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蒙山军在线阅读 - 第十九节牺牲三

第十九节牺牲三

    接掌辖9个军另两个独立重炮师和两个铁道兵师的庞大远征军指挥权的王明远上将无暇顾及一个中校的失踪。现在他必须考虑整个远征军的行动了。

    但他还是过问了叶延冰上将的返程。自文尼察到远东,这一路的铁路线基本控制在中**队手中,安全是有保证的,但他还是发出一道命令,要求各地兵站报告叶上将的返程情况,确保他的安全。

    叶延冰没有来辞行直接回国,肯定心中憋了气。这或许对他不公平,但王明远理解龙谦的决定。调回叶延冰有助于修复跟俄国人的关系,俄国人现在急了,波兰前线急转直下的战局令俄军大本营陷入了慌乱,来自俄军西南军、中俄两个总参谋部给王明远的电报一天高达几十封,都是讲彻底恶化的波兰战局。远征军主力正在向波兰南部运动,面临跟俄军西南及西方两个方面军的配合问题,如果不调走叶延冰会麻烦的多。

    勃鲁西洛夫恨透了叶延冰。认为导致西南方面军主战线崩溃的责任应由叶延冰上将承担。龙谦断然召回叶延冰可以最大限度平息俄国人的愤怒,将政治问题转化为相对单纯的军事问题。

    叶延冰“消极避战”不该由他个人负责,这一点王明远心知肚明。总统的俄国战略是一个庞大的计划,王明远怀疑还有很多后续步骤及安排并不为自己所知。叶延冰将远征军主力扣在乌克兰不动并非不利。这一点自认在军事上跟鲁、封、叶等同级别元勋有差距的王明远也看的很清楚。

    如果将从克拉科夫方向冲入波兰腹地的德军比作一头野牛,现在远征军的利剑不是对着牛头而是相对薄弱的牛身。随着德军主力向波兰中部延伸,它的后方愈来愈暴露出弱点。给了集结于利沃夫以西的华军主力更多的选择。

    这个局面对于华军是极为有利的。造成这个局势的叶延冰却被牺牲掉了。

    关于远征军的战略方针,龙谦有过极为明确的指示,即使是在他到了俄国后,龙谦给他的电报中不止一次地讲到这个问题。除却政治上的考虑,龙谦坚决反对阵地战,对伊普尔、凡尔登、索姆河等战役的思路嗤之以鼻。即便是竭尽全力武装起来的远征军,跟德、法、英、俄等老牌强国比起来仍是叫花子。所以那种靠金钱和人命填起来的阵地战要尽量避免。东线有着天然的打阵地战的优势,要用运动战的方式体现远征军的价值。叶延冰和熊勋在罗马尼亚正是贯彻了总统的思路。虽然部队因行军而疲劳不堪,但却打出了意想不到的成绩。叶延冰制止了熊勋集团向保加利亚的攻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打阵地战。叶延冰回到乌克兰后的所有安排都是继续策划运动战,强调部队的运动力,不遗余力地解决交通问题。准备在主力投入波兰方向的作战后继续贯彻运动战的方针,努力创造打歼灭战的机会。

    王明远现在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当初组建远征军班子时龙谦征求了他的意见,他坦承自己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不足。最好由封、叶择其一挂帅远征。封国柱指挥了山东战役,叶延冰在开国之战的指挥能力已经得到了证明,而自己更长于军队管理,从广州起事,自己就没有结结实实地打过一场大仗。

    龙谦不同意他的看法。龙谦说,“严格地讲,我们这个团队中的所有人都缺乏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包括鲁山在内无一例外。我们所打的那些仗比起欧战的规模而言都是小儿科。封国柱打赢了山东战役,但从方案的制定和具体指挥,总参都深陷其中。经验需要在实战中获得。没有什么捷径,更没有天才。这不算什么问题,即便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他们怕是也没有指挥百万大军的经验吧?你从蒙山寨开始到现在,快二十年了吧?一直搞军队,未必比那些外国统帅差。

