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为天地立心在线阅读 - 第一四八章 伐蜀

第一四八章 伐蜀

    南京城内,自从征北大军返回京师后,捷报也已诏告天下,大体上算是一片欢欣。

    朱元璋对内,该封赏、该加爵的「武将」们,除了不知「进退」的文臣李善长外,都封公、封侯了,随后连重臣「刘基」也封诚意伯。

    而那个被贬官流放、又被召回的汪广洋,则赚到一个「忠勤伯」;至于该处置的、不识相的杨宪,也已伏诛。

    朝廷内大事底定,朱元璋朝政的重点,便又转向对外征伐。

    朕的大明朝,「疆域」还太小啊!

    对于朱元璋来说,北方故元主已殂(驾崩),故元的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颇知「知天命」,望风遁逃;故元的大将扩廓帖木儿,也仅与妻儿以「流木渡黄河」,全都遁逃至「岭北」的和林,成了现今的「北元」。

    漠北的「北元」看来已无威胁,接下来比较靠近「中原」,还未纳入大明的版图疆域,有三个地方:东北的辽阳、西边的蜀夏、西南的云南。

    ………

    先说东北辽阳,现在据有此地的纳哈出,是北元的辽阳行省丞相,兼职太尉。

    大元至正十六年,也就是十四年前,朱元璋攻下集庆路(南京)时,被俘的纳哈出,当年还仅是万户;但却是大元的大根脚,成吉思汗麾下大将、蒙古四杰:博尔朮、博尔忽、木华黎、赤老温,其中的木华黎裔孙。

    当年的朱元璋,心里对大元朝仍有所畏惧,说好听些是「稳扎稳打」,其实很担心大元随便派个大军,就把自己的势力灭了;所以对大元世臣(大根脚)的子孙,待之甚厚。

    纳哈出虽然是被俘,却视同投降般对待,但纳哈出还是时时想着回大元朝,请人向朱元璋说情。

    说道:「荷主公不杀,诚难为报。然我本北人,终不能忘北。」

    朱元璋听了后,对邵荣、徐达等人说:「纳哈出,元之世臣,心在北归。今强留之,非人情也。不如遣之还。」

    邵荣、徐达等人则认为:虏心难测,若舍之去,恐贻后患,不如杀之。

    朱元璋就是想放人,因为当时「势力」还很小啊!

    可不敢得罪大元,否则大军一来,不要说「后患」,可能就没有未来了。

    当年大元的百万大军,杀向高邮、攻伐张士诚;要不是中途丞相脱脱遭诬陷,快攻打下高邮时,被阵前换将,当年的「诚王」早灭,就没有后来的「东」吴王张士诚了。

    甚有自知之明的朱元璋,便道:「无故而杀之,非义。吾意已决,姑遣之。」

    对纳哈出及降臣张御史,说:「为人臣者,各为其主,况汝有父母妻子之念?今遣汝归,仍从汝主于北。」还赞助旅资遣送回北方,纳哈出等人便辞谢而去。

    果然,大根脚就是不一样,纳哈出回到大元朝廷,便由「万户」一路持续地「升迁」;至现今,占据辽阳行省,反成为了北元的重要支柱。

    而朱元璋则自认有当年这份情谊,纳哈出尚不足为患,便先摆着,之后再处置。

    ………

    剩下的蜀夏及云南,要先处理哪一个?

    朱元璋登基、开创「大明朝」,派遣使者去向蜀地的「夏朝」通告,要求纳土称臣。

    大夏朝国主明升年幼,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以及权臣们,则、置之不理。

    洪武二年七月,关中四将之首李思齐投降,而张良臣的庆阳也岌岌可危之时,让蜀地的大夏国君臣大惊,大明军竟然这么地「猛」,自己战备可尚未准备好。

    于是便遣使纳贡,虽然明明是虚情假意、表里不一,但还算照规矩,奉表上贡,「暂时」仍愿意当个「类」藩属国。

    洪武三年,秋七月十八、甲辰日,明升遣使以香楠木来献

    诏赐大夏国主明升与其国丞相戴寿、知枢密院向大亨以及来使等,文绮纱罗有差。

    乖乖的奉表「上贡」,且境内君臣和谐、也无暴政,大明朝更赐予文绮纱罗,若还派大军攻伐,那还有谁敢真正的「奉表上贡」,成为中国、大明朝的藩属国。

    所以照「理」来说,应该对那续当北元的梁王,「不归附」的云南行省,先开刀才是。

    但若由战略、地域、局势等方面考虑,先拿蜀夏开刀,反而才是正办。

    刘基的战略考虑,当然也是先打下川蜀,才好进一步地攻伐云南。

    攻伐蜀夏有理?无理!

    反正机会总是会来的,蜀夏称臣本即虚情假意,终究也忍不住。

    秋七月三十、丙辰日,也就是杨宪伏诛的那天。

    蜀夏明升的手下将领,吴友仁寇汉中。

    倒底「真寇」?「假寇」?不由分说,反正就是蜀夏军队来到了汉中。

    汉中?先前大将军徐达派遣邓愈征伐,早已攻取下来,可是我大明朝的疆土。

    既然,不识相的「大夏朝」,胆敢侵犯朕的大明朝疆土,朕将不得不作为。

    一时还找不到理由攻伐的蜀夏,这回可自己送上门了。

    是大夏主动侵犯朕的领土,无理在先,朕也只好派兵征讨,可不是我大明朝去欺侮藩属国,待朕的征北大军返回,即当「伐蜀」。

    ………

    朱元璋对着新封的诚意伯刘基道:「先生过去提及,待扩廓剿灭后,便是伐蜀之时。」

    「征虏大军回报,扩廓仅与妻儿『得流木渡黄河』,遁逃而去,已成丧家之犬,不足以忧;而现今,可是伐蜀之时?」

    刘基深知扩廓的实力虽减,却并未被剿灭,当初「山河形势图」中,宁夏还有约五万军力,虽然现在此地已无兵力,但应该是移军至漠北的和林,与北元的新帝、爱猷识理达腊会合了;不过「和林」非属中原,「形势图」已无法得知其「军势」情况。

    便道:「禀陛下,臣预料扩廓仍有隐藏兵力,尚不容小觑;但短期之内,北元政策可能先以安内为主,最多仅是侵扰边境,暂时不构成威胁。」

    「目前云南的北元梁王,据土安邦,其封地的属地,大多为世袭土官所管,除非迫不得已,不会主动向外侵袭。蜀夏先前虽曾遣使致礼,七月却跨境扰边,有了征伐的理由。」

    接着道:「陛下的大军回京师,也已休养一阵子,加以蜀地之外的汉中、荆州,皆为陛下所有,是可对蜀夏进行攻伐了。」

    朱元璋道:「攻伐蜀夏,先生可有何谋略?」

    刘基道:「过去在蜀地当汉王的刘邦,出蜀入中原,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相反的策略、同样的道理,反攻入蜀地,则是『明渡夔门、暗袭栈道』。」

    又道:「只要大明大军摆在三峡口,蜀夏必会集结大军防卫;另一边派遣精锐部队,由栈道攻入四川,循蜀川反攻重庆(大夏朝京师),蜀夏必溃无已!」

    朱元璋道:「难道蜀夏军不会烧栈道吗?」

    刘基微笑道:「蜀夏的君臣,没那个胆识与气魄!」

    「只有胸怀大志,欲『进取中原』的刘邦,当年才会听从张良的建议,烧了需约十年才能盖好的『栈道』!」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先生之见,与朕相同,乳臭未干的小子(夏主明升十五岁),怎么会有这种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