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田园大唐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七十一章 掌权部门新成立

第四百七十一章 掌权部门新成立

    ;

    第四百七十一章掌权部门新成立

    宋乾带来许多帐篷,免费给暂时没盖起来房子的泥河县百姓使用,还亲自带领许多人,挨家挨户地给送豆油与米面,这家给二十斤,那家给一坛子,满口大唐和新罗亲如一家的话。

    并强调了拆迁款已经全部交由木县令的事实,希望没有得到全款的百姓能够给木县令一点时间,木县令一定有为难之处,相信作为一县父母官的木县令会尽快处理好相应事宜。

    宋乾转了一圈,花几天工夫又回到水云间酒楼休息去了。

    木县令得到了许多帐篷却更愁了,钱的事情被捅出去,如今的帐篷还不如没有,因为不够数,仅仅是没有房子人家的十分之一的数量,宋乾免费给的,总不能抱怨他给的少,留在衙门里,给谁不给谁很难办。

    眼见着新年一天天临近,到了腊月二十这一天,县中与百姓的冲突就没停息过,百姓找来询问,衙役打出去,百姓在邻里间相互游说,派衙役去调查,就这样往复循环。

    木县令把贪墨的钱交上去不少,上面不追究了,可再想按当初的数额给百姓,那绝对不够。

    一场大雪下来的时候,木县令病了,寒了心的百姓也趁着冰封的时候拖家带口,要越过泥河来到大唐一方,只求有个安身的地方,什么苦活累活都愿意干,如果能留下就再也不回去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了,京城也不例外,宫中高力士一刻也不得闲,指挥着一帮人开始扫尘,进行民俗的祭祀。

    各地电报往来频繁,凡是家中有亲人在外,并知道确切地点的,都愿意花出一点钱来报个平安。

    或许是因为有了电报,传递消息方便,地方州府官员提前很长时间便开始在州府中宣传当今圣上的功德。

    百姓的日子相比以前确实好过许多,尤其是新出生的婴儿,死掉的比以前少了十几倍,没再出现生出六七个孩子,到最后一个也剩不下的情况。

    见州府号召,由势力大的家族和地方乡绅领头,纷纷在万民表上按手印,向京城送至,看路程远近,估算大概时间,提前或者是先到的等待,于小年这一天汇合,送到京城给李隆基看。

    按王鹃曾给张小宝说过的李隆基好大喜功的事情,如今并没有出现。

    李隆基看到那堆成山的万民表只是高兴,却丝毫不敢放松,知道了海有多么广大的他已经明白湖泊的渺小,在听信张小宝和王鹃所说的那个地方可以把‘炮弹’从陆州打到京城,他也不认为现在有什么自保的本事。

    加上高力士把新罗泥河县百姓离心的事情刻意摆在他案头上,李隆基准备继续奋发图强,什么时候大唐的科技达到了能寻找另一个厉害的国度,并且从大唐的京城打一发炮弹能落到对方京城之后再说。

    “去给朕把力士唤来。”李隆基从一堆的万民表中钻出来,心中突然有个想法,让人寻高力士。

    未几时,一身灰的高力士匆匆赶至“陛下唤臣?”

    “恩,你这是……。”看到高力士狼狈的样子,李隆基诧异地问道。

    “回陛下,御厨房炉灶灰烬难清,臣帮着运了两土篮子陈灰,小宝来信时说过,以后有什么煤气、液化气等物可替代木柴与煤,却不知何时才能见到,陛下有要紧事?”

    高力士也不敢在皇上面前掸尘,就那么灰溜溜地站在离皇上稍微远点的地方说话。

    李隆基本是想说万民表与新罗百姓离心给大唐的提醒,听到高力士说起张小宝,一时间把这事忘了,眼睛一瞪,愤愤道:“朕要治张小宝和王鹃的罪,他二人不事解度使之职,放千万民不管,却跑到突厥所在,欲把朝廷律法置于何地?”

    “是,陛下所言确实,前时电报通讯,言及他二人已近丰州,不日便可到达,是否招其二人速速回京,并集刑部、御史台、大理石同案问责?”

    高力士顺着皇上的话说起来,一副不把张小宝和王鹃捉拿归案势不罢休的样子。

    “呃?这……这到不必,然不可不罪之,朕欲罚其俸禄一载,另有张小贝等人,不与建安行官,暗自纵容张王二使,身负监察之责却不奏表,瞒朕于京,现撤其御史台弹劾之权,同罚俸一年。”

    李隆基把罚俸禄的字眼咬的很重,好像是一个了不得的惩罚,以示其威。

    周围宫女太监低头不语,大部分在看自己的鞋,张王两家发的,里面有中空的地方,又找懂得xue位按摩的医生研究,有各种小点凸起,经常奔走宫内,比以前轻松,据说一双鞋的造价就是三千文,也不知张节度使他们一年的俸禄能有多少,够不够给宫中所有人换一次鞋的?