    “但远征军在国外作战。与国内完全不同,这是国防军出国第一仗。又事关国家的千年大计,对统帅的要求更高!首要的是政治合格,必须理解并绝对执行国内的指示,当然是原则性的指示。其次是要在部队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你是符合这个要求的。你这个人啊,谨慎,廉洁,不谋私利,办事公道,算是有口皆碑啊。你的弟弟同远也算蒙山军老兵了,组建第五镇就参军了吧?却从未受到你的照顾,授衔不过是上校,应该说是亏了些,这一点你比他们几个强。我选择你挂帅是经过反复考虑的,远征军部队来自各个山头,你做国防部长多年,镇得住。至于打仗,我可以给你配最好的助手班子……”

    这番话言犹在耳。

    龙谦首先组建了远征军第1集团军,其编成内的几个军都是他选定的,除了司令官,其余的高级军官配备都是按照他的意见办的,副司令官熊勋是北方军山头的重将,参谋长薛晓才则来自山东军,协助封国柱打赢了与日本人的关键一仗。司令官无疑是最重要的,他几经考虑,推荐了石大寿,从资历上讲,石大寿是参加过蒙山整军的老人,那时候就是龙谦手下仅有的几个连的连长了,现在当着北方军区司令官,而第1集团军来自北方军区的部队最多,其第9军又是国防军三大王牌之一,换做别人,怕指挥不顺。

    但龙谦否决了他推荐的司令官人选,而是启用了叶延冰。

    在他看来,叶延冰在国防军中的实际地位不低于自己和封国柱、石大寿一帮人,在宁时俊离开陆军后,叶延冰是山东军这个大山头的领袖人物。又是陈超的女婿,深得龙谦信任是无疑的。之所以选择叶延冰,他猜测是龙谦借重叶延冰打防御战的经验。国防军内有种说法,叫封攻叶守。德州战役的难度不小,但叶延冰没有辜负龙谦的信任,打赢了那场决定国家走向的关键战役,其功绩在建国之战中不在鲁山、封国柱和自己之下。

    可这又和龙谦打运动战的思路不符了,让一个善于打硬仗结死寨的将领指挥运动战是不是不合适?可先期赴俄的叶延冰打出了令世界瞠目的罗马尼亚大捷来,充分证明了龙谦目光的犀利。也证明了他们这帮跟随龙谦成长起来的将帅们的可塑性。罗马尼亚战役后,司徒均组织了战役研讨会。他也受邀参加了,研讨会上,司徒均对叶延冰和熊勋俩人在罗马尼亚战役中的指挥赞不绝口,认为几次转换攻防的节奏都掌握的极妙。充分证明了即使是在地形民情都完全陌生的山地战中,一样可以施展国防军运动战的长处,也证明了总统要求远征军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以运动歼敌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有罗马尼亚战役的胜利垫底,王明远放手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叶延冰,放心地去了彼得堡面见俄国最高军政首脑,协商远征军作战的有关协同及后勤方面的问题。沙皇以最高礼节接待了他,俄军统帅部的将帅们不吝对中国远征军的赞誉,这一切都来自罗马尼亚的胜利。

    但就是这个时候,叶延冰出问题了。先是在保加利亚战略上与俄军最耀眼的明星勃鲁西洛夫将军产生了严重分歧,俄国人做了让步,由他们来负责保加利亚攻略。当时他就意识到。将摆在保加利亚门口的中国远征军撤回来,再将俄军调过去,一来一往至少需要20天的时间,战机怕是已经丧失了,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部署他找不出,要打就用远征军打。不打就算了,为何要做这样无益的换防?在与叶延冰的密电往来中。叶延冰明确判定俄军不会成功,他感到叶延冰有些幸灾乐祸,坐视俄军在保加利亚因兵力火力不足而导致失败。

    勃鲁西洛夫将军给彼得堡的报告里把保加利亚失败的责任推给了叶延冰。说完全是因为叶延冰将军不顾大局的行为导致了战役的失败,如果将中国远征军最南端的两个军转隶给他,保加利亚的德国人早就被赶走了。那位在他看来宽厚仁慈的沙皇陛下压下了勃鲁西洛夫的报告,只是对他表示了遗憾,并且再次对远征军的贡献表示赞赏。他心中有些惭愧,清楚叶延冰抗命的根本理由是龙谦不欲将远征军至于东南欧战场,既因为远离中国人控制的铁路线,更因为不便施展已经确定的俄国战略。但这种战略性的失误还是令王明远感到有些对不起俄国人,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政治的残酷,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没有丝毫的温情脉脉,只有冰冷的利益。

