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种田文?种个耙耙!
朱重八朱皇帝微微一愣,问道:“不是这么种的?那应该怎么种?”
陆十二笑了笑,指着眼前的土地说道:“六爷,您说眼前这五亩地,一个青壮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耕种?”
在没穿越之前,陆十二每次看那些所谓的种田文都想笑。
什么叫种田?
耕耘这个词,其实包含了两个意思:耕,耘。
耕,指的是犁田,翻地。
耘,指的是除草、松土。
一个成年青壮,一天起早贪黑的劳作,或许能耘出一亩多地,可是单凭一个青壮,就算累死他,一天也耕不出半亩地。
在耕牛比较稀少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几家几户联合起来“耕地”——几家先商量好一共有多少亩地,一共有多少個壮劳力,商量好先耕谁家的地,后耕谁家的地,商量好每天耕地的时候由谁谁谁在前面拉犁,谁在后面扶犁。
拉犁的,充当的就是牛的角色。
可是别忘了,农村还有句老话叫做“能拉千斤重,不拉一犁土”,说的就是牛能轻松拖动装着千斤重物的车子,但是拉犁翻土却是远比拉重物更加吃力。
因为犁地的犁都是由木头做成,前面铁制的犁铧尖部倾斜向下,只要扶犁的主人稍微把犁按的深一点儿,牛就拉不动了。
而所谓的春耕,又恰恰是最需要深耕的时候,也正是耕牛最为吃力的时候。
有些时候,耕牛往往拉上一段距离就会累得卧地休息,即便主人用鞭子抽打都不一定能让它们起来拉犁——对比起拉犁的辛苦,它们宁肯选择挨几鞭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农村才会把耕牛当成命根子一样对待,平时不耕地的时候要早晚割草伺候着,到了耕地的时候还要给牛加餐喂麦麸。
就这,一天也就是能耕出一亩地左右。
牛犹如此,何况于人?
而且人心远比牛性更加复杂。
牛只是想吃的好点儿,类似耕地这种苦力活能少点儿。
人呢?
比如说,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三个人商量好了一起耕地,耕张三家的地时,李四和王二麻子在前在拉犁,张三在后面扶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张三稍微把犁头按的深点儿,李四和王二麻子就得累成死狗,可要是换成李四或者王二麻子扶犁,张三又会担心自家的地耕的是否够深。
这时候,社长或者说族老的作用就体现出现了——由社长或者族老安排一个人专门扶犁,给谁家扶犁都按同样的深度,谁也别叽叽歪歪的。
要不然的话,宗族势力这个玩意儿为什么能发展起来?
一是因为宗族势力能抱团取暖,二是所有人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公平的族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主持公道,让大家伙儿能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
这才是宗族势力一直尾大不掉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不考虑这些现实因素的东西,一穿越就张嘴种田?
种个耙耙!
万幸的是,朱重八朱皇帝好歹比那些云种田的网络大神们更懂种地。
面对陆十二提出的问题,朱重八朱皇帝只是略一琢磨,便开口说道:“眼前这五亩地,若是只有一个青壮的话,大概需要花费十几天的功夫翻地,耘地也得个五六天的时间,播种也得个几天,嗯,收割的话也得几天,要是再算上浇水什么的,一个青壮,怕是根本没办法伺弄这五亩地,要不然农时都踏娘的赶不上。”
陆十二嗯了一声,又接着问道:“若是一个青壮,再加上一头耕牛呢?”
朱重八朱皇帝道:“若是再加上一头耕牛,那么一个青壮需要花费五六天的功夫翻地,耘地、播种、收割什么的都还是一样,都得五六天的时间,虽然不会误了农时,但是也不会轻松多少。”
略一迟疑,朱重八朱皇帝还是补充了一句:“可是不管怎么说,有了耕牛,总归是能轻松一些。还有,上位和朝廷已经决定让人去购买耕牛,这第一批耕牛的数量就高达万头,等耕牛买回来了,便会发往各地,分给百姓。”
这事儿算得上是个仁政。
耕牛在北宋初期的时候大概是三贯钱一头,到了中后期则涨到了十贯钱,等到了南宋,一头耕牛的价格甚至高达四十贯钱,最高位甚至能达到一百贯钱。
这种价格,别说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能不能买得起,就算是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大户人家”也未必能买得起。
如果由大明朝廷出面购买耕牛,而且一次高达上万头的数量,价格上肯定会便宜一些,关键是大明朝廷是自己花钱,然后把耕牛分给百姓而不是卖给百姓。
如果非要挑什么毛病出来,大概就是耕牛的数量太少——光一个山东布政使司就有差不多两百万人,你大明朝廷就买一万头耕牛拿来分,整个北方地界燕云十六州加一块儿得多少人?平均下来,那不得一两千人才能分到一头牛?
一想到一两千人分一头牛,陆十二心里又忍不住有些意动。
已知条件一,大明朝现在很缺耕牛,不光北方地界缺耕牛,南方地界也同样缺少耕牛。
已知条件二,大明朝现在不缺军队,而且大明的军队能跟蒙元骑兵刚正面,徐达他们能把王保保打的没脾气,王保保的meimei甚至不得不嫁给朱重八的儿子做侧妃。
所以,本着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的原则,草原上那么多的耕牛……
眼看着陆十二的脸上一会儿狰狞一会儿冷笑一会儿杀气腾腾一会儿皱眉,朱重八朱皇帝和郝凡五郝大知县顿时被吓了一跳,郝凡五更是伸手戳了戳陆十二,低声道:“十二?十二?”
陆十二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向着“朱六爷”和郝凡五拱了拱手,说道:“学生一时无状,还望六爷和县尊见谅。”
“朱六爷”满是好奇的望着陆十二,问道:“你刚刚想到啥了?咱看你脸色阴晴不定,难道是朝廷买牛的事儿,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陆十二笑了笑,指着眼前的土地说道:“六爷,您说眼前这五亩地,一个青壮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耕种?”
