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35章 八道大军俱北伐,出其不意强对强

第35章 八道大军俱北伐,出其不意强对强

    这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全面进攻。

    杨坚将北伐的军队,分为四个大区,每个区二道兵马,总计四区八道,主动出击,全力寻找战机。

    隋军浩浩荡荡,驰骋大草原腹地,正式向突厥宣战。

    这是隋朝对突厥史上的高光时刻,也是隋朝军力鼎盛的时代,八道大军,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收获。

    从一个巨大的,让人喜出望外的胜利开始,从此之后,打开了胜利之门,连战皆捷,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打蛇打七寸,此次北伐,沙钵略可汗是首要的攻击目标。

    一场遭遇战拉开了隋突第二次战役的序幕。

    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西北),卫王杨爽的朔州道大军正面硬刚上了沙钵略的主力大军。

    沙钵略去年才在隋朝柔弱的身躯上得到满足,他完全不把隋朝的军队放在眼里。

    兵强将勇的他,具备这种自信,也完全有这种实力。

    因为中原汉族王朝的军队,已有几百年没有深入大草原了。

    这片土地,并不欢迎外来者,他沙钵略,他治下的突厥,才是大草原上真正的主人。

    汉人王朝的战斗力,在第一次战役中,在他势如破竹的攻势中,在他纵兵直指长安时,在突厥将北境六郡掳掠一空时,他已经领教过了。

    他的判断是,除了极个别能打的,汉人的军队不堪一战。

    何况这一次,自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自己的地盘之上,在大草原之上,他沙钵略,他们突厥人,从来没有畏惧过任何人,他的突厥铁骑,足以在任何时候,摧毁隋朝的军队。

    沙钵略也许具备这个实力,但他也忘记了战场上的一个规则:骄兵必败。

    加上他的运气不好,碰上了二个不要命的李姓将领。

    他命中的对手和克星,行军总管李充敏锐地捕捉到了沙钵略的弱点。

    他先指出了突厥的弱点,“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然后,李充因势利导,向卫王杨爽进献了破敌之策,“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师,屯据险要,必轻我而无备,以精兵袭之,可破也。”

    当时,隋朝建国才三年,他们的军队还是北周的老班底,这群旧日兵将,摄于突厥之威,大都认为,应该以稳固防守为主。

    主动突袭,还是和突厥的强项骑兵对战,他们大感为难,心有余悸。

    但英雄所见,总有相同之处。

    另一个李姓将领站出来挺他,请求和李充一同奔袭。

    李徹,曾经被杨坚称赞为“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李充)者乎?”。

    这个当世一流大将,也和李充持有相同看法。

    卫王杨爽见士心可用,便拔出五千精骑,让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沙钵略的大军。

    事实证明,沙钵略的军队过于托大,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汉人军队会主动出击,并且是采用突厥擅长的骑兵作战的方式。

    有备对无备,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一面倒的情况。

    突厥军队阵脚大乱,全军崩溃,在二李的精锐骑兵冲击之下,再也无法组织反击。

    混乱之中,逃命为上。

    沙钵略仓皇四顾,漫山遍野,尽是亡命奔逃的将士。

    他知道大势已去,但自己一身金光闪闪的黄金盔甲,非富既贵,他知道过于惹眼,这正是追逐之中,隋军最喜欢的目标。

    要想逃命,就必须轻装简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沙钵略赶紧偷偷钻入草丛之中,以最快的速度,脱掉自己的黄金战甲,骑上爱马,一骑绝尘,拍马飞逃。

    沙钵略铁了心要跑,那当然不可能追击得上,毕竟贵为突厥之主,千里马还是有几匹的。

    这是一次非常漂亮的突袭,一战就冲垮了沙钵略的主力大军。

    在隋朝精锐骑兵的追击之下,沙钵略军队的缁重和军粮也被隋朝收割,成为战利品。

    这对突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是铁,饭是钢,沙钵略仓促之间逃跑,但散而复聚的军队,让他的军粮供应,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沙钵略只能饮鸩止渴,杀掉战马,粉碎马骨,来当作军粮,这并不是一个理性的,正常的方法。

    老天爷似乎也要惩罚沙钵略,他流年不利,他的军队遭遇了天灾。

    军队之中,竟然流行起疫疾,沙钵略的部队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甚至远远超过了在战场上牺牲的勇士数量。

    人不可能和天斗。

    疫疾的流行,对沙钵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的核心直属军队,经此一役,损失殆尽。

    大草原上,突厥族中,最重武力,这也预示着新的时代将要来临。

    旧王已去,新王当立。

    白道之战,武将们虽然在正面战场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这些拥有绝对力量的武将,从来都不是杨坚的最爱。

    杨坚猜忌刻薄,对于文臣,或者还能善始善终,但对于实权型的武将,却鲜有能一路到头的。

    击溃沙钵略的二李,他们的下场足为代表。

    李充在此战之后,进位朔州总管,在边境素著威名,但他被人告发谋反。

    杨坚将他征还京师,虽然并无真凭实据,依然当面严厉斥责李充。

    李充一心为国,秉性刚烈,经此无妄之灾,心中郁闷不得排解,很快郁郁而终。

    李徹的结局就要凄惨得多。

    599年,高颎失势,李徹因为和高颎走得近,遭到杨坚的猜忌,被疏远猜忌,不再任职。

    李徹无辜受到牵连,难免有几句怨言,他也被人告发。

    杨坚不想容忍朝野之间的不同意见,他召见了李徹,并且将他引入卧室之内,杯酒言欢,讲述起平生伟业,所历种种,君臣尽欢。

    但故人之情述完,杨坚露出了他的本意。

    他敬给李徹一杯酒,这也是李徹在世间的最后一杯酒。

    李徹望着盛满毒酒的杯子,也许想起了那个薄晓,在白道,他和李充的纵横驰骋,身后是无数汉家儿郎,响彻天地的冲杀。

    那是一种多么值得怀念的岁月啊。

    杯中酒水清洌,映照出李徹有些落寞的眼神,真寂寞啊。

    李徹没得选择,他仰头,一饮而尽。

    而他的妻子宇文氏,也在杨坚的儿子杨广一朝,迎来她生命的终点。

    她被李徹的一个非她亲生的儿子告发,说是她在家行巫盅之术,显然这可能关联到李徹,并且指向了杨坚父子,她被斩杀。

    无限感慨,不胜唏嘘。

    隋朝的中路军攻破沙钵略主力之时,东北战线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他们彻底铲除了盘踞在营州一带的高宝宁集团。

    这一战,也掀开了东北边疆动乱的背后支持者高句丽的面纱,这个辽东的霸主,从此将走上台前,直接对抗隋唐二朝。

    这一战,将成为影响隋唐二百年局势的滥觞。

    东北方向,土著民族奚,契丹,靺鞨等,都是民风剽悍,战斗力强盛的种族。

    远在辽东的高丽当时更是东北地区的霸主。

    其文化,制度虽然属于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但它日益强大的兵力和野心,以及向中原扩张的传统,注定他们和中原王朝,终将一战。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杨坚一统北方之后,必然要拔去笼罩着高丽阴影的高宝宁集团。

    高宝宁,他是杨坚的老对手。

    这个从来不曾臣服过杨坚的割据势力,倔强地向杨坚扬起他的刀锋。

    只是,他碰上了更坚硬,更坚决的杨坚,还有那些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中,最坚硬的脊梁。