制粮食生产,应为新移民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应。但国政院农业部在今年召开了紧急农业发展会议,如果继续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不仅会带来大量的粮食浪费,而且还会出现农业的崩盘。大唐已经执行了粮食官方计划定价多年,如果以市场自主定价,那么粮食连一斤一分钱都卖不到,甚至农场无法支付自己的化肥和农机成本。另外,大唐共和国储粮量,已经突破1200万吨,哪怕未来大唐人口飞速增长,也根本不惧出现什么情况。

    为了解决粮食产能过剩,大唐粮商极为努力地向全世界推销本国出产的粮食。现在大唐粮食主要出口地是新西班牙殖民地和欧洲,不过出口量比起生产量还是不足。此时大唐已经基本控制了墨西哥、格林纳达、秘鲁和智利等地的粮食价格,当地本身产粮就很少,在有了大唐稳定的供应后,甚至很多人抛弃了农场去作别的了。可是这些地方的出口量,总共加起来,也只有几万吨。毕竟像墨西哥这样的地方,很多人种玉米都是自给自足的。

    清国于是便成了大唐共和国重要的粮食出口市场,相对较低的亩产、庞大的需求、以及被控制的外贸海关,都使得大唐能够大量地倾销自己的过剩粮食。于是在这一年,大唐中华三特区,都出现了极为强劲的大唐粮商,他们带来了百万吨的的粮食,并且以低价开始倾销。这部分粮食在大唐没有丝毫价值,可是运到清国来,卖出去全都是利润。不过对于清国本土农业经济的打击也是极重的。

    长此以往,不管是湖广还是江南,农民靠着耕田能够养活自家,但是以剩余粮食换取其他生活物资的能力就大为下降了。特别是自己无地的佃农,本身生活就比较拮据,在完粮纳税之后,剩下一点口粮和换钱的粮食。可由于大唐粮食的倾销,必然导致他们收入严重减少,甚至几乎没有银钱的收入,最终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破产。一年两年,清廷还发现不了这其中的奥秘,但是长期以后清廷必然会发现唐人的粮食倾销,正在动摇他们的统治。

    随着大唐建造出越来越多的岛礁级万吨货轮和海洋级小型货轮,粮食的出口量会不断攀升,甚至在未来达到数百万吨乃至千万吨。跟另一位面21世纪中国本身粮食供不应求必须进口的情况不同,实际上清代的粮食产量是不仅能自给而且还略有盈余的。但市场上出现更廉价的粮食,自然会严重大家清朝的农业生产,哪怕进口量只有清国粮食产量的百分之几,也足够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

    对于大唐来说,产粮的可不止是西海岸的三州。东南三州现在还没有多少人口,暂且可以忽略不计。以流放的满人为主要人口的固威领,虽然整体农业产出远不及本土,但是也有近百万吨的粮食产出。刚刚入手不久的奥羽海外领,那里还有二百六十万的日本农夫,大唐一时还不希望工业化这个海外领,所以主要还是维持其种植业渔业和林业为主的经济形态。而且这里也正在进行农社改造和农业技术的改造,显然不久之后这里也将会成为粮仓。因为另一位面中,奥羽本就是日本重要的产粮地。当然,奥羽的粮食可以卖到日本去。东南亚的三海外领,受限于人口,不会主要发展种植业,他们的粮食将由本土进行供应,但也会形成一定的自给能力。

    可以说,粮食已经变成了大唐共和国,用来蜕变中国的一个重要武器。大唐粮商们夹杂在形形色色的其他大唐商人中,带来了他们的货物,似乎很难进行分辨。因为大唐商人的作用都是类似的,他们带来的商品,要么是清国没有的,要么是清国有而他们卖的价格低质量好的。尽管如此,这批粮商将成为改造清代小农经济社会的重要推手。

    大唐粮商们往往主动接洽各地的粮商,向他们进行供货,有些甚至更主动地在一些地区开设粮店,专供大唐出产的各种粮食。当然,很多粮商也不仅仅只提供简单的脱壳粮食,而且提供粮食的加工品,面粉、机制面条、米粉等等,在经过加工后,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对于普通的清国消费者来说,这些粮食加工品的价格可能会略贵,他们不会主动选择,但终究会这类货品会走向每个人的家庭。

    真正算是高利润的,还要说到大唐的油和糖。另一位面里中国的大豆已经几乎全面依靠进口,中国人的油脂摄入掌握在了世界四大粮商手中。此时的情形也有些类似,大唐任一一种作物供应本国都是供过于求的,本土出产的大豆、花生和油菜,经过加工后,出产大量的优质食用油。而清人的油脂摄入一直是不足的,生产升本高、价格昂贵是主要的因素。而从大唐出口的食用油,因为低廉的价格,很快就受到了欢迎。

    同样待遇的还有食糖。大唐在夏威夷群岛开辟了大量的甘蔗田,又被运到本土加工成食糖。在近代以前,不止中国,就连欧洲糖的摄入量也有限。一度从美洲带回来的白糖,是要放在伦敦的药店里当成药品出售的。可以说,跟油脂一样,糖也是有着巨大需求而供应不足的货物。几乎有多少白糖来到三特区的港口,一周之内就有多少货被分流到各地去售卖。再加上欧美等地的需求,大唐出产的白糖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

    实际在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时代,农业和简单农产加工品,都是社会消费的主力。大唐经济部门在把握这个脉络之后,尤为重视此类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