    但总统是对的,叶延冰也没什么错。将两个精锐军交给俄国人死拼德国,换不来任何的好处,难道中国可以在保加利亚那个穷地方捞到什么好处吗?他完全看不到。

    可芥蒂已经萌生,接下来在波兰的问题上,叶延冰的做法激怒了俄国人。他们不愿承认自己在战略上的失误,却将西南战区的失败归咎于中国人的别有用心。法国人是俄国传统的战略盟友了,法国大使及法军驻俄最高军事代表团团长找上了他,从协约国最高利益的角度指责了中国远征军的不作为。如果俄军在波兰遭受严重失败是协约一方不能接受的,那将影响协约国的全部战略,进而影响到美国对华的支持!

    他不在意法国人的威胁,但龙谦措辞严厉的电报来了,要求他留范德平于彼得堡磋商与俄方的协作,迅速回文尼察接管远征军指挥,用实际行动挽回影响。紧接着,对叶延冰的免职令下了,他失去了在军事上最信赖的助手。

    现在王明远上将必须面对复杂的战局承担起最高责任了。从昨天开始,德军猛攻卢布林21军防线,战况至为激烈。张作相给王明远的最新的电文说德军突破了63师的防线。正在组织反击。张作相的电报里没有提到增援,但却说了德军有迂回卢布林后方的迹象。

    根据王明远的命令,第1集团军司令官熊勋中将切尔诺夫策赶回了文尼察远征军总部协助王明远工作。王明远交给熊勋的第一件任务就是根据现有的情报研判战局并提出我军的行动计划来。

    叶延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两个集团军编成后,第1集团军目前只辖5、9、15、16四个军,其中第5和第9军为防止罗马尼亚局势恶化危及远征军交通线安全,仍留在切尔诺夫策一线。而第15、16军已经西移,实际上加入了石大寿指挥的第2集团军序列,这样,在波兰东南方向。远征军可以投入的兵力是七个军另两个独立重炮师。

    赶回文尼察总部的熊勋用四个小时研判局势后,向王明远报告说。“德国人显然是想将西方面军全部装进网中。俄国人给我们的情报我不太相信。对付俄军第11集团军的德军绝不会有9个师或者更多,最多5个师!它的主力必须向北而不是向南。现在德军沿维斯瓦河分成了两大股,彼此策应。维斯瓦河西岸的德军的目标是华沙,其战略任务是配合北路德军合围俄军西方面军。维斯瓦河东岸德军主要是对着我军的。这对于德国人是痛苦的,但不布置这一路就不能保证德军战略意图的实现,毕竟我军集结的消息不可能瞒过德军……

    “司令命21军固守卢布林是正确的,它是波兰东部的交通枢纽,德军不拿下卢布林就很难向华沙展开主力兵团,也无法取得面向我军的战略支撑点。这一路德军来势很猛,敞开了他的侧翼而不顾,德国人是不是感觉到了我军跟俄军的配合出了问题?这很有意思。

    “司令是不是担心德军绕过卢布林扑向华沙?我认为不太可能。只要卢布林在我军之手,德军的行动就不自由。所以德国人必须占领卢布林才会感到安全。21军并不需要挡住德军向华沙方向的迂回。只需要固守这个点就可以了。德国人愿意迂回就让他迂回好了,现在是冬季,反而有利于德军的运动了。如果他们绕过卢布林与内圈德军会师,对我军并非不利。我的意见是主力现在还不要动,要看一看德军的动静再说。”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让我想一想……”王明远陷入了困难的选择。