    高力士则是满脸苦涩“陛下,小宝他们再罚就罚到十年后了,上回因刺杀之事就罚了三年,加上先前的,正好十年。”

    “那也要罚,不罚不足以正律法,不罚不足以平民怨,不罚他们下次还敢跟朕玩消失。”李隆基毫不留情,金口玉言就定了下来。

    高力士做足样子,显出了皇上的公证不可欺,这才绕过扣工资和奖金的事情,说道:“陛下,建安县张小贝县令要是知道您撤了她的御史台弹劾的权力,该闹了。”

    “闹?朕岂会因她等失职撤其官而闹妥协?今日寻卿前来还有另一事,如今我朝四海升平邦来贺,民欢臣贤,然,我泱泱大唐,总归是有那私心为己之官,不可不防不能如新罗泥河县百姓离心那般。

    故,朕欲立一新职,督察我唐各地官风,但有发现欺民愚民之官,定严查狠治,便宗室之亲也不可饶,巡大唐境内,查万官忧劣,军政莫可阻,凡被查者,若语焉不详,可当时定罪,余小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李隆基这才说起最先找高力士要商量的事情。

    高力士不停点头,等皇上说完,这才担心地问道:“陛下,您要重新成立一部门,在我唐到处巡查,而且所有官员都是被查之列,还可临时定罪,那,那选何人任之?”

    “对,我就是这么想的,人自然得多,像先前查修桥铺路之事一样,到各地来往几拨巡查,如果前面的巡查之人查不出毛病,被后到的人查出来,那么连先前的巡查的人一并问罪,我准备每地最少派出三拨。

    到时地方想花钱招待贿赂,也算大罪,可我担心就算是连续查三次,或者五次,有的地方依旧有足够的钱财和办法把巡查的人全部买通,加上有宗室与其他家族的关系,很多巡查之人不敢查下去。

    所以嘛,我就让小贝他们来做这个事情的头头,我不相信哪个地方的人有足够的钱买通他们,更不用担心他们会怕宗室与大家族的人,我大唐各地有他们的酒楼店铺,想是情报工作做的比我这个皇上还足,有他们管着,我看谁敢不尽心?”

    李隆基认为自己解决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高兴中也不一口一个朕了,想到被查的人准备买通小贝一群小家伙时的无奈样子,就觉得好笑。

    “哈哈哈哈,卿以为如何?”李隆基终于是没忍住,大笑了一阵,又问高力士。

    高力士明白了,怪不得刚才撤小贝的官撤的那么利索,原来是有更大的官要给小贝他们,当然,他也不认为皇上真的是让小贝来管,最后要落到小宝和鹃鹃的手上,只是不好直接给解度使那么大的权力,故通融一番。

    “陛下所道极是,臣可担保,小贝他们不会被人贿赂成功,也没人贿赂得起,只是此事事关重大,需年后朝堂之上商议才好,臣恐不能通过。”

    “谁反对谁心里就有鬼,朕先查查他,去吧,给小宝他们去信,让他们注意安全,有人心思不稳则该杀就杀。”

    李隆基挥挥手,示意高力士去报信,他自己则继续欣赏一堆的万民表。

    京城的新消息还没传到,张小宝已经到了丰州。

    以前的丰州城,内城有一个比较高的土墙,用来阻挡突厥的侵袭,现在的丰州城根本没有任何的城郭,来往畅通无阻。

    丰州城的百姓却比曾经更觉安稳,有张王两家的人在此坐镇,让他们不用担心会被敌人突然攻打,尤其是今年刚刚运来不长时间的大炮,摆在那里,晚上睡觉都不会做噩梦。

    突厥浩荡的人潮来到丰州,看着如今丰州富裕的情形,说心中没有其他的想法还真不可能,但没有人敢付褚于行动,就在他们以为往后可以在丰州生活时,仅仅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队伍又继续起程。

    默棘连也不曾想到这样,找到张小宝询问“张小宝,你要把我们带到哪去?不是留在丰州?”

    “留在丰州,好让你们随时反叛?走吧,今年过年我与你们一同在外面过,把你们都安排到好地方去,像你们各个部落的头领到京城当官,其他的人分散开安置在我大唐各繁华之地,我积利州也会要一部分。”

    张小宝不掩饰自己对突厥人的防备,实话实说。

    默棘连也无法反驳,换成他同样不可能把人留在丰州,心中担忧地又问“那你能保证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我能保证对他们一视同仁,只要他们肯努力干活,就会和其他的大唐百姓一样,先期会有人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会有人教他们怎样养殖耕种,头两年如果学不会,家中生活不好,可以给予补贴。”

    “那生病了是否会像你大唐百姓那样得到救治?”

    “没有你我之分,入我大唐就同为大唐子民。”

    “孩子也可以去学堂,考科举?”

    “可以。”

    “受灾了,同样给减免租税?”

    “不仅仅减免,如灾重,还会给钱粮。”

    “有人行商,到周围其他小国的时被欺负了,也有人为他们转战千里,奔杀不息?”

    “别说千里,就算是万里也有人负责讨回尊严。”

    “那你图个啥呢?”

    “就图往后突厥一地安稳,进行战略部署,好继续朝外扩张,方便掠夺更远之地的好东西,为天下和平努力。”

    默棘连这回没什么可问的了,却始终想不明白,去打别人,掠夺别人的东西,怎么能与和平扯上关系。

    此时黄河已经冰封,又无战事,自然不可能用大量的钱财买炮弹去炸河,故此突厥人被张小宝分成一小拨一小拨,或走冰面,或行在两岸,由人押送着朝京城方向走去。

    默棘连等头领也正要跟着往那边走,却被张小宝拦下“默棘连,你们跟着我们走,走另一条路,先到三水县看看,过了年到地方正好是开春不长时间,瞧瞧那里是怎么耕种的,以后到京城当官,得熟悉很多事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