在没穿越之前,陆十二每次看那些所谓的种田文都想笑。
什么叫种田?
耕耘这个词,其实包含了两个意思:耕,耘。
耕,指的是犁田,翻地。
耘,指的是除草、松土。
一个成年青壮,一天起早贪黑的劳作,或许能耘出一亩多地,可是单凭一个青壮,就算累死他,一天也耕不出半亩地。
在耕牛比较稀少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几家几户联合起来“耕地”——几家先商量好一共有多少亩地,一共有多少個壮劳力,商量好先耕谁家的地,后耕谁家的地,商量好每天耕地的时候由谁谁谁在前面拉犁,谁在后面扶犁。
拉犁的,充当的就是牛的角色。
可是别忘了,农村还有句老话叫做“能拉千斤重,不拉一犁土”,说的就是牛能轻松拖动装着千斤重物的车子,但是拉犁翻土却是远比拉重物更加吃力。
因为犁地的犁都是由木头做成,前面铁制的犁铧尖部倾斜向下,只要扶犁的主人稍微把犁按的深一点儿,牛就拉不动了。
而所谓的春耕,又恰恰是最需要深耕的时候,也正是耕牛最为吃力的时候。
有些时候,耕牛往往拉上一段距离就会累得卧地休息,即便主人用鞭子抽打都不一定能让它们起来拉犁——对比起拉犁的辛苦,它们宁肯选择挨几鞭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农村才会把耕牛当成命根子一样对待,平时不耕地的时候要早晚割草伺候着,到了耕地的时候还要给牛加餐喂麦麸。
就这,一天也就是能耕出一亩地左右。
牛犹如此,何况于人?
而且人心远比牛性更加复杂。
牛只是想吃的好点儿,类似耕地这种苦力活能少点儿。
人呢?
比如说,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三个人商量好了一起耕地,耕张三家的地时,李四和王二麻子在前在拉犁,张三在后面扶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张三稍微把犁头按的深点儿,李四和王二麻子就得累成死狗,可要是换成李四或者王二麻子扶犁,张三又会担心自家的地耕的是否够深。
这时候,社长或者说族老的作用就体现出现了——由社长或者族老安排一个人专门扶犁,给谁家扶犁都按同样的深度,谁也别叽叽歪歪的。
要不然的话,宗族势力这个玩意儿为什么能发展起来?
一是因为宗族势力能抱团取暖,二是所有人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公平的族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主持公道,让大家伙儿能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
这才是宗族势力一直尾大不掉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不考虑这些现实因素的东西,一穿越就张嘴种田?
种个耙耙!
万幸的是,朱重八朱皇帝好歹比那些云种田的网络大神们更懂种地。
面对陆十二提出的问题,朱重八朱皇帝只是略一琢磨,便开口说道:“眼前这五亩地,若是只有一个青壮的话,大概需要花费十几天的功夫翻地,耘地也得个五六天的时间,播种也得个几天,嗯,收割的话也得几天,要是再算上浇水什么的,一个青壮,怕是根本没办法伺弄这五亩地,要不然农时都踏娘的赶不上。”
陆十二嗯了一声,又接着问道:“若是一个青壮,再加上一头耕牛呢?”
朱重八朱皇帝道:“若是再加上一头耕牛,那么一个青壮需要花费五六天的功夫翻地,耘地、播种、收割什么的都还是一样,都得五六天的时间,虽然不会误了农时,但是也不会轻松多少。”
略一迟疑,朱重八朱皇帝还是补充了一句:“可是不管怎么说,有了耕牛,总归是能轻松一些。还有,上位和朝廷已经决定让人去购买耕牛,这第一批耕牛的数量就高达万头,等耕牛买回来了,便会发往各地,分给百姓。”
这事儿算得上是个仁政。
耕牛在北宋初期的时候大概是三贯钱一头,到了中后期则涨到了十贯钱,等到了南宋,一头耕牛的价格甚至高达四十贯钱,最高位甚至能达到一百贯钱。
这种价格,别说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能不能买得起,就算是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大户人家”也未必能买得起。
如果由大明朝廷出面购买耕牛,而且一次高达上万头的数量,价格上肯定会便宜一些,关键是大明朝廷是自己花钱,然后把耕牛分给百姓而不是卖给百姓。
如果非要挑什么毛病出来,大概就是耕牛的数量太少——光一个山东布政使司就有差不多两百万人,你大明朝廷就买一万头耕牛拿来分,整个北方地界燕云十六州加一块儿得多少人?平均下来,那不得一两千人才能分到一头牛?
一想到一两千人分一头牛,陆十二心里又忍不住有些意动。
已知条件一,大明朝现在很缺耕牛,不光北方地界缺耕牛,南方地界也同样缺少耕牛。
已知条件二,大明朝现在不缺军队,而且大明的军队能跟蒙元骑兵刚正面,徐达他们能把王保保打的没脾气,王保保的meimei甚至不得不嫁给朱重八的儿子做侧妃。
所以,本着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的原则,草原上那么多的耕牛……
眼看着陆十二的脸上一会儿狰狞一会儿冷笑一会儿杀气腾腾一会儿皱眉,朱重八朱皇帝和郝凡五郝大知县顿时被吓了一跳,郝凡五更是伸手戳了戳陆十二,低声道:“十二?十二?”
陆十二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向着“朱六爷”和郝凡五拱了拱手,说道:“学生一时无状,还望六爷和县尊见谅。”
“朱六爷”满是好奇的望着陆十二,问道:“你刚刚想到啥了?咱看你脸色阴晴不定,难道是朝廷买牛的事儿,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