    王明远明白了熊勋的用意。根据俄国人提供的情报,从克拉科夫这个口子涌入的德军判断为30个师左右,其中9个师转向了东南,攻击俄军第11集团军并将其驱逐向东南。保障德军后方安全。主力兵分两路,沿维斯瓦河两岸向北展开了突击。西岸德军沿凯尔采——拉多姆突向了华沙,与俄军西方面军部队展开了激战,另一路则沿维斯瓦河东岸经斯塔洛瓦沃拉突向了卢布林。这股德军大约10个师,其前锋部队已经与21军展开了激战,企图占领卢布林后构成面向华军的外圈。

    远征军投向波兰的七个野战军是一支足以扭转局势的力量!如果立即投入攻击,可以拦腰切断维斯瓦河东岸德军并在突破点和卢布林之间构成一个小包围圈,搞得好的话会逮住3~5个师的德军。但德军也可能逃脱,因为其西面并无敌情。当远征军冲过维斯瓦河,必然与内圈德军发生交战,从而将德军吸引到自己身边。这样一来,俄军西方面军南路的危机顿解,但战役的压力很可能要由中国远征军来背。

    熊勋的打算和叶延冰如出一辙。即让俄国人和德国人先火拼,待局势明朗后中国远征军再扮演救世主角色。

    但这样必将继续恶化中俄的关系……远征军的打算瞒不过任何人。如果俄军西方面军遭到重创,即使华军收复华沙也无济于事了。波兰大部将被德军占领,德军东部战线将缩短500公里以上,节省出大笔的兵力。

    熊勋他们是从军事上考虑问题的,但王明远必须将政治因素加进来。

    当天晚上,王明远亲自起草了一份给北京的绝密电报,亲自到电报室看着报务员发出了这份电文。他在这份长电中分析了远征军的局势,建议提前发起攻击以挽救俄军的崩溃。在等候最高统帅回电的时候,王明远叫来了熊勋和薛晓才阐述了自己决定了理由。熊勋理解王明远的决定,叶司令已经为此做出了牺牲,“王司令,即使按照您的设想打,也需要等一等,让德军更多的部队钻进预定的包围圈。击溃战有什么意思?”

    “但张作相打的很苦。虽未要求增援,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你一直在北方军区,对这个军的了解比我深吧?他们守得住卢布林吗?需不需要3军增援上去?”

    “我对21军的了解还不如您。我一直在外蒙带5军,去年才接了9军。如果不放心,我乘飞机赶到卢布林督战。”

    “那倒不必,我需要你去大寿那里协助他指挥,”王明远沉思片刻,“我决定再次报告北京,我们将立即出击援助俄军,不要司令为难了。晓才,你来记录。”王明远在口授电文前说了一句话,“总统选举就要举行了,就让我们用一次大捷为司令祝贺连任吧。”

    王明远的第二封密电再次发出,表示自己将顾全大局,提前发起进攻战役,战役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击溃并争取歼灭维斯瓦河东岸德军,保证远征军向华沙方向的道路畅通。根据第一阶段的战果再确定第二阶段的战役目标。

    当晚,俄军副总参谋长阿尔杰米耶夫中将抵达文尼察,王明远上将接待了这位使命与范德平中将基本相同的俄军副总参谋长,向他通报了自己的决心,告诉他已经下达了战役命令,集结于利沃夫以西的远征军部队将展开行动,力争将维斯瓦河东岸德军消灭,然后将继续向西突击。

    阿尔杰米耶夫将军闻讯长长松了口气。这就好了,之前跟华军的分歧基本消除了。他的使命就是督促王上将立即行动,现在可以向统帅部复命了。当王明远问及俄军西南、西两大方面军的现状时,阿尔捷米耶夫将军坦承情况很糟糕,西方面军陷入德军三面夹击中,不得不费尽力气转身向东对付身后的威胁,“现在好了,只要贵军展开攻击,局势就会好转。”他建议王明远至少调一个军转入卢布林方向,从那里转向华沙,王明远明白俄军担心北方的威胁,企图拆散远征军顾及各个战场,“现在所有的兵力都必须用于当面战场。您说的是第二阶段的事情,先让我们解决眼前的危机吧。很遗憾,由于贵军西南战线迅速崩溃,我们失去了取得更大战果的机会,不得不做出牺牲了。这符合彼得堡的战略,但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